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虚拟现实技术工业应用联合实验室成立》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5-27
  • 5月24日,由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以下称:海尔智研院)牵头共同打造的“虚拟现实技术工业应用联合实验室(以下称:联合实验室)”在青岛揭牌成立。会上,海尔智研院、中国信通院、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天软件等联合实验室的8家成员单位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促进虚拟现实技术(VR、AR、MR概念的总称)的规模化应用,以及数字孪生、工程仿真技术在家电企业的系统化产业应用。

      据悉,该联合实验室将专精于虚拟现实技术工业应用实践,以海尔互联工厂为实践基地,贯通从智能硬件设计研发、硬件制造、软件内容开发、方案落地的虚拟现实全场景、全流程、全周期环节,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应用解决方案研发、VR+工业方案测评等工作,借助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COSMOPlat,实现对全社会赋能,从而形成完整的企、产、学、研、政生态环境。

      以虚拟现实技术优化产线人机合作

      作为智能制造系统的重点分析工具,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孪生等数字化制造技术,拥有其它技术无可比拟的立体呈现、沉浸式体验功能。仅凭一副AR眼镜,即可将智能制造的未来场景“看穿”,听起来有些科幻。但对于一直走在家电行业智能化前列的海尔来说,相关的数字化实践应用从未停止过,运用的场景也越来越多。

      在海尔互联工厂,一位佩戴AR眼镜的工站操作员,正在检测从上一道工序传递过来的产品零件。“诸如有无漏装螺丝垫片、排线插装到位与否等问题,基本上不需要进行人工参与。“我的AR‘助手’将进行瞬时自动判断,顺带把当前工站的作业情况进行检查。”这位操作员用手指了指眼镜:“它能对我们的手部动作实施跟踪捕捉,不仅可以绘制出人员的动作轨迹,以判断动作是否经济,是否存有优化空间,而且还能自动核算出工站人员作业时间,实现对产线作业数据的精准掌握。”

      事实上,在工业制造业的应用场景中,无论是入职培训、技能培训,还是作业指导、设计评估,以及运维管理、售后服务、产品展销,都可以运用不同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实现企业全链条的优化,从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目前,依托海尔智研院数字化工程创新研究中心针对现有成熟数字化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应用,一方面,海尔将对所有新建工厂实施数字化仿真建模分析,以提前发现潜在问题,提高工厂规划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海尔将把工业应用的虚拟现实技术从实验室搬到工厂,借助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实现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化复制。

      以虚拟现实技术工业应用环境赋能中国智造

      如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已从游戏、影视、直播等起点领域,向更多商业价值创新领域蔓延开来。在工业制造业,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范围正逐步扩大,通过以AR为主、VR为辅的应用方式,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信息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主、辅价值链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来自工业产业、国家发展、技术变革的时代需求,联合实验室汇聚虚拟现实与数字孪生领域的8名国内外一流专家,成立专家委员会,以推动实验室发展规划、项目落地和科技创新等工作开展,其中包括2位国家“相关人才计划”专家和1位工业4.0领域国际专家。而海尔智研院数字化工程创新研究中心将作为联合实验室的运作支持单位,给予技术方向、资源配给、落地试验等一系列配合支持。

