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气象风险预报助力电网安全运行-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6-27
  • 当前位置: 首页 > 省级动态
    河南:气象风险预报助力电网安全运行 .
    字体: 大中小 .
    打印本页 .
    分享: .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6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6月23日10时,河南濮阳市台前县气温已接近40℃。河南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对电力设施和铁塔开展巡查,确保高温期间电网安全平稳运行。
    端午假期,河南大部分地区出现37℃以上高温天气,部分县市气温达到39 ℃到42℃。持续高温天气下,全省用电负荷大幅攀升,电网安全运行面临挑战。
    省气象服务中心迎峰度夏能源保供专班每日制作《电力调度气象服务专报》,及时发布电网高温大负荷风险气象条件预报、未来7天全省及18个地市高温风险预报,与 电力部门实时共享预报预警信息,同时指导市县级气象局做好能源保供服务。据了解, 省气象服务中心运用调查研究成果,紧紧围绕电力保供和电网安全运行需求,研发基于体感温度的电网高影响风险预报产品,基于“一张图 ” 实现针对 电力部门关注的重点区域及重要电网设备的实时提示。
    根据气象风险预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启动应急响应并发布预警通知,加强设备和线路巡检,启动需求侧响应和负荷调控,多管齐下确保电力可靠供应和电网安全运行。
    (作者:周爱春 马昕 责任编辑:刘淑乔) .
  • 原文来源: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gzdt/202306/t20230626_5605825.html
相关报告
  • 《云南省气象局攻关碳排放监测及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4-01-18
    • 依托香格里拉区域大气本底站和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共同参与研究的2023年度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项目——《云南“双碳”路径下的碳排放监测及气候变化风险评估》项目,云南“双碳”气象服务中面临的四点技术问题得以解决。项目聚焦温室气体、碳排放分布、气候变化对云南“双碳”路径的影响进行研究,其依托云南香格里拉区域本底站、云南新建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站以及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的温室气体浓度、碳通量观测数据研究适合低纬高原地区的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筛分方法,对GOSAT卫星、OCO-2卫星遥感反演温室气体浓度和通量数据进行校验,构建云南精细化天基、地基温室气体浓度及碳通量观测数据集,研究云南温室气体浓度、碳通量时空演变规律,揭示自然和人为因子的影响机制,明确云南温室气体跨界输送的主要来源及其贡献。研究基于GOSAT、OCO-2多源碳卫星融合产品的分区域人为碳排放估算模型,揭示云南区域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构建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降尺度高分辨率气候模式预估数据集,评估各模式对云南区域关键气候要素、风能太阳能资源、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潜力、极端气候事件、高影响气象灾害的模拟能力,优选出对云南区域模拟性能较好的模式,研究适合云南区域的多模式集合方法,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云南实现“双碳”路径的影响,揭示云南“双碳”路径下的潜在气候变化风险,并提出适应对策。
  • 《上海:研发动态气象灾害风险指数助力风险普查-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20-09-27
    •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朱晔报道 9月22日,上海浦东新区气象局正基于动态气象灾害风险模型,研发实时动态气象灾害风险指数产品,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提供依据。  作为上海市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上海市气象局明确浦东新区气象局具体承担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及指数预警技术研究。7月,浦东新区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自查,明确降水、大风、雷电、高温、低温、暴雪等为气象致灾因子,结合自查内容以及110数据、历史灾情,梳理细化各类气象灾害风险影响指标(暴露度、脆弱性等指标因子),并结合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现状,形成重点单位分灾种气象风险指标体系。  目前,浦东新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中六百余所学校全面完成自查。通过梳理各灾种风险隐患点以及各单位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等数据,形成了详细的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同时,通过对重点单位各风险隐患点分析,初步完成降水、大风、雷电、高温、低温、暴雪六类子模型,根据风险排查数据实例验证评估各类子模型,最终形成随天气过程变化的动态气象灾害风险模型,目前该模型已进入专家咨询论证阶段。  据介绍,动态气象灾害风险模型改变了原有静态气象风险评估模式,通过开展对上海市重点单位的风险隐患点普查和各风险隐患点的脆弱性分析,建立了气象灾害防御单位“气象风险隐患点数据库”,建立基于天气过程的动态风险计算模型,通过模型形成动态气象灾害风险指数产品,实时输出给重点单位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下一步将推进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服务的科学融合,将气象风险隐患作为切入点,构建与各重点单位主管部门的协同处置流程,构建气象风险管理和服务的闭环,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各重点行业提供专业服务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