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力争成为国家数字经济高地及数字中国示范》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6-05
  • 5月31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数字福建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推进数字福建建设,力争使福建省成为国家数字经济的高地、数字中国的示范区。

    《决定》指出,数字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数字福建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和运用好数字福建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编制实施建设规划、健全科学决策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加强舆论宣传、强化法治建设等,为推进新时代数字福建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决定》明确了加快数字福建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处处相连、物物互通、事事网办和业业创新,积极打造天地一体和陆上、海上、海外“三位一体”数字福建。要优化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突破信息化核心技术、创新电子政务发展、积极释放数据红利、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福建省电子政务建设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数字经济发展全面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福建成为国家数字经济的高地、数字中国的示范区。

  • 原文来源:http://www.cnii.com.cn/hygl/2018-06/04/content_2069640.htm
相关报告
  • 《奋力打造“数字中国”样板区——“数字福建”建设进展新观察》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5-05
    • 数字经济增速位列全国第二,信息化综合指数保持全国前列,电子政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数字福建”建设进程,全力激发“数字”时代的魔力,引领和推动着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革。 八闽大地,正向着“数字中国”样板区这一目标稳步向前。 数字经济:“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福建经济增速位居东部沿海省市首位,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始终是全省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创业创新主战场。统计显示,去年全省互联网普及率居全国第四位,信息化综合指数居第六位,数字经济规模达1.42万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位列全国第二。 作为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行业领军企业,美亚柏科公司早期产品研发源于福建本地对计算机犯罪案件的取证需要。如今,这家公司在自主创新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其研发的“取证大师”分析工具已得到全球30多个国家安全部门使用。 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三安高端半导体系列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文欣介绍说,三安光电从最基础的芯片做起,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龙头企业之一,其在微波射频、电力电子以及光通信领域所研发生产的芯片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场景。 “虚实结合”,天地更宽。“数字福建”建设加快了传统工业企业的创新节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每个环节。 东南汽车近年来投入数亿元推行智能化车间改造项目,实现了每个生产工艺的高度可视化、信息化及数据化。公司董事长陈锋说,公司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目前提车需求满足率达90%,订单供车及时率达99%以上。 如今,福建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基础,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服务业为增长点,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应用产业为突破口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数字政务:提升民众“数字获得感” “因为工作关系,我们需要给孩子申请‘课后延时服务’,原以为要准备材料去学校办理,没想到在手机上点两下就办完了。”厦门市民林涌凌一边说,一边演示着“i厦门”的使用方法。 在厦门,目前已有包括文化教育、公安交管、医疗卫生、出入境等106项政务服务实现掌上“一键办理”。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数字福建”建设把推进信息化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提升了民众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获得感”。 不久前,福州港申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汤锦柏在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新办了一家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他在办公室登录福州“电子税务局”,一次性办结13个涉税事项。他深有感触地说,以往新办企业要跑好几次税务局,而现在足不出户上网就可以轻松办好。 “我们不断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加快数据信息共享,让电子政务真正减少‘政出多门’,实现‘融会贯通’。”福建省数字办技术应用处处长陈同彩说,目前,福建省政务数据汇聚平台为各设区市和30多家省直部门提供1200多项数据批量交换服务,交换总记录数9亿多条,日均交换记录数达167万条。 “数字福建”:打造“数字中国”样板区 从20年前科学把握时代大势,正式开启“数字福建”建设大幕,到去年趁势而上,坚持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面对信息技术加快发展的时代潮流,福建始终展现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保持着久久为功不松劲的定力。 围绕数字建设,福建省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去年,互联网金融公司趣店集团将总部由北京迁至厦门。“不管是新园区建设,还是科研经费补助、税收返还、子女就学,厦门对于企业的扶持让我惊叹。”趣店集团CEO罗敏感叹道。 目前,福建数字经济总量已超过GDP的三分之一,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马尾物联网基地、泉州芯谷等重点产业园发展势头良好,如一颗颗珍珠遍布八闽。 “数字福建”建设还不断走出福建走向海外。位于厦门的美图公司的美图秀秀系列产品已覆盖超过15亿台移动设备,企业拥有超过5亿海外用户…… 有关专家表示,“数字福建”建设不仅为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福建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强劲动力。 福建省数字办主任陈荣辉表示,下一阶段,“数字福建”建设将从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发展环境等多个方面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奋力建设“数字中国”的样板区和示范区。
  • 《安徽:壮大先进制造发力数字经济》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2-27
    • 2018年以来,安徽省工业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增幅“好于预期、快于全国”,具体表现为“三个新高”:1~10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创近四年同期新高,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1位;规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1%,创近7年同期新高;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0.6%,创近五年同期新高。 安徽工业经济再创新高,实现高速度高质量发展,就2018年度成绩总结及2019年发展重点等相关问题,中国工业报记者对安徽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牛弩韬进行了专访。 脚踏实地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 牛弩韬指出,安徽省经信系统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贯彻中央“六稳”工作部署,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制造强省”战略实施,2018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突破与提升: “制造强省”战略实施取得新突破。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政策叠加效应不断显现。