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所双一流高校获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dingxq
  • 发布时间:2018-08-01
  • 日前,国防科工局新增了一批共建高校名单,包括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1所省属高校。在国家大力实施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这9所高校将迎来学校发展上的重大利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联合发文,确定“十三五”期间新增8所共建高校。此次新增共建的8所高校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本次获共建的除了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外,还有一所省属双一流高校也获得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福建省的共建,这所高校是福州大学。

    在此之前,“十三五” 期间国防科工局曾共建41所高校,2016年6月30日,国防科工局在京召开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和共建高校座谈会,在此次会议期间公布了“十三五”期间共建高校名单,此次共计有16所部属高校获得国防科工局和教育部的共建,另外还有25所地方高校获得共建。其中,共建的16所部属高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截止目前,国防科工局的共建高校名单已经增至50所,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24所、地方高校26所。

  • 原文来源:https://www.cingta.com/detail/6175
相关报告
  • 《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SiC/SiC复合材料ATF燃料元件关键技术研究”获立项批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3-09
    • 2020年3月3日,由西北工业大学牵头,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参与(子课题三:SiC/SiC包壳管堆外模拟服役环境性能评价研究)的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正式获批。项目国拨经费4640万元,其中研究院经费635.68万元。这是研究院SiC/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研发工作在继国家压水堆重大专项支持后,再次获得国家项目支持。 在接到项目申报指南后,项目组成员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中央研究院与西北工业大学及其他参与单位多次开会讨论项目研究内容与经费安排的合理性,赴科工局汇报团队科研能力与研究基础等,为项目顺利批复做了充分的准备。 自2012年起,中央研究院与西北工业大学在国内首次合作开展SiC/SiC复合材料核包壳管的研发工作。先后得到国家核电技术公司B类课题,国家压水堆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电投集团科技项目以及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的支持。在研发工作开展的近8年时间内,研究院克服了人员不足、经验缺乏等困难,形成了针对SiC/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综合堆外性能测试表征能力—复合材料包壳管力学性能测试、热物性测试、堆外腐蚀性能以及辐照性能测试等,得到了国内相关研发单位的一致认可。相关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结构复杂陶瓷材料的多尺度综合性能分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获批,有利于推动中央研究院SiC/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研发工作持续开展,提升中央研究院材料综合分析测试能力,为我国自主研制SiC/SiC复合材料包壳管提供了有力保障。
  • 《权威发布: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6-29
    • (2020年6月29日)软科今日正式发布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2020年排名覆盖54个学科,涉及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 此次排名的对象为全球4000余所大学,共有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所高校最终出现在各个学科的榜单上。 分国家排名结果统计 美国大学在各学科排名上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在31个学科中夺冠,上榜总次数达到4826次。中国内地共有253所高校上榜,上榜总次数2220次,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与去年相比,中国内地此次上榜高校数量和上榜总次数分别增加了9%和11%,均有一定提升。 54个学科全球TOP10高校 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拥有世界前十的学科数最多的5所高校分别是哈佛大学(28个)、斯坦福大学(24个)、麻省理工学院(22个)、加州大学-伯克利(15个)、清华大学(13个)。 中国内地高校排名表现强劲 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中国内地高校表现强劲,在10个学科夺得世界第一,分别是清华大学(通信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武汉大学(遥感技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中南大学(矿业工程)。 从中国内地高校的上榜学科数量来看,北京大学最多,共计47个学科上榜。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以45次、44次、43次和42次上榜数分列前五。此外,北京大学有32个学科位列世界百强,也是中国内地高校中百强学科数量最多的高校。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有13个学科跻身世界前十,是中国内地高校中前十名学科最多的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也分别有7个和6个学科位列世界前十。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苏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上榜学科数排名前三,分别有20个、20个、19个学科上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3个学科跻身世界前十,是拥有世界前十学科数最多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科技大学有8个学科位列世界百强,是世界百强学科数最多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双非”高校中,深圳大学有22个学科上榜,其中7个学科位列世界百强,上榜学科数领跑地方高校,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分别以17次、15次、13次、12次上榜数位列“双非”高校第2-5名。 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国内地高校表现 中国内地高校在工学领域表现强势,在18个工学学科的世界五十强中,中国内地高校的数量超过10所,分别是仪器科学(25所)、化学工程(21所)、交通运输工程(21所)、矿业工程(21所)、纳米科学与技术(20所)、通信工程(19所)、能源科学与工程(17所)、材料科学与工程(16所),船舶与海洋工程(16所)、生物医学工程(14所)、遥感技术(14所)、机械工程(13所)、冶金工程(13所)、计算机科学与工程(12所)、控制科学与工程(11所)、食品科学与工程(11所)、土木工程(10所)和航空航天工程(10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