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通过法案:发展量子计算将成为头等大事》

  • 来源专题:后摩尔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12-26
  • 2018年12月19日,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旨在加快美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进展。这项新兴科技将在网络安全和其他领域带来革命性影响。

    在上周参议院通过后,众议院在周三晚上以348:11的票数通过了法案。特朗普总统将会签署法案,在他的管理下,美国政府一直将量子计算视作为是头等大事。

    量子计算是一系列热门科技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政策制定者希望能加快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进步,以期能够领先于全球其他竞争对手,尤其是中国。专家表示,中国近来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较大发展,将在2020年开设一家大型量子实验室。

    “建立一个国家性量子计算项目对于美国继续在科技领域维持全球领军地位至关重要。”美国参议院商务委员会主席约翰·图恩(John Thune)在参议院通过法案后这样说道。

    最近,政府的一则文件中预测量子计算“将为本国迫在眉睫的国家安全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此外它也“有望能促进新行业、新产品,从而带来巨幅经济增长”。

    量子计算机可以利用亚原子粒子进行计算。能以比当前超级计算机更快的速度进行复杂计算。

    这项新兴科技可以促进医药学、气候研究、制造业和交通业的发展。但是大家更多关注的还是量子计算在开发更加强大的新型数据加密方式——以及破解当前加密方式——这方面的应用。

    由于担心自己被竞争对手超过,联邦政府早已开始研究让加密数据无法被量子计算机入侵的方案。

    周三通过的这项法案将建立一个国家级量子项目,促进未来十年内相关的研究和发展。该法案还授权白宫科技政策部门提供协调工作,支持并推广这项科技。此外,还将建立能源部门国家研究中心,并在未来五年内,每年为每个中心拨款多达2500万美元。

    国会以及特朗普政府已经不断加大对于量子计算研究的资金支持力度,而能源部的科学办公室则在2019财年,将量子计算的资金支持增加一倍,达1.2亿美元。

  • 原文来源:http://www.semi.org.cn/news/news_show.aspx?ID=54904&classid=117
相关报告
  • 《美国会拨款13亿美元补贴科技公司发展量子计算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9-26
    • 美国科技公司拟建造新一代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可能会得到国会13亿美元的支持,潜在的经济效益和别国的竞争是得到国会和两党支持的部分原因。 美国众议院9月初通过的立法制定了一项为期10年的联邦计划,加速量子计算机技术的研发。该法案提交至参议院,得到了两党的支持,同时,白宫对此次量子峰会充满热情,谷歌、微软和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也将派遣100多名与会者参加白宫量子峰会。 理论上,量子位元的特殊性质使得量子计算机以更高的速度执行计算。这种高速运算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优化金融投资组合,寻找更好的运输路线或供应链。同时,还可以通过加速计算机处理大量图像和数据的能力来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一些联邦机构,包括国防和能源部门,已进行了长期的量子研究工作,但倡导者正在推动机构之间的协调性以及与私营部门的更多合作。通过投资更多的基本培训,正如众议院通过的国家量子倡议法案,纳朗(Narang)表示,美国可以扩大建造量子计算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行列,然后寻找商业应用。
  • 《潘建伟揭示量子计算发展三阶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1-17
    • 2019年,量子在人类科技进步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谷歌实验证明了“量子优越性”,演示了量子计算具有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难道说,一场量子驱动的科技革命真的要来了?   日前,由智识学研社、知识分子、赛先生和墨子沙龙主办,在北京召开的“2020年新年科学演讲”就将目光聚焦在量子信息革命上,并邀请著名量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作了题为“从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革命”的演讲。   第一次量子革命:被动观测与应用   事实上,人类已经经历过一次量子革命。那就是从1900年普朗克通过普朗克公式描述黑体辐射后提出量子论算起的百余年来,众多物理学家通过对量子规律的观测,成功构建起量子力学的物理大厦。   “正是第一次量子革命直接催生了现代信息技术。”潘建伟表示,基于量子力学原理,核能、半导体晶体管、激光、核磁共振、高温超导材料等诸多应用问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潘建伟进一步解释,有了半导体,才有现代意义上的通用计算机;为了向世界传递加速器数据,科学家们才发明了万维网;量子力学构建起非常精确的原子钟,才使GPS卫星全球定位、导航等成为可能。可以说,量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基础。   “一部手机当中,至少凝聚了8项诺贝尔奖成果。”潘建伟谈到,其中很多与量子力学有关。例如,2000年,用于屏幕的导电聚合物获诺贝尔化学奖,用于芯片的集成电路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007年,用于存储器的巨磁阻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009年,用于相机的半导体成像器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二次量子革命:主动调控和操纵   潘建伟指出,科学家在对量子纠缠这一诡异的互动展开大量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发展出精细的量子调控技术,而结合量子调控和信息技术,人类迎来了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从对量子规律被动的观测和应用变成了对量子状态的主动调控和操纵。这一飞跃,正如人类对生物学的认识从孟德尔遗传定律跨越到DNA基因工程。   量子信息技术中的量子通信、量子计算能够满足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对安全性的极高要求,和对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   “量子通信可以提供原理上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潘建伟介绍,它的目标是要在更大的范围里实现安全的信息传输。它的发展路线是,先通过光纤实现城域量子通信,再通过中继器建立城际量子通信网络,最后通过卫星中转实现网络达不到的远距离量子通信。   “量子计算的发展则要分为三个阶段。”潘建伟认为,第一阶段,就是谷歌实现的量子霸权,即针对一些特殊问题,造出一台比目前计算机更快的量子计算机,大概需要50个量子比特;第二阶段,他们希望能够操纵几百个量子比特,实现一种专用的量子模拟机,用于高温超导机制、特殊材料设计等目前计算机无法处理的问题;第三阶段就是争取未来二三十年,造出可编程的通用量子计算机。   “我们已经能够实现100个甚至几百个原子的纠缠,在一些模拟的问题里,大概能够达到全世界计算能力总和的100万倍。”潘建伟透露,2020年,研究团队计划实现对50个光子的相关操纵,验证量子霸权。其技术路线采用玻色取样,相比谷歌更具优越性,预计计算速度将达到全球最强超级计算机“顶点(Summit)”的1亿倍。在量子通信方面,他们计划研制一台光钟,精度达到10-21秒,大概10万亿年误差不超过1秒钟,这种技术也可以提供一种引力波探测的新途径。   “经典计算机是决定论的,经典人工智能无论多么聪明,我们觉得那还是一个机器人。”潘建伟总结道,但是量子力学第一次把观测者的意识与物质的演化结合起来,量子计算机可能和人类的大脑有一些相通。人工智能是一种软件技术,量子计算是硬件技术,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结合到一起的时候,其实是人类自己创造出了一个非生物体的“小孩”。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小孩’可能比我们更聪明,甚至可以超越人类的智慧。”潘建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