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制造业大会,圆满完成智能制造、智能家居论坛和智能制造展等活动,举办百家知名民企项目合作对接会,投资规模1799亿元,打造了安徽制造业高端交流、形象展示、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开启新一轮省部战略合作,合肥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6家企业入选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名单,4家企业和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2家园区入选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发布安徽省首份制造业评价榜单,通报表彰制造业发展10强、10快县(市、区),开展50强企业和50名优秀企业家风采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民营经济迸发新活力。推动召开大规模、高规格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万人大会。在全国省级层面第一个出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意见,设立运营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到位资金19.1亿元,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500户、成长型小微企业100户,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专精特新”企业198家。争取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奖补资金3.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 数字经济开启新篇章。近年来,安徽省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数字经济日趋活跃。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已突破5000亿元大关,量子保密通信等前沿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领先,中国声谷成为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区,合肥、宿州、淮南等特色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集群逐步壮大。11月上旬,省经信厅公布“皖企登云”第一批推荐云平台目录,有阿里云计算平台等17家综合平台、工业车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等15家专业类平台入选。11月25日,安徽工业互联网联盟揭牌,联盟提出,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广“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技术应用,挖掘产业大数据,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供给侧改革取得新成效。依法依规淘汰化解过剩产能,全年去除炼铁产能100万吨、粗钢产能128万吨,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安徽省“十三五”钢铁去产能任务。开展对单执法,设立有奖举报,严打“地条钢”死灰复燃,取缔“地条钢”企业12户、关停产能53万吨;优化产业布局,关闭非煤矿山34处,取缔船舶修造企业171个,起到了淘汰落后、精干主体、规范市场的良好效果。1~10月,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5%,超年度预期目标。 先进制造业迈上新台阶。围绕“五大制造”方向,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工程,培育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5家、企业技术中心144家,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组建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59项行业标准获工信部立项。实施先进制造业培育工程,生产新能源汽车11.7万辆、销售1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倍、1.6倍,占全国比重已达13.3%。实施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制项目208个,7个项目获批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居全国第3位。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扎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次,实现厅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直属单位及派出机构科级干部“全覆盖”。 戮力前行纵深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谈及2019年重点发展规划时,牛弩韬强调,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关键一年,也是制造强省建设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安徽经信系统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壮大先进制造,发力数字经济,繁荣民营经济,不断增强工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安徽制造质量变革、效率提升、动力增强,全面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步伐。力争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0%左右。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稳定工业增长。按照“六稳”工作要求,瞄准重点方向,聚合各方力量,抓落实、稳增长、提信心。狠抓政策落实,强化政策宣贯,统筹抓好制造强省、机器人、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系列政策10条及降成本新20条、民营经济30条等政策落地落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政策知晓率和覆盖面。 繁荣民营经济。举办“创客中国”安徽创业创新大赛,培育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打造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单打冠军”“行业小巨人”企业,唱响专精特新品牌。深入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减税降费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十百千”真金白银政策落地。 加快制造升级。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一批高质量项目。全力以赴抓好世界制造业大会邀商招商、展览展示、论坛举办、信息发布等工作,推动更多先进制造业项目签约落地。建立健全1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库,加强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培育一批高水平制造模式。引导企业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推动制造模式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变。建设一批高标准基地,探索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 聚力融合创新。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下好创新“先手棋”,培育打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推动技术创新,实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创新示范标杆企业、产业创新联盟,扎实推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推动协同创新,深入实施产学研合作“1+N”行动计划,组织开展高校、科研院所“双向进入”活动。推动管理创新,实施“新徽商”培育工程,办好“新时代·新制造·新徽商”大讲堂,培育一批懂管理、善经营,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的新徽商。 优化供给结构。深化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大力破除无效供给,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实施好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力争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以上。大力培育工业精品,深入开展安徽工业精品提升行动,培育安徽工业精品100项、省级新产品500项以上。 加强党的建设。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政治练内力,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组织提能力,严格执行“三会一课”,落实“三查三问”集中整治,持续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强作风增定力,坚决整治“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兴调研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