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烟多2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17
  • 日前,随着从亚德变电站至烟多站倒送电成功,成都院总承包的昌都市察雅县烟多2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实现项目建设初期提出“中国电建,点亮藏区”的夙愿。

    察雅烟多项目自2018年9月份开工以来,项目部克服了西藏高海拔地区各种严峻挑战,特别是2018年11月上旬及12月中旬,遭遇30年一遇的大雪,给现场物资运输及施工进度带来极大的影响,现场人员不畏低温严寒、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岗位,按期完成设备安装、调试、试验和试运行工作。

    成都院立足川藏区域,在西藏地区建设了各业务类型的工程,除了大中型水电站,近年来加大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技术、资金援助力度,选派援藏干部,为服务西藏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报告
  • 《浙能在西藏首个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24
    • 9月22日,浙能集团在西藏的首个新能源项目——浙能嘉黎县仓康50兆瓦光伏储能项目顺利并网发电。作为嘉黎县首座光伏电站,项目在浙江省对口支援那曲三十年之际,为“世界屋脊”送去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 项目位于全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西藏那曲,装机容量50兆瓦,配置50兆瓦时集中式储能系统,由浙江新能和那曲国资企业共同投资开发。项目投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8千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5万吨,并带动当地藏民就业创收,具有较好的社会环境效益。 浙能集团在那曲海拔4750米的高寒缺氧地带建设的50兆瓦光伏储能电站。 沈孔成/提供 在项目现场,数以千计的光伏板在眼前列阵,蔚为壮观。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初期,按照西藏自治区牧光互补的形式设计,组件前沿最低点距地设计1.5米。考虑到嘉黎地区的牦牛品种体型较大,项目组件下沿距地距离提高到1.8米,以便当地牧民在光伏区内放牧。 项目建设期间带动了当地藏民就业创收。图为藏族同胞在项目现场。 孙虹凯/提供 “远不过阿里,苦不过那曲。”那曲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一半,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暴雨、冰雪频繁,对项目建设考验大。对此,项目公司携手各参建单位秉持“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气神,主动协调设备生产及运输进度、加急招聘安装工人、建立供氧室,紧抓工程安全、质量与工期,克服高寒缺氧等不利因素,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 据悉,该项目是2023年西藏自治区保障性光伏储能发电项目,从立项到建设都得到了浙江援藏指挥部和那曲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支持。近年来,浙能集团牢记浙江省委、省zf嘱托,主动落实援藏任务,多措并举支援那曲市建设,从“浙”到“那”,为“浙那一家亲”书写浙能故事。
  • 《1.53兆瓦!上海石化兆瓦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4-11
    • 上海石化首个兆瓦级光伏电站日前实现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达141万千瓦时,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851.64吨。 该兆瓦级光伏电站建在上海石化环江路仓库,利用仓库屋面13026平方米有效面积,安装550瓦的2778块单晶硅光伏组件,总装机容量达到1.53兆瓦。 环江路仓库光伏电站采用储能、自用的方式。白天,光伏发电在线用电并为蓄电池充电,晚上,蓄电池放电为智能化仓库机器人和库房恒温恒湿设备提供用电,完全满足仓库自给自足的用电需求,不仅有效减少了仓库运行成本,而且使该仓库成为上海石化仓库区域率先达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者,为探索打造“智能+零碳”智能仓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了解,2021年9月,该公司就试点完成首个新能源项目,在热电部220千伏配电室屋顶上铺设光伏板,建起了装机容量为400千瓦的光伏装置,年发电量达到50万千瓦时,满足了辅助电气设备的日常运行,每年可减少碳排放341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热电部总经理、上海石化新能源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左进峰介绍,根据新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该公司还将进一步规划研究光伏发电、风光电制氢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持续推进绿色洁净能源建设,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实现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向“化石+可再生”能源转变,助力上海石化实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及新材料公司的企业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