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揭晓 10人获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21-01-20
  • 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第23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18日揭晓并颁奖,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正高级工程师、天线所副所长马小飞等1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

    颁奖仪式在当天下午召开的2020“科创中国”年度工作会议上举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为获奖代表颁奖。

    这10位获奖者分别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正高级工程师、天线所副所长马小飞。星载大型可展开天线技术是衡量航天强国空间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中国该领域开拓者之一和团队带头人,他主持开发了三大类10余种星载网状天线国产化产品,实现100%在轨连续成功应用,应用于嫦娥四号和北斗卫星的高精度网状天线和构架式可展开天线,直接推动中国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和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建设,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马小飞带领团队承担了中国所有在研星载大型可展开天线任务,已形成网状天线产品技术开发体系,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建成中国首个星载天线金属网生产线。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员张跃飞。他长期从事原位电子显微学及相关方法与技术开发,并开展先进金属材料、纳米材料、能源储存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等研究;开发完成基于电子显微镜的原位高温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并在微纳米尺度原位研究高温合金等先进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关系,发展材料微观力学表征方法等;自主开发的纳米分辨高温力学原位仪器系统,关键性能指标优于国际同类产品;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已有6项发明专利成果实现转化,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文华国。他10余年来持续从事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研究,创新提出“不整合面控制的白云岩多期叠加改造与同一流体输导体系下油气充注成藏的成岩-成藏系统”认识,支撑中国西部大型叠合盆地深层古老碳酸盐岩以拉张槽为核心的油气分布“四元”联控理论提出,对四川盆地沿绵阳—长宁拉张槽东侧近万亿方天然气三级地质储量的发现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为川西雷口坡组顶部2000亿方规模油气藏勘探做出贡献;系统揭示川东北地区沉积-成岩系统与深层优质白云岩储层的时空耦合机制,成果已在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推广应用;研究成果为中国西部深层古老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重大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并取得显著应用成效,为使西部大型叠合盆地深层成为中国重要的油气战略接替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艾先涛研究员。面向新疆棉花生产,他常年深入基层,在南疆生产第一线从事棉花育种研究,取得许多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为新疆棉花生产发展做出贡献。针对新疆棉花纤维类型单一,不能满足生产和纺织市场多元化需求的问题,作为主要完成人不断创新育种技术,提高选育效率,先后选育出早熟、高产、优质、适宜机采多类型棉花新品种11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以上,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自鸿正高级工程师。2012年,他在美国硅谷、中国深圳、香港同步创立柔宇科技,专注于下一代人机交互及万物互联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8年来已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独角兽科技创业公司之一。在刘自鸿带领下,柔宇科技的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推动国际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对中国“一芯一屏”新基建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转化院副院长吕凌主任医师。他主要从事肝脏移植和转化医学研究,主要成果包括:一是在国际上首次运用调节性T细胞诱导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治疗,为减用甚至停用免疫抑制剂提供了全新的策略;二是针对DCD供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研制出肝脏体外循环支持灌注系统,获得本领域最早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三是助推细胞研究的临床转化成立了新型研发机构“中国(南京)细胞谷”。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少伟。他长期从事基因工程疫苗和结构疫苗学等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近年来转化成果显著:成功研制中国首个上市的国产宫颈癌疫苗;首个国产HPV九价苗,即将开始III期临床试验;和全球疫苗巨头葛兰素史克合作开发基于AS04佐剂的新型HPV疫苗;基于结构疫苗学思路,完成了新型HPV二十价疫苗的概念验证;作为核心研究人员研制的全球唯一的戊肝疫苗、戊型肝炎系列诊断试剂盒、中国第三代和第四代艾滋病毒诊断试剂盒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均已上市。

    ——清华大学电子系通信所党支部书记陶晓明研究员。她长期致力于探索发展计算通信新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提出以多媒体体验质量(QoE)为优化目标的计算通信技术框架,突破QoE度量、建模、及应用等难题,发明基于智能计算的多媒体传输和网络优化新技术,取得国际前沿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显著提升宽带移动网络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对于大容量多媒体业务的支持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础。陶晓明的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运营商4G精品网络建设,并为优化和加快中国5G移动通信产业的规划和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康宇。他近年来围绕城市移动源污染排放监测这一国家重大需求,系统解决了在移动源排放的“信息化获取-网络化传输-智能化分析”各环节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突破多车道机动车尾气实时在线遥测、监测设备布点组网与数据传输、多源时空监测数据融合与挖掘的核心技术难点,形成高效、科学的城市路网移动源污染综合监测方法和辅助监管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实现产业化,在全国30多个城市得到实际应用,直接推动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相关防治政策的制定,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林学春。他长期从事全固态激光器技术及应用研究,创新发展了中国高功率全固态连续波激光核心技术、大能量脉冲激光技术并成功转化应用,获授权发明专利60项,率先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kW系列化全固态激光器产品,打破中国该类器件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他还为汽车行来开发出双模激光复合焊接等高速精密焊接技术,提供自动变速箱齿轮、高性能天窗滑轨等产品,经济效益显著。

