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友钴业等三巨头联合打造锂电材料产业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3-24
  • 3月21日晚间,华友钴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大众汽车和青山控股就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分别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拟共同布局印尼镍钴资源开发,以及镍钴硫酸盐精炼、前驱体加工和正极材料生产等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一体化业务。

    打造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链

    本次达成的两项战略合作意向之一是华友钴业与大众汽车和青山控股拟在印度尼西亚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布局镍钴资源开发业务,各方拟将各自优势资源投入到电池原材料的生产中,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镍钴原料供应基地,建立透明、可持续的供应链。合资公司规划建设规模可满足约160GWh电池所需的镍钴原料供应。

    其二是华友钴业与大众汽车拟在广西等地组建一家或多家用于投资建设新能源锂电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的合资公司,从事镍钴硫酸盐精炼、三元前驱体以及三元正极材料等业务。双方将加强前驱体、正极材料等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协同,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锂电材料一体化制造平台。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锂镍等资源抢夺已经愈演愈烈,抢矿锁矿、强链补链也成为了众多有资本实力的大企业的必选题。这与我国和欧美等国家对于新能源电动车的政策鼓励与支持有关,在锂镍等资源相对有限和开采周期不太同步和顺畅的情况下,面对下游的旺盛需求,层层涨价和扩产成为了行业发展的新常态。”

    不过华友钴业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认为,从长期来看,随着印尼镍钴资源开发的深入推进,镍的供应将会过剩,镍价也会有所回落。”

    对于此次与大众汽车和青山控股强强联手给公司未来发展带来的意义,华友钴业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将有助于各方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技术、产业链及终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加强镍钴原料供应保障,强化包含前驱体、正极材料等在内的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协同,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链,实现透明、可持续的供应链,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积极布局锂电池循环回收业务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上涨,锂电池原材料的身价水涨船高,带动着废旧电池回收行业的景气度也一路飙升。

    中金研报指出,综合退役电池、锂电池生产废料、正极生产废料三大场景预测,预计至2025年锂电池回收正极量三元、铁锂、钴酸锂、其他有望分别达到41.4万吨、16.3万吨、6.2万吨、2.0万吨,CAGR分别为38%、39%、7%、8%。由于当前镍、钴、锂价格均处于历史较高分位,估算2022年锂电池回收再造为正极市场空间有望突破千亿元(含税价测算),此后考虑金属价格回落,回收市场呈现量增价减,2022年至2025年有望维持千亿元市场规模量级。

    记者了解到,华友钴业在锂电池循环回收业务方面也积极布局,成立了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和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公司子公司华友衢州和资源再生分别进入工信部发布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

    “公司与多家知名整车企业合作梯次利用开发和承接退役电池再生处理,与多家知名电池企业合作以废料换材料的战略合作模式,已与多家国内外整车企业达成退役电池回收再生合作。

    随着业务开拓,公司正在形成从钴镍资源、冶炼加工、三元前驱体、锂电正极材料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锂电产业生态。”华友钴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祁海珅认为,锂资源和镍资源的开采利用价值随着资源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即使开采利用条件一般的矿也具有了一定的开发价值及适度加快开发进度的基本条件。

    “包括锂电池的梯次利用、拆解回收、再利用的价值和废物利用的价格体系,也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化实现路径,通过不断提高技术工艺来降低回收成本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进而达到实现资源重复利用最大化的效果。”

