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用上新材料 节能降本更低耗》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4-14
  • 电力电缆用上新材料 节能降本更低耗 .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杨亚迪 邓显波?? 2024/4/9 17:17:40 ?? 我要投稿 ??
    关键词: 电力电缆电力装备中国电科院
    电力交易员技能提升培训班 .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 电力电缆 敷设于城市地下,如同人体的一条条血管,承担着传输或分配大功率电能的重要任务。随着“双碳”目标全面推进和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电力电缆装备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国内石化企业、电缆生产厂家等上下游单位和高校,创新开展新型中压电力电缆研究,推动电网绿色发展――
    3月29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聚丙烯绝缘电缆段的相容性老化性能研究讨论总结会,分析聚丙烯绝缘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变化,以支撑聚丙烯绝缘电缆段的长期运行状态和可靠性评估。
    自2022年以来,由 中国电科院 牵头组建的研究团队立足“聚丙烯绝缘材料原位聚合与电力电缆制造关键技术”项目,持续攻关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可靠应用的关键技术,创新提出绝缘热稳定测试、长时稳定性测试和低温拉伸性能等热塑性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可靠性试验方法,在聚丙烯电缆料性能提升、中压电力电缆制造和系统评价方法研究上取得突出成果。
    优化新材料性能
    降低污染和能耗满足使用要求
    3月12日,中国电科院高压所电缆技术研究人员黄凯文选取电缆的聚丙烯绝缘试样,置于万能拉伸试验机夹具之间,随后启动试验机,电缆绝缘试样被逐渐拉伸,直至拉断。在试验过程中,他观察记录试样拉伸强度和断裂时的伸长率。
    聚丙烯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塑料,是替代传统热固性绝缘的重要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新型聚丙烯电缆无须交联和去气等操作工序,降低了电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能耗,且废弃材料可百分百回收再利用,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但是,普通聚丙烯模量高,导致韧性较差,无法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研究人员通过观察聚丙烯电缆绝缘料的断裂伸长率来评判材料是否能达到应用要求。“中压电力电缆用于连接变电站和用电负荷端,安装通道弯曲较多,甚至会有很大的转角,对电缆韧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在研究中首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聚丙烯材料制成的中压电力电缆达到最优的韧性,以防电缆在敷设中受到损伤。”团队负责人欧阳本红介绍。
    在研究前期,研究团队发现利用常规的增韧改性方法会导致电缆电气性能大幅下降。“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分子结构之间紧密相关,如果要实现材料性能的调控,需要调整分子链结构,强化相态结构之间的联系。”团队技术骨干、电缆料开发负责人景政红说。
    中压电力电缆用料主要为原位合成聚丙烯,这种聚丙烯的分子链比较明晰。通过对比,研究团队找到了分别与韧性、绝缘性能相关联的聚丙烯链和乙-丙链,提出了多重长链支化技术,使不同分子链相互联结。
    2022年,通过优化结晶和橡胶相体系,研究团队显著提高了聚丙烯材料的电气性能和热稳定性,并有效改善了材料的机械性能。相比普通聚丙烯材料,改性聚丙烯电缆绝缘材料的模量降低60%以上,同时击穿强度提升10%,体积电阻率提升100%,核心介电性能参数均优于传统绝缘材料,能满足电力电缆对绝缘材料的要求。
    解决材料成型难题
    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月27日,研究团队在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绝缘材料可加工性能测试。团队成员周兵兵操控电缆挤出机,使聚丙烯粒子平稳进入挤出机,聚丙烯绝缘材料出胶量逐渐稳定。
    在电缆绝缘线芯挤出过程中,材料必须出胶稳定,才能更好地实现电缆绝缘均匀定型,否则会出现竹节化、气隙等缺陷,导致几千米的电力电缆报废。在实际工艺操作中,聚丙烯材料的熔点较高、熔体流动性大易挤出等特性,造成电缆绝缘均匀定型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工艺难题,研究团队设计出带混炼结构的低压缩比分离型专用螺杆。
    “这种螺杆可充分剪切聚丙烯粒子,使其形成熔体状态,压缩排出料中的空气,并将熔体稳定输送至机头后成型,同时采用了高精度控温挤出机头,可以保证聚丙烯电缆料出胶量稳定、充分熔融塑化等。”团队技术人员赵鹏介绍。
    同时,研究团队优化了电缆定型后的冷却工艺,采用阶梯式降温方法,保证绝缘冷却定型均匀。“与改进前的装置相比,相同转速下,新螺杆出胶量达到改进前的1.2~1.4倍,绝缘偏心率可以控制在8%以内。”研究团队成员、上上电缆总工程师李斌说。
    2023年5月,“聚丙烯绝缘材料原位聚合与电力电缆制造关键技术”项目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组在聚丙烯电缆料制备、电缆制造技术和试验评价体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产品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领先水平。
    聚焦聚丙烯绝缘材料应用特点
    推动电力电缆产业绿色发展
    电力装备 是服务实现“双碳”目标、能源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基础和支撑。2022年8月,为了推进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开展热塑性环保电缆材料装备研制。
