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杨小芳
  • 发布时间:2023-12-28
  • 《2023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正式发布!

    2023年期刊分区表在秉承方法科学、数据客观的基础上,发布基于“期刊超越指数(JSI)”的升级版。


    2023年期刊分区表包括SCIE、SSCI、A&HCI,以及ESCI中国期刊,共设置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内的21个大类(参见)。

    原人文科学期刊拆分到哲学、历史和文学大类;

    法学更名为社会学,包括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期刊


    2023年期刊分区表密切关注期刊的引用行为和引用数据,对引用行为异常的数据制定相关策略(参见)。


    2023年期刊分区表探索ESCI期刊的分区结果,中国ESCI期刊基于“期刊超越指数(JSI)”划分分区。


    2023年期刊分区表新增数据类期刊标识,数据类期刊不占用学科内分区名额。


    2023年期刊分区表完善大类Top期刊遴选规则,通过影响力的总量和篇均两个维度,遴选大类学科中“又大又强”的期刊。


    2023年期刊分区表沿用《"期刊分区表"综合性期刊评价方法||工作方案》。


    2023年期刊分区表沿用Review期刊分区规则,Review期刊不占用学科内分区名额。


    2023年期刊分区表继续突出支持本土品牌期刊国际化的导向,完善“中国SCI期刊评价方案”:提升中国期刊入选高分区比例和提升弱势学科的期刊分区结果。


    查询方法

    机构用户:在线平台网址:https?://www.fenqubiao.com

    个人用户:微信小程序

    链接:分区表小程序


    期刊分区表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研究成果,旨在评估国际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可为学术投稿提供参考、为科研管理部门的宏观判断提供支撑。不建议任何单位和个人将分区表用于微观科技评价,由此引发的争议和纠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不承担任何责任。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zExNzQwNQ==&mid=2247504935&idx=1&sn=ff2000f91829ae1ba65fbc8182144a8e&scene=0
相关报告
  • 《2018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9-01-08
    • 2018年12月11日,《2018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正式发布。“期刊分区表”从量化角度提供SCI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数据。该数据可为判断学术期刊质量、提供学术评价的宏观数据支撑提供参考。《2018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的计算方法与2017年相同。 自2018年起,“期刊分区表”将依据发布年份命名,例如2018年发布的“期刊分区表”,其名称为《2018年期刊分区表》。2018年之前,“期刊分区表”采用影响因子的统计年份作为命名依据。由于影响因子数据通常在统计年份的次年发布,因此,以前的“期刊分区表”名称容易引起混淆:例如2017年发布的“期刊分区表”名称为《2016年期刊分区表》。为避免上述误解,特对命名规则进行如上修订。2018年之前的“期刊分区表”名称将依据上述规则进行调整。 为了方便对比,我们在整理的分区表中附带了新修订的JCR(SCIE)期刊印证报告的数据。JCR表中6种刊物由于是2017新创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没有收录。 点击消息下方导出本资源,可下载2018年中国科学院JCR分区表,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院JCR分区在线查询~
  • 《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正式发布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3-11-01
    • 11月1日上午,“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https://pubscholar.cn/)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丁赤飚出席会议并致辞。 “公益学术平台”旨在为我国科技界和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益性学术资源,提供学术资源检索发现、内容获取和交流共享等基础服务。平台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为主建设,得到有关出版商、科技期刊、科研机构和广大科研人员的支持,创新了学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丁赤飚在发布会致辞时表示,中国科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的重要指示要求,发挥自身科研产出丰富的优势,举全院之力、聚各方资源,积极打造普惠的公益性学术资源平台。在建院74周年之际上线“公益学术平台”,为全社会提供公益性学术资源服务,体现了中国科学院作为“人民科学院”的社会责任,彰显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中国科学院希望与社会各界携手构建新型学术交流体系,打造开放高效的知识创新生态,充分激发大众的创新潜力,有力支撑我国科技创新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会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许倞、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分别致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宣读《获得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及时开放获取的倡议》和《公益学术平台合作共建邀约》,副主任张智雄作平台介绍;国际出版商和共建期刊代表进行发言。 “公益学术平台”首期整合集成了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资源、科技出版资源和学术交流资源,开放获取环境下允许集成服务的学术资源,以及协议授权或其他合作共建模式获得授权的学术资源。目前可检索的资源量约1.7亿篇,可免费获取的全文资源量约8000万篇,包含期刊论文、学位论文、预印本论文、专利文献、领域快报、动态快讯、科学数据和图书专著等。在功能方面,“公益学术平台”提供公益性学术资源的集成检索发现、可获取全文资源的多途径导航、集成科大讯飞翻译引擎、主动推送领域高价值文献、个性化学术资源的组织管理、开放型学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等六大功能。后续二期建设将继续丰富学术资源,完善服务功能,持续提升精准、智能、高效和易用服务能力,努力发挥好聚资源、塑模式、建生态、促创新的作用。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资源合作共建机构、领域专家和科研用户代表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