相关报告
  • 《威华股份拟更名为盛新锂能 继续聚焦锂电新能源材料产业链》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10-14
    • 威华股份10月12日晚公告称,公司10月12日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拟变更公司名称、证券简称的议案》,公司拟变更公司中文注册名称为“深圳盛新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证券简称为“盛新锂能”,证券代码“002240”保持不变。该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对于更名缘由,威华股份解释,公司已完成重大资产出售,主营业务发生变化,为使公司名称与公司主营业务更匹配。公告显示,威华股份9月28日召开的2020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出售持有的河北威利邦木业有限公司55%股权、湖北威利邦木业有限公司55%股权、广东威利邦木业有限公司55%股权以及辽宁台安威利邦木业有限公司 55%股权事项。上述重大资产出售的股权转让事宜已于9月29日完成了工商过户。重大资产出售事项的完成,标志着公司主营业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司主营业务已经变更为锂电新能源材料业务。公司2019年锂电新能源材料业务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98.71%。 此外,威华股份强调公司战略转型锂电新能源材料业务,已成为行业领先企业,不存在利用变更名称影响股价、误导投资者。威华股份介绍,公司自2016年开始,通过增资控股四川致远锂业有限公司(简称“致远锂业”)和江西万弘高新技术材料有限公司两家公司,正式向锂电新能源材料领域战略转型,将主营业务延伸至锂盐产品以及稀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实现主营业务的优化与升级。目前,公司全资子公司致远锂业已建成3万吨锂盐产能生产线且运行情况良好,剩余1万吨产能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预计2020年底建成投产。公司全资子公司四川盛威致远锂业有限公司金属锂项目首期600吨第一组150吨设备已于2020年9月进入试生产阶段,公司锂盐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司锂盐产能已经位居国内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1月,威华股份通过发行股份收购了四川盛屯锂业有限公司获得金川奥伊诺矿业有限公司(简称“奥伊诺矿业”)75%的股权,实现了战略性布局锂矿资源,其业务进一步向上游锂矿采选业延伸。奥伊诺矿业产出的锂精矿将全部销售给致远锂业用于锂盐生产,保障锂矿原料的供应,并降低成本,提升公司锂盐产品的竞争力。目前,公司分别与宁德时代、LGI、厦门钨业、杉杉能源、巴莫科技等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产品已经向国内外领先客户批量供货,产品品质得到了一致认可,与优质客户形成深度绑定,销售迅速放量,进一步推动了公司锂盐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威华股份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电新能源材料业务的增长空间广阔。未来公司将集中资源,继续聚焦锂电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充分发挥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致力成为产能、品质领先的全球锂电新能源材料领先企业。
  • 《衢州全力打造全球锂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3-28
    • 在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总投资479亿元的浙江时代锂电材料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如火如荼。看着其中原本9个月工期的正极材料一期项目,如今才过6个月时间就已结顶,并开始调试设备,项目投资方副总经理徐兆辉信心满满:“5年项目有望3年干成。”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进入普及应用阶段,发展锂电池材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早一点投产就能先一步抢占市场。衢州把锂电池材料作为大力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满格”续航产业发展。 壮大一个产业,需要靠一个个项目支撑。作为衢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智造新城围绕产业链招商,以大项目快速落地提升产业链水平,做优产业集群。 浙江时代锂电材料国际产业合作园,是迄今为止衢州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从全市抽调10余名优秀干部统一集中办公,通过定期性会商、清单化推进、闭环式管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公司5天内完成注册、一周内完成土方平整招标开工,从签约到开工仅用60天。” 智造新城投资促进部部长许旭伟说,目前已形成以华友钴业、巨化集团、杉杉新材料、永正锂电、天硕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锂电池产业集群,被列入全省新能源新材料重要生产基地。 时代锂电项目投产后,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衢州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带动产业由锂电关键原材料向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企业的要紧事政府主动办。“锂电池材料在生产中不能断电,否则会给企业造成损失。”衢州市农业农村局干部陈东被抽调到现场建设组任副组长,服务时代锂电项目。他和组员们在处理该项目供电配套时发现,220千伏高压线只设计了一条,缺乏备用线路保障供电。 经过与供电等多部门协调,时代锂电与巨化集团的220千伏高压线设计为双回路,充分保障了企业的用电需求。 “项目经常涉及多单位、多专业协同施工,政府派驻的工作人员又‘勤’又‘专’,常常走在我们前面,我们没想到的事情都替我们办好了!”徐兆辉直言,衢州优质的政府服务和营商环境,能让企业“电量满格”加快进程,抢占市场主动权。 多措并举,确保进度。在浙江时代锂电材料有限公司,数百名新进员工正在培训。“正极材料一期项目上半年要投产,我们已为其招聘987人,354人已入职。” 智造新城人力社保分局局长王倩介绍,时代锂电全部投产用工需求约1.2万人。这就需要提前谋划,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大项目引领大发展。智造新城主要负责人表示,按照现在产品价格,3年后,衢州锂电池材料产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000亿元,成为全球锂电池材料集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