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东出大招,海湾国家原油销售方式或将发生重大变化!》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9-11-04
  •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东原油市场的影响力,日前,据牛津能源研究所在 10 月发布的报告称,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 ADNOC )正在与洲际交易所进行合作,计划最早将在今年 11 月宣布将 Murban 原油定为基准原油。如果阿布扎比的 Murban 原油新合约获得批准,可能预示着海湾产油国的石油销售方式将发生根本转变。纵观全球原油交易市场,大多数地区选取原油期货作为基准价格,第三方评级机构的原油报价也是全球原油基准价格的重要来源。

相关报告
  • 《AI市场正发生重大变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8-16
    • 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83.8亿元,同比增长27.6%。伴随各大互联网巨头与人工智能创新独角兽在人工智能生态链的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向平台化和产品化演进,同时人工智能平台建设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向相关产业的交叉延伸。笔者认为,未来三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将深度优化,各地政府会更加细化并有针对性地对当地人工智能发展起到指导和支持作用。边缘计算与5G技术的发展同样会给人工智能产业带来新的变革,市场将从IoT向AIoT迈进。 全球AI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市场仍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主力厂商着重抢先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伴随人工智能技术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智能终端产品销量稳定增加,促进人工智能市场发展。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636.7亿美元,同比增长17.7%。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能力的增强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视觉、语音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技术主导型初创型公司不断涌现。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并未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的明显影响,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83.8亿元,同比增长27.6%。 从行业结构分布来看,互联网仍是目前收入占比最大的行业市场,在2018年,这一占比达到19.1%。2018年,安防行业应用市场延续去年之势,继续占据行业关注的焦点。不过,与2017年热炒AI概念不同,2018年安防行业专注于AI应用落地,更为务实,其增速普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占比与金融相当。 随着人工智能市场应用的再深化,传统产业对于人工智能应用结合的需求持续升温。预计未来三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仍将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21年将达到818.7亿元。 未来三年,人工智能市场行业结构分布基本保持不变,人工智能技术在互联网、金融和安防领域仍旧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比。预计到2021年,人工智能在互联网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61.1亿元,占比为19.68%,在金融领域的市场应用规模将达到155.66亿元,占比为19.01%,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将达到123.61亿元,占比为15.10%。 三大驱动因素推动发展 2018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要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2018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加快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同时,全国各地开始积极重点部署人工智能产业,截至2018年底,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吉林、贵州等20个省市出台了人工智能专项政策,从资金、税收、科技创新等方面保障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全国各地会出台更多的从实际出发、从企业需求出发的人工智能相关政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大众对人工智能产品的认知提升,愈来愈多的企业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行业赋能。人工智能的应用从传统的智能制造、智能安防、智慧医疗等低用户接触的应用走向如刷脸支付、公交刷脸、AI翻译、无人店、智能语音音箱等产品化应用层面。 互联网巨头公司如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均已全力投入人工智能领域研发和应用。众多科技巨头开始展开人工智能生态链对弈,在战略层面利用人工智能将传统行业生态进行整合优化。 目前,“AI+”主导的行业智能化提升正处于初级阶段,人工智能在行业中的应用仍具有极大的深度挖掘空间。在金融、医疗等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给传统行业带来变革。在制造业领域,大量的优质资源数据未被充分利用,产业的智能化需求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保持较高的热度。 “AIoT”指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在现实中的落地融合。2019年被视为5G时代的元年,5G技术和边缘计算技术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大量的数据会随着边缘侧的普及而产生。5G时代下,对于人工智能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人工智能作为IoT的大脑,在群体智能和大数据智能分析上会有更多的应用。 边缘计算的发展与物联网的发展协同促进。通过提升边缘侧算力和人工智能算法结合,增加了边缘端的使用场景和应用价值。未来,随着5G的普及和物联网设备的广泛应用,更多的边缘侧适应性人工智能算法将被提出,AI与IoT的结合将会更为紧密。 AI市场正发生重大变化 人工智能芯片是新一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人工智能的发展正逐渐向应用层和边缘侧发展,这对智能硬件的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手机、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VR设备、语音交互设备、机器人等领域对于人工智能芯片具有极大的需求。在战略层面,中国更加注重自主核心科技的研发,以打破芯片领域受制于人的现状。 目前,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企业成长迅速,如地平线、深鉴科技、中科寒武纪等中国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备受关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成长同样带动着人工智能芯片的发展。 目前,科技公司巨头开始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阿里云ET城市大脑作为全国现有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公共系统,承载着对全国城市全局分析的任务;腾讯在智慧医疗领域正积极部署建设国家级医疗影像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讯飞开放平台则是科大讯飞以语音交互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百度则是推出集成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DuerOS、智能驾驶技术平台Apollo以及由AI、大数据、云计算驱动的百度智能云平台的人工智能生态。 人工智能将会在金融、旅游、交通、零售、媒体娱乐等领域有更深更广的应用。创新工场CEO暨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博士曾表示,人工智能终将平台化,建立人工智能的“工具箱”,将会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未来,人们能够借助人工智能平台,方便快捷地享受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技术红利。 无人车研发实验继续扩展,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无人驾驶作为未来交通运输行业的新趋势,不仅能够解放人力劳动,给人类带来更多自由时间,而且通过智能运算能够优化城市交通问题,提升行驶安全性。目前国内外政府都在无人驾驶领域进行积极部署。2016年美国交通部公布“自动驾驶试验场试点计划”,并于2017年1月19日确立了10家自动驾驶试点试验场。我国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也不断上升,各地示范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总体上,无人驾驶领域稳步向前发展。 然而无人驾驶技术落地难成为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市场对于无人驾驶的预期与技术进步之间的矛盾成为无人驾驶企业面临的挑战。目前L4级别的无人驾驶难以在短期内达到市场要求。在技术层面,即使高精度定位导航、车载传感器等技术日渐成熟,但是由于无人驾驶与生命安全紧密相关,短期内无人驾驶领域的发展与预期目标仍存在差距。无人驾驶无法在短期内产品化的问题同样给企业带来资金上的挑战。 .
