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研发新材料实现太阳能转化率世界领先》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2-09
  • 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一家名为纤纳光电的技术公司频频收到国际同行贺信,祝贺他们通过新型材料研发和工艺创新,连续三次创造了世界纪录,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面积组件的转化效率提升至17.4%。

    上述效率已近似于传统光伏组件,但其成本仅为后者的1/3,20年使用周期内平均每度电成本低于0.3元,基本与火电成本持平。这一突破性成果,或将为新能源应用和分布式能源推广带来革命性变化。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近年出现的新型光伏技术,因其具有较为优异的光电转化率,且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生产环保,成为广受关注的热门研究领域。

    “我国是世界光伏大国,如果运用该新材料大幅降低成本,甚至低于煤电的成本,将会使清洁能源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中国从光伏产业强国走向光伏技术强国。”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姚冀众说。

    姚冀众是位“80后”海归博士。2017年2月以来,其团队连续三次创造了钙钛矿电池组件的世界纪录,光电转换效率从当年2月份的15.2%,5月份突破至16.0%,12月又提高到了17.4%。

    上述三项世界纪录均获得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唯一授权的认证机构Newport公司的权威认证,这是全球六家被认可的效率认证机构之一。同时,这一成果入选美、日、澳等多国科学家联合编撰的《太阳能电池效率表》,成为唯一一家进入榜单的中国企业机构。

    薄膜光伏领域权威,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珍妮·纳尔逊教授表示,“这是光伏领域最振奋人心的发现之一。制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进入商业市场的一个重要瓶颈,是大面积的组件无法复制实验室里小型电池的转化效率。姚博士和他的团队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人类对清洁能源的利用率。”

相关报告
  • 《澳科学家用钙钛矿实现太阳能电池高光电转化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7-04-10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5日宣布,该校科学家首次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率超过26%。这一成果可以使太阳能发电成本大幅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应用领域变得更加广泛。    目前在太阳能电池市场上,晶体硅电池占了90%,由于其成本相较于其他能源仍然偏高,全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更高效、经济的太阳能电池材料。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科学家日前使用了一种复合材料——钙钛矿作为太阳能电池材料,其晶体结构有助于它更好地吸收光。    参与此项研究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读博士吴颐良对新华社记者说,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需要晶体硅有几百微米的厚度,钙钛矿只需要几百纳米的厚度即可吸收所有的光,而且钙钛矿的材料损耗在制造过程中很少,所以它的制造成本很低。    领导这项研究的凯莉·卡奇普尔教授称,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有一定的效率极限,但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吸光性能上要好很多,可以获取更高的电压。而光电转化率超过26%,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属于很高的转化率,因此钙钛矿作为太阳能电池材料前景看好。
  •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治污新材料 光照2周可改善水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24
    • 左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实验室内,课题组研究人员将治污新材料倒入富含大量油污的污水量杯,开始吸附效果时长测试。右图:吸附效果测试结果显示,3分4秒后,量杯中的污水由明黄色变清澈,刺激气味随之消失(拼版照片,4月24日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黄富强带领的团队近日成功研发出治污新材料,光照2周内,可明显改善水质,帮助污水变清。 新华社记者 丁汀摄 新华社上海5月23日电(记者王琳琳、张紫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黄富强带领的团队近日成功研发出治污新材料,光照2周内,可明显改善水质,帮助污水变清。相关成果今年初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现已在上海、安徽、江苏等地成功示范。 黄富强介绍,新材料由三维石墨烯管和黑色二氧化钛混合而成,其原理是“物理吸附+光化学催化降解”。三维石墨烯管负责牢牢“抓住”有毒有机物,黑色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可吸收高达95%的全太阳光谱,把有毒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过去一个月,团队在上海、安徽、江苏等地共铺设新材料光降解吸附网3000多张,覆盖水域近4万平方米。 在上海天山公园和中山公园,周围居民反映,湖底淤泥深厚,气味腥臭,湖面常有死鱼漂浮。将涂覆有新材料的光降解吸附网铺在湖面后,不动水底淤泥,吸附网就能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进而提高水体含氧量,增强水体自净化和生态修复能力。上海轻工业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和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显示,治理仅7天后,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代表性指标均从劣五类水改善至五类水以上。 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团队对定光河污染较严重的中上游河段进行了治理。肥东县环保局水环境管理科主任薛铁成说,定光河是典型的复合污染河道,这次治理后,各项水质指标提升60%以上。 据介绍,新材料还可降解印染废水、制革废水等工业污水,高效吸附其中有毒重金属,添加1克多孔新材料可吸附1.476克铅离子,简单酸化处理后,可被加工成高附加值材料。目前该成果已走出实验室,实现规模化制备,获得发明专利5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