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装备南京线材公司成功研制光伏组件智能清洗机器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10-25
  • 日前,中能装备南京线材公司成功研制出“光伏组件智能清洗机器人”。该设备与光伏组件的匹配性和设备的功能性已通过权威第三方机构的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光伏组件智能清洗机器人

    南京线材公司自主研发的光伏组件智能清洗机器人运用工业级产品设计方法设计制造,设备性能稳定,运行可靠,检修维护便捷。其控制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具备远程监控、故障处理能力、核心部件保护与报警功能、卡死检测与越障策略等功能,通过智能算法对机器人运行的状态全面掌控,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容错能力更强,长时间运行可靠性高,通讯传输能力稳定,电驱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作业环境。

    光伏发电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光伏组件表面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表面污损造成热斑等缺陷也会给组件带来安全隐患。光伏组件智能清洗机器人拥有独立的供电系统,无需人员值守,能够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控制和监测,并且可以全天候、全时段、全自动地完成组件清扫工作,能有效地进行光伏组件清洗,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人员作业的风险,提高了发电效率和组件清扫质量。光伏组件智能清洗机器人在干旱少雨、污染较大以及作业工况恶劣的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光伏清洗机器人在南京线材公司厂房屋顶稳定运行

    截至目前,该款光伏清洗机器人已在南京线材公司厂房屋顶稳定运行了8个月,经测算能够提升发电效率10%以上。在研发过程中,公司起草并发布了光伏组件智能清洗机器人企业标准并申请注册商标,正在办理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权保护。为确保产品质量,南京线材公司在厂区内建设了光伏组件智能清洗机器人多工况性能检测实验室,用于出厂试验和新产品的试验验证。

    目前,该设备已列入中国能建2023年第一批新技术推广目录,下一步将申请集团公司首台(套)。未来,南京线材公司将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及性能,加大光伏组件智能清洗机器人市场推广力度,为企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 原文来源: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27835.shtml
相关报告
  • 《中节能太阳能镇江公司升级“爱洁能”智能光伏清扫机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08
    • 中节能太阳能镇江公司日前透露,该公司?主研发的“爱洁能”智能光伏清扫机器?经过改造升级,产品性能大幅提升,已在荒漠、水面、山地等多种类型的光伏电站中广泛应用,切实为客户带来了电站效益提升。 不论是沙漠戈壁中的大型地面电站,还是分散在各类屋顶的工商业、户用分布式电站,光伏组件均易受到沙尘影响,不仅会减少组件接收的光辐照量,影响系统效率、降低发电量,而且,局部遮蔽还会引起热斑效应,造成发电量损失、影响组件寿命,并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光伏组件清洁已成为光伏电站运维的重要内容,智能清洁机器人在光伏电站应用势在必行,目前全球多个地区都将光伏清洁机器人列为电站“标配”。 据了解,“爱洁能”自带光伏组件和锂电池,实现自供电,无需外接电源。中节能太阳能镇江公司自主研发的电池管理系统,安全性好。 同时,“爱洁能”智能光伏清扫机器人融合5G互联网技术,克服组件高低落差、行走距离等核心问题,拥有智能越障、智能六驱、实时清扫、远程遥控、自主充电、智能跨行6大核心功能,清扫便捷智能,保持组件洁净。 通过APP远程控制机器?可以干预机器运行,实现?动、?动控制,查询设备状态等功能;接入清扫机器人智能运维系统,可以进行集群化管理,实时监测电站信息,包括清洗机器人状态、清扫组件状态、清扫效益参数、故障率、机器人在线率、发电量关键性参数等数据。 以华东地区20兆瓦渔光互补电站全部安装“爱洁能”清洗机器人为例,实测数据累计发电量提升6%,一年可提升发电量132万度电,按照0.97元/瓦电价,一年可收回投资成本,相当于减少约132万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随着5G、AI等智能技术与光伏不断融合应用,中节能太阳能镇江公司将秉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创造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服务客户度电成本降低、发电收益提高,不断提升“爱洁能”清洗机器人产品的可靠性、经济性与智能性,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央企智慧力量。
  • 《国内首台人工智能型110千伏变电设备等电位带电作业机器人研制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31
    • 1月27日,国网湖北电科院历时4年研制出了国内首台人工智能型110千伏变电设备等电位带电作业机器人,有望使检修人员避免涉险。整套系统的底盘是一辆履带式斗臂车,斗臂顶端安装机器人平台,斗臂伸展开来,可以将机器人平台送至10米以上的高处。 机器人平台是系统的核心,它有一大一小两支机械臂。国网湖北电科院设备技术中心开关及过电压室主管李劲彬介绍,两支机械臂均有6个关节,各有不同功能,大的主机械臂带有电动锁卸螺栓工装,可以拆装引流线夹,小的副机械臂带有高压干燥空气喷嘴,能清扫绝缘子上的灰尘和污物。 随着指令,机器人开始安装一串模拟绝缘子。只见两支机械臂先后伸出,副机械臂上的喷嘴围绕绝缘子作业,高压空气无死角清洁了表面灰尘;主机械臂锁住线夹螺栓,转动套筒进行拆装。 李劲彬介绍,110千伏变电站内的间隔及设备布置紧凑,人工带电作业危险。2016年起,他和研究团队开始研制用带电作业机器人替代人工。 技术难点不少。由于要靠近高压设备,进出等电位过程中放电造成的电磁干扰会导致机器人无法正常运转,团队集中1个月,试验几十次,想出多种屏蔽方案,采用不同材质屏蔽层组合包裹的措施,终于破解难关。 机械臂是在三维空间中运动,要准确定位一个螺栓不容易。研究团队为它装了两个红外摄像头,采用视觉定位技术,帮助它识别距离、角度、进入深度等。如今,机器人能在一排螺栓中准确找到需要拧下的那个。 四年来,研究团队反复优化程序,机器人的功能日益完善,并已在黄石等地的变电站进行了实际操作。李劲彬透露,眼前这台机器人还只是1.0版本,他们马上要制造一台2.0版本的,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现场适应性和作业效率,推进成果向装备产品转化,实现更多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