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南岗区石墨烯散热新材料项目年内投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5-13
  • 今年2月复工建设的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项目,近日频传喜讯,首破5G产品高功率芯片散热瓶颈,连续通过华为、中兴等公司测试,被列为5G通讯设备唯一有效散热方案支持产品,填补国际空白。不仅如此,这一依托哈工大研发团队的军民融合成果转化项目,也将引发散热材料领域一场更新换代的革命。

    走进哈尔滨市南岗区高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石墨烯复合粉体制备生产线联合调试正在紧张进行。南岗区委书记梁野说:“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高质量发展,南岗区专注承接军民融合高科技成果、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落地转化,集聚了一批新材料领军企业,并成为全国首家‘石墨烯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厚度厘米级新材料,破解散热领域世界级难题

    手边各类电子产品,常发生瞬间变“热宝”的尴尬。哈尔滨烯创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庆宇告诉记者,传统散热材料无法有效疏导电子电路高度集成后产生的热量,高效散热,一直是难以破解的世界级难题。进入5G时代,通讯设备高功率运转,散热功能更为重要。2017年,烯创新材料公司制备出高性能石墨烯基宏观体材料,首次实现对高热量的有效疏导,填补了国际空白。

    在南岗区高科技产业园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项目现场,彭庆宇说,这里有些“场景”是保密的。

    “我们突破性地将石墨烯制成厚度厘米级以上、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宏观体材料,这一技术原来仅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依托哈工大研发团队,很快将应用于通讯基站、电子设备、LED显示屏和照明以及新能源汽车散热、电子电路、聚焦式太阳能发电散热等民用领域。”彭庆宇介绍说。

    “目前,散热片项目特种厂房改扩建一期工程、石墨烯复合粉体制备生产线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设以及阶段性调试,正在进行联合调试。石墨烯复合粉体预成型生产线、石墨烯散热材料终成型生产线、石墨烯散热材料特种加工生产线及石墨烯散热材料异质连接生产线已完成设计、设备选型和非标订购,正在进行设备招投标准备工作。”彭庆宇说,整个项目预计今年底完成设备安装并试投产,计划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国际领先项目落地转化获多方助力

    彭庆宇告诉记者,全球每年对散热材料的需求约为2000亿美元左右,目前中国电子行业对散热材料的需求每年在三四百亿元,未来市场空间可观。

    以不足亿元投资撬动千亿级市场,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项目总投资0.6亿元,截至2018年底,累计完成投资0.2亿元,今年计划投资0.2亿元。达产后,年可生产高热通量石墨烯基散热片产品3000万片,年产值4~6个亿。

    为推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支持这一突破性高科技科研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从2018年开工建设以来,省、市、区三级领导给予该项目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梁野说:“南岗区不仅在发展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组成专班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还帮助项目申请到我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772万元,为项目快速投产插上金融翅膀。”

