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在风力发电场中飞行的危险性研究》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发布时间:2016-07-29
  • 德国的莱布尼茨研究所的动物园和野生动物研究人员采用最新的GPS跟踪设备跟踪野生蝙蝠的飞行路线发现:风力涡轮机对蝙蝠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会使蝙蝠在风力发电场中飞行充满危险以致丧命。这项研究的动机是风能利用和保护蝙蝠的保护之间的冲突。风力发电设施的数量稳步增加,这会使整个德国的蝙蝠大幅死亡。

相关报告
  • 《适合鸟类和蝙蝠的近海风力发电的夜视》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8-08-14
    • 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的热跟踪软件分析了热视频,以帮助近海风电场附近的鸟类和蝙蝠。在PNNL软件分析的热视频截图中,有三只鸟在离岸飞行。 图片来源: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 同样的技术可以让士兵在黑暗中看到东西,也可以帮助保护近海风力涡轮机附近的鸟类和蝙蝠。 夜视镜采用热成像技术,捕捉人眼看不到的红外光。现在,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正在利用热成像技术帮助近海风电场附近的鸟类和蝙蝠。PNNL正在开发一种名为“热跟踪器”的软件,可以自动对鸟类和蝙蝠进行热视频分类。鸟类和蝙蝠在近海水域飞行,但在如此偏远的地方很难追踪到它们。 "ThermalTracker能够帮助开发商和监管机构就选址和运营海上风电项目做出明智的决定," PNNL工程师Shari Matzner说,他负责ThermalTracker的开发。“我们需要像这样的科学工具来更好地理解离岸风力涡轮机如何与鸟类和蝙蝠共存。” 该软件可以帮助确定离岸风力项目附近是否有许多鸟类或蝙蝠,以及它们是否会受到该项目的影响。如果是这样,官员们可以考虑调整拟议项目的位置,或修改现有项目的运营。 非营利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的生物学家今年夏天正在测试这个系统,以确定与缅因州的野外观察结果相比,这个系统识别鸟类的能力有多强。缅因州是考虑近海风力发电的州之一。 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副所长Wing Goodale说:“这是技术开发人员、工程师和野生动物生物学家之间的非凡合作,他们共同致力于尖端技术。”“开发探测陆地和海上风电场中鸟类和蝙蝠躲避行为的技术,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任何类型风电场中野生动物风险的本质——或缺乏风险——,并降低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意外影响的不确定性。”这些摄像机可以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来检测鸟类和蝙蝠对近海风力项目的反应,在那里,传统的野生动物监测是不可能的。 海外潜在 海风比陆地上的风更强,美国能源部估计,如果我们捕捉到从海岸吹来的风中的能量,美国产生的电量可能是现在的两倍。 美国的海上风力发电正开始起飞。美国首个商用海上风力发电项目正在从罗德岛分离出来,纽约附近的另一个拟议中的项目最近也得到了初步批准。在欧洲,海上风力发电正在进一步发展,近3600台海上风力涡轮机的总发电能力约为1.2万兆瓦。 的鸟 美国官员的目标是让美国近海风能对环境负责,包括限制其对美国海岸附近鸟类和蝙蝠的影响。今天,大多数的风力发电厂都是由站在野外记录观测结果的生物学家对鸟类和蝙蝠进行评估。对于近海的风力发电站,科学家们可以乘船,但只能在白天观察,在天气合作的时候观察。遥感技术可以使更长期的鸟类和蝙蝠监测成为可能,而且成本更低,而且劳动强度更大。 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热成像技术来观察蝙蝠,蝙蝠是夜间活动的,在夜间无法通过传统的视频观测到。但是,虽然热感相机在能见度较低时可以看到动物的一般形状,但它们不能提供清晰的图像或颜色,这使得识别动物变得困难。 PNNL的解决方案涉及到根据鸟类和蝙蝠的飞行行为来识别它们的算法。ThermalTracker软件专门评估了两个特征:鸟或蝙蝠从A点飞到B点的路径形状,以及它们的翅膀上下拍打的频率。该软件评估这些行为的热视频,然后确定观察到的动物是蝙蝠还是海鸥、燕鸥或燕子等鸟科动物。 ——文章发布于2017年8月11日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山东半岛海洋动力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4-09-13
    •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侯一筠、胡珀研究团队在山东半岛风暴潮、巨浪等海洋动力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Sea Research。 台风和温带气旋在山东半岛区域频繁发生,易在近海引发风暴潮、巨浪等海洋动力过程。根据过去十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统计,平均每年有6.3次风暴潮过程和17.4次灾害性海浪过程在山东半岛近海发生,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78.4亿元。本研究统计了1979年到2018年的台风和温带气旋过程,并根据路径进行分类。经过对比,南黄海转向型台风和江淮气旋在山东半岛发生最频繁,也最易致灾。 该研究基于浪流耦合数值模式,对这四十年期间台风和温带气旋引起的海洋动力过程进行模拟,根据结果对山东半岛近岸不同类型台风、温带气旋引起风暴潮、海浪灾害的危险性分别进行评估,最终得到综合危险等级/指数分布。结果表明,台风风暴潮易影响山东半岛西岸,温带风暴潮易影响山东半岛北岸。海浪的危险性在海岬处最大,在海湾处最小,在一定程度上与风暴潮的危险性分布相反。 该研究可帮助山东半岛确定不同类型海洋动力灾害的重点管理区,进而为沿海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参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莫冬雪助理研究员是论文第一作者,王宁博士和胡珀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重点部署项目共同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 Mo, D., Wang, N.*, & Hu, P.* (2024). Hazard assessment of dynamic marine processes during two extreme weather systems near the Shandong Peninsula. Journal of Sea Research, 201, 102520. https://doi.org/10.1016/j.seares.2024.102520 Wang, N., Hou, Y.*, Mo, D.*, Li, J. (2021). Hazard assessment of storm surges and concomitant waves in Shandong Peninsula based on long-term numerical simulations.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13, 105888. https://doi.org/10.1016/j.ocecoaman.2021.105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