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研究发现新型B-H…π弱相互作用》

  • 来源专题:海西院结构化学领域监测服务
  • 编译者: fjirsmyc
  • 发布时间:2016-03-25
  • 近日,南京大学燕红教授课题组在氢键弱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实验上发现了一种基于B–H键和芳环的B−H···π弱相互作用氢键。研究论文“B−H···π Interaction: A New Type of Nonclassical Hydrogen Bonding2月2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16, DOI: 10.1021/jacs.6b01249),并被该杂志选为封面及亮点文章,同时被C&EN(March 7, 2016)Chemistry World (March 9, 2016)等媒体评论。

    非共价弱相互作用氢键X−H···π (X = C, N, O)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并在生命活动及分子自组装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上述常见的X−H···π 氢键中X 的电负性大于 H。但是由于硼的正电性,通常情况下B−H化合物与芳环相互排斥而非相互吸引。然而在二硼烷(B2H6)和碳硼烷(C2B10H12)化合物中,三中心二电子(2e-3c)的成键模式使得B−H键的氢原子显示微弱的正电性。B−H键的极性翻转使得在B2H6···C6H6模型和carborane···C6H6模型中B−H···π氢键可在低温条件下存在。

    该课题组以碳硼烷为载体,利用巯基碳硼烷半夹芯铱金属有机化合物与芳基膦配体的配位作用,通过实验手段在室温下分别在固态及溶液中观测到了B−H···π氢键。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精确地测定了B−H···π氢键的键长和键角;通过核磁共振在溶液状态下证明了由于B−H···π的成键作用,使得B−H键中氢化学位移向高场发生明显位移(> 1.5 ppm),也对B核产生了显著影响;并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揭示了B−H···π氢键的成键本质是静电作用。研究发现该类弱相互作用的强度约相当于0.35个键级,与二聚水分子内的氢键强度相当。这一新型非共价弱相互作用的发现推动了X−H···π氢键和含硼化合物超分子化学的研究,为设计高生物亲和性的含硼药物分子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的理论工作由美国Prof. Dieter Cremer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课题组完成。

    (来源: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原文来源: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6b01249
相关报告
  • 《中美研究人员发现新型狗流感病毒》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6-25
    • 美国《微生物学》网络杂志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猪流感病毒H1N1已经传播给狗,并在狗体内与其他病毒基因发生重组,狗体内的流感病毒亚型正在增多。 研究人员说,禽类和猪是导致流感病毒基因产生多样性的主要宿主,而狗和马携带的甲型流感病毒类型较少,并且几乎不传染人。此前研究发现,在狗之间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类型主要为H3N8和H3N2。 2013年到2015年间,中国广西大学和美国芒特西奈伊坎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提取了生活在中国广西的狗体内的16株流感病毒毒株,并为其测序,结果发现了3种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传播给狗的猪流感病毒H1N1与狗流感病毒H3N2发生基因重组,又产生了3种新的狗流感病毒。 参与研究的芒特西奈伊坎医学院的阿道夫·加西亚-萨斯特说,狗体内的流感病毒具备了多样性,病毒基因可以相互组合,这可能给人类造成风险。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将利用人体血清,确定人体是否具有对狗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加西亚-萨斯特说,如果人具备免疫力,新病毒传播给人的风险就会小一些。 英国爱丁堡大学病毒学教授保罗·狄加德评论说,来自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可以传播给狗,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病毒一定会在狗之间传播,这些病毒也难以传播给其他动物。目前还没有人感染这些狗流感病毒的案例。
  • 《研究发现珊瑚与其表面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6-05
    • 生活在珊瑚体内的共生藻类构成了珊瑚鲜艳的外表,并为珊瑚生存提供所需的各种营养。目前,科学家们针对藻类和珊瑚体内的微生物已做了大量研究,但珊瑚群落外的微生物群落仍被忽略。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一项研究对生活在离珊瑚表面只有几厘米的微生物进行描述和分类,其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湖沼学与海洋学》(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期刊上。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世界卫生组织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项目的博士生Laura Weber提到,珊瑚礁上布满了微生物,在一毫升的海水中大约有100万个微生物。但是,对珊瑚附近微生物群落的了解很少。之前的一些研究表明,珊瑚可能被独特的微生物细胞所包围,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这些细胞是否随着珊瑚礁种类或位置的差异而异?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Weber和她的同事们在多个珊瑚礁周围取样。她认为珊瑚附近的微生物可能在分解珊瑚群落的废物、引入新的营养物质以及潜在地让共生藻类或病原体进入珊瑚本身方面发挥作用。 Weber在古巴南部海岸附近与当地的科学家一起潜入珊瑚礁,从五种不同种类的珊瑚附近的水中采集了几十个小样本。古巴珊瑚礁为这项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因为它们非常遥远,人类活动的影响有限。Weber分析了这些样本中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以确定其中存在哪些物种。她发现不同种类的珊瑚附近确实有不同的微生物群落。Weber提到,在一些地区,与珊瑚共生的细菌内源性单胞菌实际上在距离珊瑚礁比预想中更近的海水中富集。这意味着珊瑚附近的海水对于吸引共生生物到珊瑚表面很重要,或者它代表了珊瑚脱落共生生物的区域。 除了解珊瑚附近有哪些微生物外,Weber还研究了这些微生物的潜在生态功能。结果发现,海水微生物含有能够与珊瑚表面相互作用的基因,这表明海水微生物与珊瑚表面可能存在重要的相互作用。 (刘思青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