    南岗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林枫说,随着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项目的投产,将推动南岗高科技产业园区成为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云集发展的高地,带动园区向“哈尔滨·中国新材料谷”迈进,并将努力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481898
相关报告
  • 《负极材料石墨烯超硬材料 黑龙江鹤岗主攻三条石墨新材料产业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30
    • 4月25日,记者在华升公司石墨烯润滑油生产车间看到,这里只有两名工人在灌装产品,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石墨烯润滑油已通过理化指标检测和性能测试,产品性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华升石墨公司生产车间,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曹殿学向记者介绍他们团队参与研发的石墨烯润滑油产品。据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实车测试结果显示,使用石墨烯润滑油节油率4~10%,减少尾气排放80%左右,并能提升发动机动力、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延长换油周期。 鹤岗市民营企业在石墨烯应用领域取得的突破令人欣喜。近年来,鹤岗市把石墨产业作为城市转型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将打造“石墨新材料产业基地”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主攻负极材料、石墨烯、超硬材料三条产业链,计划利用5年时间使石墨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为全省打造千亿级石墨产业集群作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鹤岗市已探明石墨矿石储量17.3亿吨,位居亚洲第一。矿石平均品位10.2%,矿物量为1.7亿吨,以小鳞片为主,在加工球形石墨方面具有振实密度高、产出率高等优势,是制作大动力电池使用高端负极材料的最佳选择。鹤岗新一届市委班子在原有2016-2030年石墨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细化出台了三年专项行动计划,明确了打造“一平台、两园区、三条产业链”的总体思路,着力推动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鹤岗市有石墨企业32户,具有处理矿石500万吨、精粉生产50万吨、深加工制品18.9万吨的产能。两年来,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9个,完成投资17.2亿元,石墨产值由9亿元增加到18亿元,增长100%,税收由7950万元增加到2亿元,增长152%。 鹤岗市与清华大学、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合作,打造集技术研发、企业孵化、检验检测、电商物流、科技咨询、金融和政务服务等于一体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2017年,在该平台建设了鹤岗石墨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了“石墨浮选柱开发应用”“石墨高温连续提纯技术”等课题研究,石墨浮选柱技术已完成中试,将在溢祥、帝源两个选矿企业推广。去年与清华大学粉体研究室签订了共建协议,合作建设石墨产品线上检验检测平台。目前,正在进行平台功能开发和后台数据库建设,预计年底前试运行。建成了国家石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黑龙江鹤岗)鳞片石墨实验室、国家级石墨检测重点实验室,免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面对国内国际竞争,鹤岗市找准方向,重点建设鹤岗石墨新材料产业园和萝北石墨产业园。通过延伸3条石墨新材料产业链条,建好石墨产业聚集区。 在负极材料产业链上,总投资4.5亿元的海达年产3万吨高纯石墨及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工程预计7月试运行,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总投资3亿元的泰东德2万吨高纯石墨及负极材料项目启动建设。一期投资20亿元的国信通智能手机和动力电池项目,即将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深圳贝特瑞公司参股帝源矿业公司也正式入驻鹤岗。鹤岗市将引进正极材料、导电液、电池隔膜等横向产业项目,实现产业链闭合。“去年球形石墨销售收入2.9亿元,在建的年产2万吨高纯石墨项目已经完成投资70%,计划年内达产。”奥星石墨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瑞介绍说。 在石墨烯产业链上,华升石墨公司开发的石墨烯润滑油产品2019年计划生产石墨烯20吨,石墨烯润滑油4000吨,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该公司将引进石墨烯导电浆料、石墨烯重防腐材料、石墨烯海水淡化膜等项目,推动产业链有效拓展。 在超硬材料产业链上,鹤岗市与三湘、昌润公司合作,依托域内高纯石墨在建项目,重点开发金刚石粉、金刚石复合片等产品。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积极引进镁碳砖等耐高温材料和装配式墙体材料等项目,推动石墨尾矿综合利用。
  • 《深圳正威落户哈尔滨 200亿元打造复合材料全产业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20
    • 世界500强企业深圳正威国际集团将总投资约200亿元的5个高精尖项目集中落户南岗区,在哈搭建复合材料全产业链,未来形成千亿级产值、百亿级利税,助推该市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投资50亿元生产刹车片、手机触摸屏等,搭建石墨烯下游产业链;投资20亿元打造碳纤维产业化生产基地;投资30亿元研发生产海洋智能装备…… 哈尔滨天顺公司研发生产的碳纤维原丝技术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国际竞争优势,成本相当于国内同类产品的1/3,此次双方合作打造的产业集群包括TS300-TS800级碳纤维及年产5000吨低成本碳纤维原丝生产线,配套年产2300吨低成本碳纤维及预浸料生产技术,以及围绕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体育器材等领域的高端碳纤维全产业链制品。“是南岗区在深圳挂职锻炼的干部牵线搭桥,为我们的好技术找到了伯乐。”孟凡钧告诉记者。 此次合作中,正威国际集团计划投资30亿元,与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实验室和海洋机器人实验室团队合作,共同研发生产智能深海养殖网箱等设施及配套设备,打造海洋工程军民融合项目典范。 “正威国际集团位列世界500强第111名,中国民营企业第3名,我们向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要发展,就需要这样有资金实力的高科技企业来投资置业。”此次正威国际集团将石墨烯产业化应用项目作为在黑龙江省的投资重点,项目总投资50亿元,将主要生产锂电池负极、球形石墨、石墨纸、柔性石墨产品、计算机芯片、显示器、刹车片、手机触摸屏等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