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氢效率提升15倍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08
  •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稀土元素钪对光催化分解水的催化材料进行改造,产氢效率提高15倍,创造了该材料体系的新纪录。相关论文4月8日在学术期刊《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发表。

    据介绍,光解水制氢以二氧化钛半导体为催化材料,在阳光下直接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当光线照射二氧化钛时,内部产生的带电粒子成为分解水的工具,整个过程绿色环保。

    “但这些被激活的带电粒子并不稳定,绝大多数在百万分之一秒内就会复合湮灭。此外,高温制备容易形成氧空位捕获带电粒子,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光催化反应的效率。”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科研团队负责人刘岗说。

    针对这一问题,科研团队创造性地引入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邻居——钪元素对二氧化钛进行改造。由于半径相近,钪离子能完美嵌入材料而不造成结构变形,钪的稳定价态也恰好能够中和电荷失衡问题,且钪离子能重构晶体表面,产生特定的晶面结构让带电粒子有充分参与反应的时间和空间。


    “改造后的光催化材料性能显著提升,紫外线利用率突破30%,在模拟太阳光下产氢效率较同类材料提升15倍。”刘岗说,如果用这种材料制作1平方米的光催化板,在阳光照射下每天能产生约10升的氢气。

    目前,我国二氧化钛产能占全球50%以上,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我国的钪储量也位居世界前列。科研人员表示,光催化分解水效率进一步突破后将有望实现产业应用,推动能源结构升级。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kejizhuangbei/2025/04/08/detail_20250408208265.html
相关报告
  • 《光催化制氢研究取得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08
    •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铋水氢山研究团队,依托湖州市重点实验室——能量存储与转化实验室,经过多年探索,日前在太阳能光催化制氢领域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据悉,该研究团队首创的新型半导体光催化制氢薄膜,可极大提升产氢率,与传统的电制氢、化石制氢等技术相比,具有无污染、成本低的显著优势,为推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目前,该科研团队围绕此项研究,已注册成立湖州昕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来将全面开展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并与浙江天能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等长三角制氢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技术升级改造和产品服务。
  • 《上海光源用户在高效产氢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5
    • 近日,北京大学马丁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报道了一种高密度、高分散的原子级Pt物种(单位点Pt1物种以及亚纳米Ptn团簇)和α-MoC组成的界面催化结构用于高效催化水和CO活化。相关成果以“A stable low-temperature H2-production catalyst by crowding Pt on α-MoC”为题发表在2021年1月21日Nature上(Nature, 2021, 589, 396–401)。美国化学会Chem. Eng.& News以“Catalyst boosts prospects for fuel-cell vehicles”为题进行了报道,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氢能经济”被认为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进程之一。从水中产氢,以及氢气的输运和高效纯化是“氢能经济”发展的核心。其中,水煤气变换(water-gas-shift: WGS)反应与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的组合是目前工业制高纯氢气的主要关键技术之一。除此之外,氢燃料电池作为氢能的重要应用技术面临氢燃料中少量一氧化碳(CO)对燃料电池毒化的难题。因此,发展低温、高效、稳定的水煤气变换制氢催化剂,对上述工业产氢过程和氢能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立方相碳化钼(α-MoC)负载高分散贵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产氢活性,也长期得到上海光源的支持,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果。此次报道的催化剂在近室温至400?C的超宽温度区间实现高效水煤气变换制氢,突破了现有催化剂工作温度区间较高且窄的局限,并且大幅度提升了α-MoC负载的WGS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及长效稳定性。研究中XAFS、XRD实验分别在上海光源BL14W1、BL14B1线站完成:XAFS分析发现载量不高于2wt%时,Pt与α-MoC基底之间有更强烈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导致Pt与α-MoC之间的电荷转移使Pt带上部分正电荷,解释了该体系如何有效地防止α-MoC被深度氧化和催化剂失活;XRD表征显示,使用新的制备工艺,即使Pt负载量高达5wt%, Pt物种也均高度分散在α-MoC上,验证了Pt的高分散状态。 最终以贵金属铂的价格为$6,242进行经济衡算,所报道的Pt/α-MoC催化剂首次突破了依据美国能源部2004年车载燃料电池发展规划所推算的催化活性限值(如图1所示)。该研究工作为氢能经济的推广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也为研究者设计高活性、高稳定性的金属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