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与全球食物政策报告》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1-06-09
  • 《2021中国与全球食物政策报告》主要探讨了促进农业食物系统转型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减排路径,分析了调整中国膳食结构对居民健康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论述了中国农业食物系统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总结了电子商务推动农业食物系统转型的中国经验,还研究了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变革、挑战与展望。

    报告提出了重塑后疫情时代农业食物系统的七大措施:一是调整农业技术研发方向,优先发展多赢型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改革农业补贴政策,创新财政政策支持方式。三是加大制度创新,建设高效的和包容性的食物价值链。四是增加农村信息通讯基础设施投资,顺应产业数字化趋势。五是保持贸易畅通,增强农业食物系统转型过程中应对不确定性冲击的能力。六是敬畏尊重大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七是引导居民行为改变,实现人类健康与地球健康双赢。

相关报告
  • 《《2020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在北京发布》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0-07-04
    • 2020年6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和《2020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Johan Swinnen视频致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陈晓华,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原院长翟虎渠,副院长王汉中、梅旭荣出席会议。本次发布会首次采用中英文双语面向全球网络直播,来自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四千多人线上观看了发布会。
  • 《《2023全球食物政策报告》中文版发布》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3-11-24
    •     近日,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在京发布《2023年全球食物政策报告:重新思考粮食危机应对措施》中文版,为以更积极的措施应对粮食系统危机提供了政策建议。报告基于自身及其合作伙伴多年来积累的大量证据,重点关注三个关键领域:危机预测和准备;在危机前和危机中建立韧性;以及使危机应对措施支持并包容女性、被迫移民和其他弱势群体。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兼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全球发展部主任Johan Swinnen教授表示,危机、冲突和波动将不再是例外,可能会成为新常态。因此,我们应该更好地预测和准备,实施有效和负责任的治理和机构,并投资建立抵御未来危机的能力。虽然关于人道主义—发展—和平关系方法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本报告为其向前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报告认为,灵活、对冲击反应迅速且目标明确的社会保护体系对于在危机前建立复原力和促进复苏至关重要。将社会保护与性别和气候目标相结合可以促进性别平等和可持续性。农业食品价值链在危机期间对支持生计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建议各国政府维持促进灵活性、技术和金融创新的商业环境,并为处于风险中的价值链参与者和节点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有针对性的援助。与危机相关的被迫移民是一项重要的适应战略。当政策促进移民融入收容社区的经济并支持原籍社区时,移民可以为收容社区和原籍社区带来益处。通过创新的数据收集和研究,特别是关于非正常移民和妇女需求方面的数据,更好地解决被迫移民的根本原因。更大、更有效的融资机制和问责性治理是实现长期韧性的食物系统和提高国际和国家应对危机的两个重要和总体要求。IFPRI高级研究员、报告主要作者之一Katrina Kosec强调,更好的粮食危机应对措施必须以良好的治理、有效的机构和适当的激励措施为基础。有效的治理和问责制需要更高的透明度、跟踪风险和评估危机应对措施的研究工具,以及女性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参与。展望未来,政府不仅要着眼于更好地预测、预防和减轻危机,而且还要进行治理以实现韧性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