《不同环境条件下Pseudomonas sp.脱氮特性及功能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11-14
  •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一株PCL降解菌,经形态学和16S rDNA鉴定后命名为Pseudomonas sp.JQ-H3.经过脱氮实验验证,该菌能够以PCL为唯一碳源,分别以氨氮或硝酸盐氮为氮源进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该菌能够在36h内去除93.11%的氨氮(初始氨氮浓度为102.41mg/L),氨氮最大降解速率为5.77mg/(L·h);并且能够在48h内去除93.93%的硝酸盐氮(初始氨氮浓度为99.01mg/L),硝酸盐氮最大降解速率为4.12mg/(L·h).对PCL膜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菌株能够在60d内将初始重量为100mg的PCL薄膜降解94.03%,且胞外脂肪酶活性在30d时达到最大值9.18mU/mL.另外,Q-PCR实验结果表明,弱碱性环境促进了amoA和nirS基因的表达;napA、cnorB、nosZ基因的成功表达,进一步证明了菌株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能力.

相关报告
  • 《仿刺参在高压培养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差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5-01
    •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所张海滨研究团队在期刊BMC Genomics发表了题为“Insights into high-pressure acclimation: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at different hydrostatic pressure exposures”的文章。研究团队使用高压培养装置模拟深海高压环境,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浅海仿刺参对不同压力胁迫的分子响应。 研究表明,仿刺参可以在15°C, 25 MPa条件下100%存活至少24小时。在高压培养后,实验样品在常压条件下仍然可以正常生长。通过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发现,随着压力变化,一部分基因的表达也发生变化。根据基因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可以将其分为3类:线性相关差异基因、压力敏感差异基因、高压诱导差异基因。虽然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不同,他们所涉及的生物学过程是类似的,包括:基因信息传递、泛素化、细胞内吞、MAPK信号转导、跨膜运输等。其中,泛素化和内吞作用可以共同作用于错误折叠蛋白的清除,这两个生物学过程的上调暗示仿刺参在高压培养过程中合成了异常蛋白,这或许是高压导致仿刺参死亡的原因。本实验所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动物对高压环境的适应机制。深海所硕士生梁林英和陈家炜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 《香港大学测试SARS-CoV-2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4-16
    •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科研人员在The Lancet期刊在线发表题为“Stability of SARS-CoV-2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的通讯文章。 研究人员首先测试了SARS-CoV-2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将SARS-CoV-2在病毒转运培养基中培养14天,然后测试其感染性。结果发现该病毒在4°C时非常稳定,但对热敏感。随着培养温度提高到70°C,病毒灭活时间缩短为5分钟。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该病毒在不同表面上的稳定性。将5μL病毒培养物液滴移至表面,并置于室温22°C下,相对湿度约为65%。将用病毒培养物处理不同时间的接种物体分别浸入200 μL病毒转运培养基中30分钟以洗脱病毒。结果发现经3小时处理的打印纸和纸巾上将不能检测到病毒,而在处理过的木材和布料上,到第2天才不能检测到病毒。相比之下,SARS-CoV-2在光滑表面上更稳定。在第4天(玻璃和钞票)或第7天(不锈钢和塑料),这些处理过的光滑表面才不能检测到该病毒。值得注意的是,在第7天外科口罩的外层,仍可检测到一定水平的该病毒。有趣的是,在从这些光滑表面回收的样品中可以发现传染性SARS-CoV-2的双相衰减。 研究人员还通过在作用浓度为35 μL的不同消毒剂加入15 μL的SARS-CoV-2培养物,以测试其消毒效果。除了洗手液外,其他消毒液处理未检测到任何感染性病毒。此外,室温下SARS-CoV-2在pH 3-10范围内都非常稳定。文章指出,总体而言,SARS-CoV-2在有利的环境中可以保持高度稳定,但也容易受到标准消毒方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