  • 《未来全球能源产业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06
    • 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RFF)日前发布了题为《全球能源展望2019:下一代能源》报告。该报告指出,全球能源格局在过去25年经历了重大变化,未来可能将发生更大的变化。本报告使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对政府、政府间组织和私人组织的长期能源预测进行了分析。   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在过去25年中迅速增长,2015年达到546千兆英热单位(qBtu),比1990年高出190qBtu。在接下来的25年中,预计一次能源消费增长将放缓,在演变政策情景下增加约110qBtu~160qBtu,在雄心勃勃的气候情景下下降多达4qBtu。根据3个雄心勃勃的气候场景中的2个(国际能源署(IEA)的可持续发展/SDS情景和壳牌的天空/Sky情景),全球能源消费量大致持平到2040年。在IEA可持续发展情景中,2040年的一次能源需求量为544qBtu。另一方面,在壳牌天空情景中,到2040年一次能源消费需求增至711qBtu,高于任何不断发展的政策演变场景。   全球燃料需求。从历史上看,没有任何主要的燃料来源在全球范围内需求总体下降。世界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能源消费增长,而不是能源转型。这种动态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发生变化,但大多数情景表明实际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将必然需要雄心勃勃的气候政策。在大约一般的情景模式下(包括IEA的新政策情景),2015年~2040年煤炭消费量增加或保持不变。在除IEA的可持续发展情景和Equinor的改进情景以外的所有情景中,液体燃料的消费量都会大幅增加,而天然气消费量在任何情景模式下都会增长。核能和水力发电均衡增长,而可再生能源则大幅增长。   液体燃料消费量。在非雄心勃勃的气候情景下,东方的液体燃料消费增长量弥补了西方液态燃料消费降低量,到2040年全球需求增长13%~29%。在一些不断变化的政策情景中,全球液态燃料消费增长在2030年~2040年期间急剧减缓或开始下降;而在雄心勃勃的气候情景中,液态燃料消费在2025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在IEA持续发展情景和Equinor的改进情景中,到2040年全球液体燃料需求比2015年水平低约20%,而在壳牌的天空情景中全球液态燃料需求将增长3%。西方的煤炭消费量继续下降,而东方的煤炭消费增长速度因气候政策和其他因素的假设而有很大差异。在全球范围内,在IEA现有政策情景中,煤炭消费量的增长比2015年水平高出24%,而在IEA可持续发展情景中,煤炭消费量则将降低多达58%。   煤炭消费量。在过去的25年里,由于亚洲经济增长迅速,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增加,东方煤炭消费量激增。1990年~2015年,东方的煤炭需求量增长了2倍多,而西方的煤炭消费量下降了近30%。虽然对当地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担忧抑制了预期的增长,但许多情景预测全球煤炭需求将持续增长。即使在参考情景下,预测结果差异也很大。IEA现有政策情景中预测东方国家煤炭消费增长38%,而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情景预测该地区煤炭增长率仅为6%。在西方,EIA和IEA的现有政策情景中分别预测煤炭需求下降18%和19%。在BP和IEA的演变政策情景下,东方地区的煤炭消费量分别增长了21%和11%,而西方的煤炭消费量分别下降了35%和54%。   二氧化碳净排放量。IEA的可持续发展情景中预测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将降至15亿吨,而Equinor的改进情景中预测在2040年实现19亿吨的排放量。这些情景包括碳价格上涨推动了能源效率的显著提高,可再生电力的快速增长以及碳捕集与封存(CCS)的大规模部署。壳牌的天空情景预测2025年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将增加至36亿吨,之后在2040年降至29亿吨,到2070年达到净零,随后是未来几十年的大规模净负排放量。截至2018年,全球共有23个商业规模的CCS项目正在运营或正在建设中,每年估计可捕获约4000万吨(mmt)的二氧化碳。然而,相对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规模,这一总量可以忽略不计,而雄心勃勃的气候情景预测CCS技术将快速扩大发展。   全球发电量。在所有情景中,2040年全球发电量在34000太瓦时~49000太瓦时(TWh)。壳牌的天空清净和Equinor的改进情景预测在2040年全球发电量达到最高水平,而EIA情景中全球发电量的预测值最低,部分原因是EIA情景报告为全球净发电量,而其他情景使用全球总发电量。净发电量和总发电量之间的差异平均约为经合组织国家的5%。2015年,煤电发电量占全球发电总量的39%,但到2040年,所有能源展望中煤电发电量的占比均出现下降。2015年,天然气发电量占全球发电总量的23%,其份额在大多数情景(除雄心勃勃的气候政策情景)下都有所增长。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所占份额在所有情景中都会急剧增长。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从2015年的大约8000太瓦时(占全球发电量的34%)增长到14400(39%)~33200太瓦时(80%)、BP、Equinor和IEA(新政策情景)等不断发展的政策情景显示,到2040年,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将提供约50%的全球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