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电科院一项科技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18
  • 日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持召开了“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发电的配电网多级协调优化技术与工程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国网山东电科院牵头完成的该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鉴定委员会由天津大学王守相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处长贺静波、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宋璇坤担任副主任委员,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专家组。

    “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发电的配电网多级协调优化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针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带来的发电消纳、电压质量以及损耗问题,从有功优化调度、无功电压优化、有功-无功协调优化平台及配套装置三方面进行研发与应用,支撑实现能源发展安全可靠,清洁低碳与经济高效三重目标。该成果已全面应用于山东配电网多级协调优化工作中,并在其他省级电网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鉴定会上,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项目技术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科技查新报告、检测报告等鉴定资料,经过讨论和质询,一致认定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下一步,国网山东电科院将严格落实专家意见,继续深化研究,加快成果提炼总结,继续加强与各位专家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科技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强技术支撑。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开滦集团一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6
    • 近日,河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开滦集团“百年老矿‘城区下’开采地面沉陷控制技术综合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评估,一致认为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创建了“京山铁路下特厚煤层覆岩离层注浆减沉综放开采”“密集建(构)筑物下煤层群条带开采”等不同类型建(构)筑物下压煤开采地面沉陷一整套控制技术方法体系,解决了百年老矿“城区下”压煤资源开采地面沉陷控制问题;建立了采场矿压-覆岩运移-地面变形综合监测监控数据体系,分析研究了百年老矿“城区下”不同类型建(构)筑物下压煤开采采场矿压、覆岩运移规律,为优化“城区下”压煤开采设计及沉陷控制方案提供了技术依据;研发出基于北斗导航的地面沉陷智能监测系统,成功实现对煤矿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的实时监测。
  • 《国际领先!中国煤科煤科院2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24
    • 近日,由中国煤科煤科院完成的“永陇矿区深部开采多灾联动效应及协同防控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和“工作面底板水害全周期动态监测预警技术研究”2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科技成果鉴定,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永陇矿区深部开采多灾联动效应及协同防控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永陇矿区离层水害、瓦斯及冲击地压多种灾害并存,致灾机理复杂、治理综合性强等问题,揭示了复杂地质环境下应力场、渗流场及裂隙场等时空演化规律,确立了离层水、冲击地压、瓦斯等复合灾害致灾主控因素,构建了矿压、离层突水、瓦斯异常涌出的联动效应及致灾机理,形成了水文、瓦斯及冲击地压等复合灾害的协同预警指标体系,开发了多灾害融合预警模型及平台。该研究成果已先后在永陇、彬长等复合灾害矿井推广应用,并建成多个示范工程项目,有效解决了永陇矿区深部开采复合灾害的重大隐患,为我国西部矿区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工作面底板水害全周期动态监测预警技术研究,针对煤矿底板水害监测手段单一、监测精度低、范围小、时效性差等问题,创建了基于“震-电”耦合的采动影响下底板突水危险区的确定方法,获得了采动影响下工作面底板突水“多要素”响应特征及充水水源动态演化规律,形成了底板水害全周期动态监测预警体系。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鄂尔多斯等地的煤矿企业全面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煤矿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贡献煤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