    研究团队聚焦聚丙烯绝缘材料应用特点,推动绿色低碳电力电缆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和布局。
    目前,国家电网在运配电电缆回路长度达103万千米以上,并且近5年年平均增长率达8%以上,2023年新增回路长度达12万千米。“根据我们生产统计测算,较传统中压电力电缆,新型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单位长度的制造成本可降低17%左右,生产能耗可降低45%。”中国电科院首席专家赵健康说。这对于开展聚丙烯绝缘材料电力电缆高标准、成批量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今年,在国网设备部的统筹下,研究团队已初步牵头制订了标准化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设计、技术规范、入网检测要求,能够支撑这种电缆在35千伏及以下电力电缆工程中批量化推广和稳定运行。
    随着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研究团队计划在高压直流电缆开发方面进行布局。团队将在聚丙烯材料体系的差异化设计和生产制造技术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有效提升电缆的输送能力,为大长度聚丙烯绝缘直流海底电缆的可靠应用提供技术方案,带动高性能聚烯烃产品、高端电缆制造装备和电缆试验评价技术升级,建立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系统开发成套体系,支撑我国电力电缆产业绿色发展。
    分享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
  • 原文来源: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40409/653697.shtml
相关报告
  • 《气凝胶耐高温新材料解决热传导难题,推动工业节能降耗》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01
    • 一块小小的隔热毡,正面在1000多摄氏度的幽蓝色火焰喷射下,背面依然可以用手摸,其优异的耐高温绝热性能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5月30日,在天津市节能协会主办的“绿色节能新材料气凝胶应用技术论坛”上,天津摩根坤德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新型纳米绝热材料博得了现场参会人员的阵阵掌声。 这种新型材料之所以拥有神奇的绝热性能,是因为一种叫气凝胶的物质。 通俗来说,气凝胶不是胶,而是一种物质形态,由90%以上的空气和不足10%的固体构成,可以承受相当于自身质量几千倍的压力。 气凝胶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DrKistler在1931年通过水解水玻璃制备得到。但由于工艺复杂及成本太高,气凝胶在问世后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上世纪80年代,欧洲才开始注意到这种新材料。1993年,气凝胶被美国应用到宇航服、太空飞船、航天飞机等,在“和平”号空间站和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都用到了气凝胶。 “如果做到极致,气凝胶这种固体甚至能飘在空气中……非常神奇。”摩根坤德董事长李振声告诉记者,气凝胶也称“冻结的烟”或是蓝烟,是一种纳米微孔绝热材料,占据了整个绝热材料市场金字塔的塔尖部分。 天津大学教授李晓雷在国内开展气凝胶研究已有多年。他告诉记者,气凝胶之所以具有超级绝热性能主要源于其特殊的纳米微孔结构。由于材料内部形成的微孔直径小于空气分子的平均自由行程,分子间的碰撞传热受到抑制,再加上热辐射遮蔽成分的作用,使该材料在高温下可达到比静止空气还低的导热系数,纳米绝热材料的隔热效果是传统隔热材料的4倍。 相比传统保温材料,纳米绝热材料可长期在1000℃的区间温度环境下工作,用作隔热保温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作绝热永久层,使用寿命在15年以上,可大幅减少热损失,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节能效果。 “虽然这种新型绝热材料的单价比传统保温材料高,但综合考虑使用寿命、施工费用等,整体成本更低。”摩根坤德总经理马翔这样说。 据了解,摩根坤德是中石化、中海油全球供应商,服务过的客户包括中节能、中储粮、荣程钢铁、莱芜钢铁、沙钢集团、利尔股份、海利得股份等500强企业或上市公司。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钢厂钢包、中间包、窑炉、汽轮机本体、锅炉以及石油开采、输油管道、LNG储罐等部位的隔热保温,效果显著。 工业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钢铁、石化、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占整个工业能耗比重的70%以上。而实现真正的工业节能降耗,耐高温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
  • 《国产高压电缆绝缘材料成功破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1-24
    • 中国石化所属燕山石化110千伏电缆绝缘料挂缆示范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首次应用自主研发生产的高压电缆绝缘料,标志着国产高等级绝缘新材料实现工业化示范应用。   而在此次示范工程启动前,今年3月,首台(套)应用国产绝缘材料的220千伏高压交流电缆系统在辽宁阜新220千伏新煤线挂网,截至目前运行稳定;在其后的4月,首台(套)应用国产绝缘材料的500千伏直流电缆系统也在张北柔直工程顺利通过竣工试验。   高压电缆作为远距离电力输送中的关键一环,绝缘材料在保障其安全运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压电缆绝缘材料国产化接连取得多项突破,并逐步实现工业化应用,将使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将为我国保障能源安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贡献重要力量。   高压电缆对绝缘材料要求很高   理解绝缘材料的重要性,还需要从输电讲起。我国电力格局长久存在“源荷割离”现象,能源富藏地与用电负荷集中地不一致,由此而导致的长距离输电在所难免。随着“双碳”目标逐步推进,如何更加安全、高效地进行远距离电力输送,一直是我国电力事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通常,在输电距离和功率一定的情况下,输电电压越高,输电电能的损耗就越小。