      据了解,联合实验室将围绕虚拟现实技术的工业应用展开课题研究,并根据家电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拓展其它具有前瞻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通过“实验线+产线”的双重验证载体,开展虚拟现实技术的落地验证,实现海尔互联工厂向虚拟现实技术工业应用示范工厂迭代,并借助海尔开放生态,进行技术试错与成熟化沉淀,以形成软硬件并举的产品包/方案包,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关报告
  • 《回顾 | 2021年虚拟现实产业十件大事》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1-25
    • 1、 “复兴大道100号”VR创意体验馆在北京开馆 2021年6月22日,由百度VR提供技术支持、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推出的“复兴大道100号”创意体验馆在北京开馆。该馆以“百年风华,青春中国”为主题,分时光长廊、峥嵘岁月、富民大街、追梦新时代等多个板块,采用景深漫游技术,利用3D模型、全景图片以及视频等通用素材的混合编辑能力,带领参观者一同穿越时光。线下闭馆后,“复兴大道100号”线上VR展馆永久开放。该体验馆以场景化、沉浸式体验展现百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逐渐实现富民强国之梦的伟大复兴历程,实现了VR技术与党建工作的完美融合,是构建智慧型党建的生动实践。 2、我国加大虚拟现实人才培养力度 2021年2月2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等10所高校获批设立虚拟现实技术本科专业。2021年9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颁布了包括《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在内的7个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2021年10月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办法》,明确提出2021年至2030年期间,每年培养包括虚拟现实人才在内的8万名专业技术人才。相关政策提高了我国虚拟现实人才自主培养和供给能力,为我国数字经济建设打造高质量人才蓄水池。 3、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召开 2021年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江西省南昌市成功举办。大会包括中国虚拟现实产业重要成果发布、中国VR50强企业发布、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大赛、VR电竞大赛、高层次人才招聘会、VR国际电影展、世界VR产业博览会等30余项重磅活动,现场签约金额超700亿元。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位重磅嘉宾发表演讲,5000余名嘉宾参加大会,6万余名观众现场观展,超过3000万人次在线观看。大会集中展示了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在突破关键技术、丰富产品供给、推动行业应用等方面的显著成效,成为推动VR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国际交流平台和引领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4、字节跳动收购VR硬件公司Pico 2021年8月,字节跳动宣布收购VR硬件厂商Pico,这被认为是其布局元宇宙赛道的重要动作。此外,字节跳动还在2021年投资了数个元宇宙相关公司,如深圳市光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李未可有限公司、北京代码乾坤科技有限公司等。字节跳动收购Pico被视为国内版“Facebook收购Oculus”,极大提高了国内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受关注度。业界认为,在已有能力和影响力之上,字节跳动有望成为一家世界著名的VR/AR龙头企业,带领国内VR市场做大做强,在国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5、英伟达推出首个元宇宙基础模拟平台 2021年8月10日,英伟达宣布推出首个为元宇宙建立的基础模拟平台 Omniverse,它可以让用户身临其境且相互连接到虚拟世界,用户在这里可以创建自己的数字场景、3D模型、建筑等,拥有更多的创意可能。2021年8月11日,英伟达进一步透露,此前在2021年4月份召开的英伟达开发者大会上,该公司CEO黄仁勋的主题演讲实际上有一部分是由虚拟数字替身完成的。这场“真假黄仁勋”的炫技“表演”成功展现了英伟达在虚拟现实领域的技术实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点燃了业界进军元宇宙的热情。 6、Facebook正式更名为Meta 2021年10月29日,Facebook举办开发者大会,CEO扎克伯格宣布为迎接元宇宙,Facebook正式更名为Meta,并发布公司未来的元宇宙规划蓝图和技术路线。更名后,Meta陆续推出了功能各有侧重的多个元宇宙平台,并开始与科技巨头共建元宇宙。2021年11月,Meta与微软宣布达成合作,将Meta的企业社交网络软件Workplace与微软团队协作工具Teams相整合。2021年12月,Meta与AWS宣布将围绕云计算、存储、数据库安全服务和人工智能展开研发合作。Facebook改名Meta并宣布转型成为元宇宙公司的举动,引发产业对下一代互联网的思考,也掀起了全球科技企业竞逐入局元宇宙的热潮。 7、百度、网易分别推出元宇宙平台“希壤”“瑶台” 2021年10月,网易伏羲实验室正式推出沉浸式云端会议系统“瑶台”,网易云音乐在“瑶台”举办了元宇宙形式的港交所挂牌上市仪式。2021年12月,百度发布元宇宙产品“希壤”,打造平行于物理世界的沉浸式虚拟空间,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希壤”举办。2021年,元宇宙平台成为全球科技企业争夺的产业高地。各大科技巨头抢占元宇宙赛道并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激发了产业活力,带动了相关业态发展,掀起了新一轮互联网平台卡位战。 8、微软整合虚拟环境应用程序进军元宇宙 2021年3月,微软发布基于混合现实的协作平台Microsoft Mesh,允许不同物理位置的用户通过多种设备加入共享式和协作式全息体验。2021年11月,微软正式宣布进军元宇宙。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表示,该公司打算通过一系列整合虚拟环境的新应用程序,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结合在一起。未来,Xbox游戏平台也将加入到元宇宙中。此后,微软还积极开展与Meta、三星等在社交平台、AR硬件方面的相关合作。微软的一举一动对于业界而言具有风向标意义,其布局无疑给元宇宙再添了一把“火”。 9、虚拟数字人开始大规模应用落地 2021年10月31日,号称“一个会捉妖的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横空出世,首条短视频上线当天就涨粉135万。不止是她,邻家女孩“阿喜”、“AI龚俊”、清华大学虚拟学生“华智冰”、湖南卫视数字主持人“小漾”、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等一系列“虚拟人”IP先后走红网络,掀起了虚拟数字人的大规模应用潮。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国内虚拟偶像/数字人领域里至少发生了19笔融资。从个体进化到群体创生,从概念到商业生态,虚拟人展示出强大的“破圈”力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10、韩国首尔计划打造“元宇宙城市” 2021年8月,韩国财政部发布2022年预算,计划斥资2000万美元用于元宇宙平台开发。2021年11月,韩国首尔市政府发布《元宇宙首尔五年计划》,宣布从2022年起分三个阶段在经济、文化、旅游、教育等市政府所有业务领域打造元宇宙行政服务生态。首尔市市长吴世勋表示,计划投资39亿韩元将首尔打造为“元宇宙城市”,增强首尔的全球竞争力。放眼全球,韩国首尔市政府是第一个制定全面的、中长期元宇宙发展政策计划的地方政府,元宇宙的参与者已从企业层面上升至政府层面。
  •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对比研究》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xuxue
    • 发布时间:2017-12-05
    • 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从虚拟空间和漫游、三维信息资源、参考咨询和信息检索四个维度,对国内外排名前50名高校的图书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现状做了全面的调查与对比。调查结果显示,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均已起步,但普及度不高,且应用不够深入。另外,国内外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情况也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国内多用于提供虚拟空间和漫游服务,国外多用于虚拟书架。国内高校馆更倾向于在本网站上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而国外高校馆则更青睐在“第二人生”虚拟平台上推广服务。国内图书馆多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新生入馆教育,国外图书馆则更加包容,面向所有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