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光伏系统》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7-07-27
  • 本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集中光伏(CPV)技术的原理。由于系统设计中存在着大量的多样性,因此提出了最常见的原理,并给出了CPV系统的例子。第二部分讨论了对CPV系统性能的最重要影响。与标准光伏(PV)相比,电池温度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就不那么重要了。另一方面,多结太阳能电池在高浓度系统中使用,因此,与平板光伏相比,光谱的日常和季节变化对能量输出的影响更大。然而,本文讨论的是,这些效应必须考虑到瞬时功率输出,但经过整整一年的能源生产,平均效应和最主要的影响仍然是辐照度。第10.3和10.4节讨论了CPV技术的评价。在这里,站着是必要的先决条件。国际电工委员会CPV技术标准目前正在开发中,草案已经公布。本节介绍了这些标准的标准和详细信息,并提供了如何使用这些标准的示例。此外,还首次提出了应用这些标准的模块、系统和电站评价的最新成果。

相关报告
  • 《结合相变材料和水套的新型聚光光伏系统的性能分析》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8-09-02
    • 采用相变材料(PCM)和水套相结合的集成聚光光伏(CPV)系统,增加了白天的热调节周期,提高了夜间液体PCM的散热效果。该系统集成了CPV单元和三种不同的PCM散热器设计:单腔、三并联腔和五并联腔结构。为了评价集成CPV-PCM-水套系统的电气和热性能,建立了CPV层与PCM、水套流动相结合的二维数学模型。全模型耦合了CPV层的热模型和考虑相变现象和水套流的热流体模型。对综合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估计了所用PCM在熔融凝固过程中的瞬态温度随硅太阳能电池局部温度和平均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集成的cpv - pcm -水套系统在白天显著降低了太阳电池的平均温度。通过使用一个腔配置浓度比率(CR)20日明显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温度大约124?°C是相比传统的CPV-PCM系统实现的。此外,在夜间结束时,与传统的CPV-PCM系统相比,大约55%的液相转化为固相,其中约10%的液相转化为固相。利用five-cavity配置中,太阳能电池保持温度低于72?°C在天整个白天的平均电效率约为17.7%。此外,在新的日晒周期开始时,液相已完全转变为固相。目前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CPV系统的被动和主动热调节的优点打开一扇门。 ——文章发布于2018年10月
  • 《分光发射聚光光伏组件的现场测试》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9-03-08
    • 混合光电热系统可以将红外光与可见光解耦,通过优化光谱机制将其分离收集,从而提高总效率。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设计并原型化了一个透射分光聚光光伏组件,该组件利用整个太阳能光谱,最大限度地实现太阳能转换。系统首先收集可见光使用IR-transmissive即光伏电池达到一个带内模块的效率ηmIB?=?34.7%的光波长λ?<?870?海里。同时,58.8%的光λ?>?870?海里传播通过托收细胞热接收器。将电力和热能收集相结合,可以收集75%的入射太阳能,远远超过光伏的收集能力。模块进行了验证双轴跟踪抛物面聚光镜菜高达160个太阳同时保持60小时累积孙,光伏电池温度平均50?°C通过活跃的冷却。该系统基于模型值实现了预期的性能,代表了一种提高总效率的双发电和高温供热的经济有效的前进道路。该能力在广泛的商业和工业热电联产应用中是有价值的。 ——文章发布于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