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在2025年超过石油》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04
  • 近日,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了《2022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报告》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规律和方向。

    《报告》指出,在全球降碳目标下,我国能源领域积极行动。一方面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已建成世界先进的低碳产业体系,预计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另外,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碳市场,并将逐渐从电力拓展至石化、建材、冶炼等行业。

    一系列绿色低碳行动下,《报告》预测,我国石油消费将在2025年达峰,领先世界平均水平5年,同时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将超过石油;在2040年以前,煤炭消费占比将显著下降,被非化石能源超越;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超过80%,超出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具体到炼油领域,《报告》指出,“三个统筹”为行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淘汰落后与优化升级统筹,行业持续推进节能减排,能耗指标显著下降,炼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朝着大型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二是燃料替代与交通结构调整统筹,“公转铁、公转水”加速需求转型,尤其是替代燃料的多元化发展助推传统燃料消费提前达峰;三是监管完善与结构重塑统筹,外控“出口”、内堵“非标”,市场进入强监管时代。未来,炼油产业将投资更高效环保的技术和可再生燃料,并加快商业化;同时,全面布局综合交通能源补给体系。

    《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交通燃料将在2030年后进入加速替代期。2030年前,汽油需求会逐渐进入平台期,航煤仍会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进入规模化发展。2030年后,交通燃料进入加速替代期,替代燃料梯次商业化,对汽柴油替代。交通燃料的加速替代,在2030年—2050年间预计可累计减少碳排放40亿吨。2050年后,开始进入绿色交通时代,主要保留化工、应急燃料、航空等部分核心需求,交通燃料以绿色能源为主,如氢能、电能、生物质能等。

    针对替代燃料,《报告》指出,2030年后电力将成为替代主力。当前,替代燃料中天然气占比较大,约为58%;到2030年,电动车替代近半,在替代燃料中占到47%;2040年,电动车替代占到绝对优势,在替代燃料中占比73%;2060年时,电动车在整个替代燃料中占比达到86%。

    具体到化工领域,《报告》指出,下一步将聚焦绿色、高端、安全方面,积极发展可降解、可回收塑料,发展绿色低碳石化工艺,同时推出生态补偿机制、石化碳交易和用能交易市场。针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加以攻克,在“十四五”末提高高端材料自给率5-10个百分点。同时提高园区集中度和管理能力,实现污水、危废100%收集。

    展望2060年,《报告》指出,化工将成为支撑未来石油消费的核心动力。目前,化工需求占石油消费比例为16%,2030年将提升至28%,2060年将占到45%,成为主力。另外,随着“禁塑令”加码,未来10—15年绿塑将迎来发展机遇期。2035年后,CCUS和PTX(电制化学品和合成燃料技术)技术将重构碳循环模式下化工产业链。未来CCUS技术可将碳排放加以回收利用,生产低碳足迹的化学品、合成燃料;碳捕捉之后,也可以与氢能一起生产零碳足迹的化学品和合成燃料,即PTX技术,未来这两项技术将是化工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13.3%》

    • 来源专题:超深层油气勘探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7-09-19
    • 9月7日,在第五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3%,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5%、6.6%,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非化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核电,是重要的清洁能源。我国已确立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中要分别达到15%和20%的发展目标。 早在2009年,我国就确立“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2016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3%,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5%、6.6%,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2020年达到甚至超过碳强度下降40%~45%的上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2025年将达到52%》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3
    • 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2025年将达到52%4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能源蓝皮书:中国能源发展前沿报告(2021)》。蓝皮书预测到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9.5万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约为38%,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达到52%。 “十三五”期间中国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2020年人均年用电量提高到5331千瓦时,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千瓦时排放强度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由2015年的27.2%上升至2020年的33.9%,电网技术及发电效率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蓝皮书指出,展望“十四五”时期,从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来看,中国在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智能电网等重点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在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和装备、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环节、现代煤化工(技术、装备和催化剂)等方面需要加强技术攻关,解决技术短板问题。 与此同时,蓝皮书指出,由于经济发展处于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上升的阶段,实现“双碳”目标难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要如期完成碳达峰目标,中国需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的同时,建立绿色低碳新型电力系统。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十四五”时期电力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任务是,加快电气化推动低碳化步伐,积极推进工业、交通、建筑以及民用领域的“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大力推进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建设;在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中,加快构建以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蓝皮书还指出,在“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油气资源获取力度加大,全球油气贸易市场参与程度加深,专业服务业务与油气投资协同发展。中国企业必须认清国际油气合作发展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世界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大势,把握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国际油气合作的重要战略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