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顶向下和敏感的氧化铟纳米带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芯片集成在片上栅电极的注意点应用上》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8-02
  • 我们报告了一种可伸缩、均匀、灵敏的自顶向下制备氧化铟(In2O3)纳米生物传感器平台,该平台具有集成的片上栅电极,使用两个光刻掩模。这种片上栅电极的目的是在生物分子检测过程中控制传感器的工作点,取代了笨重的外部Ag/AgCl电极。与Ag/AgCl电极相似的是,它在水溶液条件下的门控晶体管性能优异,在传感实验中稳定性高。它的紧凑性增加了可移植性,并推动了这个平台的实际应用。为了证明其检测生物分子的能力,我们将该平台与电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技术结合,放大信号,绕过生理样品高盐浓度的Debye筛选效应的限制。本研究选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脏标志物肌钙蛋白I作为靶分子。的光谱研究nanoribbon设备提供了一个高响应的30%向0.1 pg毫升−1肌钙蛋白浓度和较低的检出限比市场上的商业酶联免疫试剂盒由五个数量级。从样本采集到数据采集的总检测时间约为45分钟,这是在紧急护理应用的约束下进行的。我们的In2O3纳米带生物传感器平台具有灵敏度、一致性、可扩展性、周转时间快、集成能力强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早期诊断AMI的潜力。

    ——文章发布于2018年7月31日

相关报告
  • 《基于纳米/微结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气体传感器》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3-25
    • 由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具有有机分子设计的综合通用性和环境敏感性等优点,基于ofet的气体传感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潜在的应用集中在特定气体种类的检测上,如爆炸性、有毒气体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它们在环境监测、工业制造、智能医疗、食品安全和国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有机半导体(OSC)层纳米/微观结构的调控和调整,可以实现快速响应、快速恢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环境稳定性。本文介绍了具有纳米/微观结构的OFET气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OSC薄膜的一维单晶纳米线、纳米棒和纳米纤维器件。然后,介绍了采用热蒸发法、浸渍法、自旋法和溶液剪切法等方法制备的基于二维(2D)和超薄OSC薄膜的器件,并介绍了多孔OFET传感器。此外,还介绍了纳米结构受体在OFET传感器中的应用。最后,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展望,并对基于OFETs的气体传感器提出了八个进一步的挑战。 ——文章发布于2019年2月07日
  • 《自对准栅氧化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9-12-08
    • 美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声称首次研发了自对准栅(SAG)β-多型氧化镓(β-Ga2O3)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美国KBR和空军研究实验室以及德国IKZ的研究人员首先采用了一种带有硅离子注入的难熔金属栅极设计来消除离子源接入电阻,从而获β-Ga2O3MOSFET的最高跨导值。研究人员认为,这种SAG工艺能帮助未来β-Ga2O3器件工程学实现高性能和超低功耗。报道的β-Ga2O3器件的性能受到寄生电阻效应的限制。SAG工艺中的硅离子注入是降低硅和碳化硅(SiC)晶体管访问电阻的关键技术。 该团队使用了一种半绝缘的铁掺杂β-Ga2O3衬底,通过MOCVD向其中添加了22nm的n沟道的硅掺杂的β-Ga2O3沟道层。从源极侧制作硅离子注入物,使栅-源标称距离为0μm。在900度下进行120s的快速热退火激活了硅掺杂。器件完成后,研究人员使用Van der Pauw结构提取了4.96x1012 / cm2的载体片密度和48.4cm2 / V-s的迁移率。通道中的薄层电阻为2.6x104Ω/平方,而注入区域中的薄层电阻为2.0x103Ω/平方。接触电阻为1.5Ω-mm。2.5μm栅长器件的电气特性具有35mS / mm的峰值跨导,漏极偏置电压为10V,最大漏极电流达到140mA / mm。亚阈值摆幅为121mV /十倍频,研究人员称其为“优秀”。栅极为4V时,小漏极偏置时的导通电阻为30Ω-mm。 利用基于结果的模型,研究人员预测0.5μm的栅极器件可以实现0.6mS / mm的跨导,350mA / mm的漏电流和17Ω-mm的导通电阻。该团队通过比较后评论道:“除了垂直缩放的δ-掺杂的β-Ga2O3MESFET外,β-Ga2O3FET的峰值跨导(GM)的结果是最先进的,并且栅极长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