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鉴定介导气道高反应性的脑神经元》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12
  • 2024年7月10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Xin Sun通讯在Nature发表题为Brainstem Dbh+ neurons control allergen-induced airway hyperreactivity的文章,阐明了过敏原诱导的气道高反应性(哮喘的标志)的关键神经回路,提供了脑干如何处理过敏原信号和协调过度气道收缩的详细图谱。

    孤束核(nTS)在这一回路中起着关键作用。反复暴露于过敏原后,nTS神经元被激活,引发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研究人员采用了哮喘小鼠模型,将动物暴露于常见过敏原屋尘螨中。他们观察到,在反复挑战过敏原后,激活的nTS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表明这些神经元对高反应性的发展至关重要。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激活的nTS神经元通过将信号传递到疑核(nucleus ambiguus, NA)来驱动高反应性,疑核是一个控制副交感神经流出到肺部的脑干区域。NA反过来激活节后神经元,直接收缩气道。研究人员结合遗传和药理学工具证明,去甲肾上腺素是介导nTS和NA神经元之间交流的关键神经递质。

    这项研究还揭示了被激活的nTS神经元的分子身份。单核RNA测序(snRNA-seq)显示,表达多巴胺β-羟化酶(Dbh+)的特定nTS神经元群体优先被过敏原激活。这些Dbh+神经元是高反应性发展所必需的,因为它们的清除或失活会减弱过度的气道收缩。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在没有过敏原暴露的情况下,激活这些神经元也足以诱导高反应性。这种神经回路的发现为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肺部在哮喘病理生理学中的复杂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作者表明,靶向这些脑干神经元可以为控制过敏原诱导的气道高反应性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有可能减少对全身药物及其相关副作用的依赖。

    总之,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调节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关键神经通路。Dbh+nTS神经元被鉴定为该途径中的关键参与者,为理解和治疗这种慢性炎症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些发现为开发有针对性的神经调节策略,以缓解哮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关报告
  • 《Nature | TMEFF1是大脑神经元抗HSV的固有机制》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26
    • 2024年7月24日,奥胡斯大学Sren R Paludan、上海交通大学蔡宇伽共同通讯在Nature发表题为TMEFF1 is a neuron-specific restriction factor for herpes simplex virus的文章,将TMEFF1确定为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神经元特异性限制因子(RF),能抵抗HSV-1导致的单纯疱疹脑炎(HSE)。这一发现揭示了中枢神经系统(CNS)防御病毒入侵的复杂机制,可能为新的治疗策略铺平了道路。 该研究采用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揭示了TMEFF1作为HSV-1 RF的作用。TMEFF1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中有独特的表达,并且独立于I型干扰素(IFN)系统运作。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干细胞来源神经元中TMEFF1的清除导致HSV-1感染后病毒复制增加和神经元死亡,突显了其在限制病毒在大脑中传播方面的关键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TMEFF1在病毒进入水平上起作用,通过与nectin-1和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IIA和IIB相互作用阻断HSV-1复制周期:这些蛋白质分别是病毒细胞结合和融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Tmeff1-/-小鼠在大脑中对HSV-1感染表现出更高的易感性,但在外周组织中没有,突显了Tmeff1保护作用的神经元特异性。 TMEFF1的神经元特异性作用表明,它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在抗病毒防御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不引发炎症的情况下,为病毒复制提供直接屏障。鉴于大脑容易受到过度炎症反应的影响,这一点尤其重要,可以避免炎症导致的严重神经损伤。该研究的结果也与之前关于HSE患者I型IFN-非依赖性抗病毒机制遗传缺陷的报道相一致,表明TMEFF1可能在维持病毒控制和中枢神经系统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之间的微妙平衡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总之,TMEFF1作为神经元特异性HSV-1 RF的发现强调了中枢神经系统内在抗病毒防御的重要性,并为开发靶向治疗来对抗大脑病毒感染开辟了新途径。
  • 《Nature | 脑干-下丘脑神经元回路可减少热暴露后的进食》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01
    • 2024年3月27日,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Tibor Harkany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A brainstem-hypothalamus neuronal circuit reduces feeding upon heat exposure的研究论文。 经验证据表明,热暴露会减少食物摄入量。然而,尽管脑桥臂旁核(PBN)的初级热感神经元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表征,但在感觉和代谢模式之间形成联合界面的神经回路结构和信号机制仍然未知。 该研究表明伸长细胞在急性热刺激下被激活,并且在之后减少食物摄入是必要的。病毒介导的基因操作和回路定位表明,臂旁核的热感谷氨酸能神经元直接或通过下丘脑二级神经元支配坦细胞。伸长细胞中热依赖性Fos的表达表明它们有能力产生信号分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 VEGFA不是排入脑脊液产生全身效应,而是沿着弓状核中伸长细胞的实质过程释放。VEGFA增加了flt1表达多巴胺和刺鼠相关肽(Agrp)的神经元的峰值阈值,从而引发净无氧输出。事实上,在热中性状态下,急性高温和谷氨酸能臂旁神经元的化学发生激活都会减少数小时的食物摄入,这种方式对Vegfa功能丧失和囊泡相关膜蛋白2 (VAMP2)依赖的伸长细胞胞外分泌阻滞都很敏感。总的来说,该研究定义了一个多模态神经回路,其中伸长细胞将臂旁感觉接力与代谢代码的长期执行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