    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于1998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包括实用工程奖和成果转化奖,旨在表彰奖励在国防科技领域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优异业绩的青年科技人才。截至目前,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共评选产生452名获奖者,实用工程奖、成果转化奖分别为314名、138名。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揭晓 10人获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1-01-20
    • 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第23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18日揭晓并颁奖,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正高级工程师、天线所副所长马小飞等1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 颁奖仪式在当天下午召开的2020“科创中国”年度工作会议上举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为获奖代表颁奖。 这10位获奖者分别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正高级工程师、天线所副所长马小飞。星载大型可展开天线技术是衡量航天强国空间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中国该领域开拓者之一和团队带头人,他主持开发了三大类10余种星载网状天线国产化产品,实现100%在轨连续成功应用,应用于嫦娥四号和北斗卫星的高精度网状天线和构架式可展开天线,直接推动中国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和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建设,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马小飞带领团队承担了中国所有在研星载大型可展开天线任务,已形成网状天线产品技术开发体系,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建成中国首个星载天线金属网生产线。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员张跃飞。他长期从事原位电子显微学及相关方法与技术开发,并开展先进金属材料、纳米材料、能源储存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等研究;开发完成基于电子显微镜的原位高温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并在微纳米尺度原位研究高温合金等先进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关系,发展材料微观力学表征方法等;自主开发的纳米分辨高温力学原位仪器系统,关键性能指标优于国际同类产品;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已有6项发明专利成果实现转化,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文华国。他10余年来持续从事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研究,创新提出“不整合面控制的白云岩多期叠加改造与同一流体输导体系下油气充注成藏的成岩-成藏系统”认识,支撑中国西部大型叠合盆地深层古老碳酸盐岩以拉张槽为核心的油气分布“四元”联控理论提出,对四川盆地沿绵阳—长宁拉张槽东侧近万亿方天然气三级地质储量的发现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为川西雷口坡组顶部2000亿方规模油气藏勘探做出贡献;系统揭示川东北地区沉积-成岩系统与深层优质白云岩储层的时空耦合机制,成果已在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推广应用;研究成果为中国西部深层古老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重大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并取得显著应用成效,为使西部大型叠合盆地深层成为中国重要的油气战略接替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艾先涛研究员。面向新疆棉花生产,他常年深入基层,在南疆生产第一线从事棉花育种研究,取得许多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为新疆棉花生产发展做出贡献。针对新疆棉花纤维类型单一,不能满足生产和纺织市场多元化需求的问题,作为主要完成人不断创新育种技术,提高选育效率,先后选育出早熟、高产、优质、适宜机采多类型棉花新品种11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以上,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自鸿正高级工程师。2012年,他在美国硅谷、中国深圳、香港同步创立柔宇科技,专注于下一代人机交互及万物互联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8年来已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独角兽科技创业公司之一。在刘自鸿带领下,柔宇科技的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推动国际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对中国“一芯一屏”新基建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转化院副院长吕凌主任医师。他主要从事肝脏移植和转化医学研究,主要成果包括:一是在国际上首次运用调节性T细胞诱导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治疗,为减用甚至停用免疫抑制剂提供了全新的策略;二是针对DCD供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研制出肝脏体外循环支持灌注系统,获得本领域最早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三是助推细胞研究的临床转化成立了新型研发机构“中国(南京)细胞谷”。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少伟。他长期从事基因工程疫苗和结构疫苗学等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近年来转化成果显著:成功研制中国首个上市的国产宫颈癌疫苗;首个国产HPV九价苗,即将开始III期临床试验;和全球疫苗巨头葛兰素史克合作开发基于AS04佐剂的新型HPV疫苗;基于结构疫苗学思路,完成了新型HPV二十价疫苗的概念验证;作为核心研究人员研制的全球唯一的戊肝疫苗、戊型肝炎系列诊断试剂盒、中国第三代和第四代艾滋病毒诊断试剂盒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均已上市。 ——清华大学电子系通信所党支部书记陶晓明研究员。她长期致力于探索发展计算通信新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提出以多媒体体验质量(QoE)为优化目标的计算通信技术框架,突破QoE度量、建模、及应用等难题,发明基于智能计算的多媒体传输和网络优化新技术,取得国际前沿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显著提升宽带移动网络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对于大容量多媒体业务的支持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础。陶晓明的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运营商4G精品网络建设,并为优化和加快中国5G移动通信产业的规划和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康宇。他近年来围绕城市移动源污染排放监测这一国家重大需求,系统解决了在移动源排放的“信息化获取-网络化传输-智能化分析”各环节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突破多车道机动车尾气实时在线遥测、监测设备布点组网与数据传输、多源时空监测数据融合与挖掘的核心技术难点,形成高效、科学的城市路网移动源污染综合监测方法和辅助监管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实现产业化,在全国30多个城市得到实际应用,直接推动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相关防治政策的制定,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林学春。他长期从事全固态激光器技术及应用研究,创新发展了中国高功率全固态连续波激光核心技术、大能量脉冲激光技术并成功转化应用,获授权发明专利60项,率先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kW系列化全固态激光器产品,打破中国该类器件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他还为汽车行来开发出双模激光复合焊接等高速精密焊接技术,提供自动变速箱齿轮、高性能天窗滑轨等产品,经济效益显著。 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于1998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包括实用工程奖和成果转化奖,旨在表彰奖励在国防科技领域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优异业绩的青年科技人才。截至目前,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共评选产生452名获奖者,实用工程奖、成果转化奖分别为314名、138名。
  • 《2019年求是奖揭晓,杨振宁、颜宁等获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9-23
    •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雨婷)9月21日晚,“2019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举行。设立以来第二次颁出的“求是终身成就奖”授予了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邵峰、颜宁两位学者分享了今年的“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流感等重要病原致病机制防控团队和12名青年科学家分获“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和“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本届典礼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办、清华大学承办,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求是基金会主席查懋声出席典礼并致辞。求是基金会顾问杨振宁、何大一、韩启德、施一公、田刚、王晓东、谢晓亮、朱邦芬教授,求是奖评委、往届求是奖获得者以及清华大学师生代表等参加典礼。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蔡丹阳同学主持典礼。 2019年度“求是终身成就奖”授予著名物理学家、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求是终身成就奖”是一个极具份量的奖项,此前的得主仅有求是基金会元老顾问、“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先生一位。杨振宁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和创立宇称不守恒、“杨-米尔斯规范场”和“杨-巴克斯方程”,并于1957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奖。作为基金会的创始顾问之一,杨振宁不仅在科学领域不断突破,做出不朽的贡献,他的人格魅力、家国情怀也令人高山仰止,他的学术成就、精神和风范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华学人。奖项由杨先生的“粉丝”查懋声颁出,奖金三百万元人民币。 2019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授予普林斯顿大学颜宁教授以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邵峰研究员,奖金各一百万元人民币。 结构生物学家颜宁主要致力于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与病理意义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为理解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及药物开发提供了分子基础。 颜宁以一身“清华紫”登场,表示杨振宁先生是科研工作者的“爱豆”:“虽然毕生无法达到杨先生在科学上的高度,但是杨先生让我们知道华人可以在科学上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一种动力。”她说,成为一名“求是人”,是迄今为止获得的一种最高认可,是无上的光荣。 邵峰院士从病原细菌和宿主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出发,在致病菌毒力机制以及抗细菌天然免疫方向均取得系列重要原创性发现,为败血症药物和细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2019年度“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授予流感等重要病原致病机制与防控团队,奖金共一百万元人民币。该团队长期从事传染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与免疫学等领域研究,针对病原跨种传播机制,特别是在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免疫细胞与感染细胞的相互识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和创新性工作。 2019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则分别授予北京大学郭帅,南方科技大学李贵新,清华大学刘竹、彭敏、王朝,上海交通大学卢策吾,西湖大学石航,中山大学苏士成,南京大学王肖沐、袁洪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星灿,浙江大学周青共计12位青年科学家。每位获奖者将获得一枚金质奖章,以及连续三年、每年三万美元的支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