因此,高等级的高压输电在远距离输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输电电压等级越高,对电缆绝缘材料的要求也就越高。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电工新材料研究所所长陈新向记者介绍道,相比于低压电缆的绝缘材料,高压电缆绝缘材料需耐受更高的电场强度;材料的空间电荷积聚和电阻率温度敏感性也要更低,如针对超高压电缆,要求其高、低温体积电阻率变化率须小于100,但对低压电缆则无相关要求。此外,超高压电缆绝缘材料对缺陷和杂质的控制要求也更加严苛,“超高压电缆绝缘材料中不允许有50微米以上的杂质,而普通低压电缆则允许存在几百微米以上的杂质。”陈新说。   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以当下广泛采用的高压直流输电方式为例,其电力电缆绝缘材料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充油绝缘(OF)、油纸绝缘(MI)和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3个阶段。“以充油和油纸为绝缘方式的直流电缆的问世已经超过100年。”陈新表示,早期的充油电缆采用中空导体作为油流道,通过充油不断浸渍导体外的绝缘层,达到绝缘效果。但此种绝缘方式需在电缆运行过程中不断进行充油,一旦电缆外层出现破损,便会造成油料泄漏,易导致环境污染,且维护难度大,现在已基本被淘汰。   近年来建设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发展迅速的交联聚乙烯挤塑电缆则成为更加普遍的选择。据陈新介绍,由于交联聚乙烯挤塑电缆相对于油纸电缆的运行温度更高,机械性能和绝缘性能更好,同时安装维护方便,生产工艺简单,目前已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目前的高压直流电缆几乎都采用交联聚乙烯作为绝缘材料。”   联合攻关找到高压绝缘材料“配方”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电缆制造国,但在高压电缆绝缘材料制造领域,却长期依赖进口,年进口量达10万吨,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端电力装备的自主可控发展。   陈新认为,此前阻碍高压电缆绝缘材料国产化的主要困难来自于3个方面。首先,国内用于制造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的基础原材料性能不足,“电气性能比国外明显要低,击穿场强不到国外的60%,同时基础原材料中杂质含量高、流动稳定性也较差。”其次,国内对超高压电缆材料的配方组分以及各个组分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十分薄弱,并无研制超高压电缆绝缘材料配方的经验可供参考。此外,不同配方的绝缘材料在从实验室中的小批量试验向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过渡中,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保持放大后配方性能的工艺控制难度较高。   面对国外相关技术严密封锁、国内无相关经验需从零起步的情况,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内高校、制造厂商、科研院所开展多方协同攻关。项目组克服诸多困难,开展了仿真设计、材料研发、电缆制造、系统匹配、试验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先后解决了国产绝缘基料分子结构调控优化、多场作用下空间电荷和电导非线性抑制、电缆系统多层介质界面绝缘电导匹配、大尺寸电缆挤出缺陷控制及击穿尺寸厚度效应抑制等多项技术难题。   研发绝缘材料,在实验室里做出样品只是第一步。如何走出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大批量制备往往是关键所在。从以“克”为单位计算的实验材料研发,到“百公斤级”的生产试验,再到“吨级”的大规模生产,数量级别的变化,可能导致材料性能的不稳定。为此,攻关团队协调制造企业、检测单位等优势资源参与科研攻关,试制了上百吨材料样品、数千米电缆样缆,前后经历9次型式试验,最终实现了绝缘材料、电缆系统不断迭代优化和性能稳步提升,成功研制出320千伏、500千伏直流电缆绝缘材料,初步建立了国产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的工艺配方。   国产绝缘材料市场潜力正在酝酿   虽然已成功破局,但国产绝缘材料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陈新表示,目前我国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在高温耐电强度和高温体积电阻率稳定性方面与国外绝缘材料基本相当,已可以满足短距离500千伏陆地高压直流电缆的制造需求。但其在长时间连续挤出等方面还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国外可以实现70—130吨的单次连续挤出,国内还处于小于35吨的水平。”   但突破口已成功打开,市场潜力已在酝酿。据陈新估计,目前我国110千伏及以上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的年进口量近10万吨,而相关电缆产值超1000亿元。同时,国产产品在价格上还具有优势,如国产500千伏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的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约70%。高压电缆产业链涉及石化基料、绝缘料复配、电缆挤出、试验评价、安装运维等诸多上下游相关产业,产业链长,如未来能实现全产业链的国产化,将对上下游产业产生十分明显的拉动作用。   如在发展迅速的海上风力发电领域,未来随着“双碳”目标推进,该领域将对高压电缆产生巨大需求。在当下海上风力发电量最大的欧洲,德国已规划了640公里的±525千伏高压直流输电走廊;英国同样规划了总长超过3000公里的高压直流输电项目。而今年9月,位于江苏如东的亚洲首条±400千伏直流海缆验收试验也顺利完成,已具备送电投运条件。未来,随着东部沿海多项海上风力发电项目的落成,我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海上风力发电国。   陈新表示,接下来国产高压电缆绝缘材料将进一步提升性能,尤其是大长度成缆性能,并着重研究海缆工厂软接头技术,开发大长度海缆绝缘材料和海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