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研发新材料实现太阳能转化率世界领先》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2-09
  • 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一家名为纤纳光电的技术公司频频收到国际同行贺信,祝贺他们通过新型材料研发和工艺创新,连续三次创造了世界纪录,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面积组件的转化效率提升至17.4%。

    上述效率已近似于传统光伏组件,但其成本仅为后者的1/3,20年使用周期内平均每度电成本低于0.3元,基本与火电成本持平。这一突破性成果,或将为新能源应用和分布式能源推广带来革命性变化。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近年出现的新型光伏技术,因其具有较为优异的光电转化率,且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生产环保,成为广受关注的热门研究领域。

    “我国是世界光伏大国,如果运用该新材料大幅降低成本,甚至低于煤电的成本,将会使清洁能源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中国从光伏产业强国走向光伏技术强国。”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姚冀众说。

    姚冀众是位“80后”海归博士。2017年2月以来,其团队连续三次创造了钙钛矿电池组件的世界纪录,光电转换效率从当年2月份的15.2%,5月份突破至16.0%,12月又提高到了17.4%。

    上述三项世界纪录均获得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唯一授权的认证机构Newport公司的权威认证,这是全球六家被认可的效率认证机构之一。同时,这一成果入选美、日、澳等多国科学家联合编撰的《太阳能电池效率表》,成为唯一一家进入榜单的中国企业机构。

    薄膜光伏领域权威,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珍妮·纳尔逊教授表示,“这是光伏领域最振奋人心的发现之一。制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进入商业市场的一个重要瓶颈,是大面积的组件无法复制实验室里小型电池的转化效率。姚博士和他的团队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人类对清洁能源的利用率。”

相关报告
  • 《澳科学家用钙钛矿实现太阳能电池高光电转化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7-04-10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5日宣布,该校科学家首次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率超过26%。这一成果可以使太阳能发电成本大幅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应用领域变得更加广泛。    目前在太阳能电池市场上,晶体硅电池占了90%,由于其成本相较于其他能源仍然偏高,全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更高效、经济的太阳能电池材料。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科学家日前使用了一种复合材料——钙钛矿作为太阳能电池材料,其晶体结构有助于它更好地吸收光。    参与此项研究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读博士吴颐良对新华社记者说,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需要晶体硅有几百微米的厚度,钙钛矿只需要几百纳米的厚度即可吸收所有的光,而且钙钛矿的材料损耗在制造过程中很少,所以它的制造成本很低。    领导这项研究的凯莉·卡奇普尔教授称,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有一定的效率极限,但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吸光性能上要好很多,可以获取更高的电压。而光电转化率超过26%,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属于很高的转化率,因此钙钛矿作为太阳能电池材料前景看好。
  • 《科学家研发新有机太阳能电池 专为室内照明设计》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09
    •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与使用晶体硅半导体的更常见的对应物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薄,柔软,重量轻且便宜,允许它们应用于多种物品中。现在,研究人员已开发出一种针对室内照明进行优化的产品。 新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由瑞典林雪平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北京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开发。其有源层由供体和受体材料的独特组合组成,使其能够吸收大多数室内环境中常见的精确波长的光。简而言之,供体材料吸收光子,而受体则获得电子。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创建了两个原型,一个尺寸为1平方厘米,另一个尺寸为4平方厘米。 据报道,当暴露在强度为1000lux的人造光下时,较小的一个被发现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效率高达26.1%。在超过1000小时的时间内,它利用环境光提供超过1伏的电压,环境光在200到1000lux之间变化(典型的室内照明范围)。与此同时,较大的电池保持了23%的效率。 这种转换率是值得注意的,因为通常已知有机太阳能电池不是特别有效。事实上,科学家们相信,一旦进一步发展,室内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应该提高得更高。然后,它们可以用于各种应用,例如为作为物联网的一部分的简单设备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