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summer发行债券以加速太阳能产品销售增长》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9-04-08
  • 面对美国市场的需求增长,瑞典柔性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设备供应商MidsummerAB正在考虑发行高达5亿瑞典克朗(5380万美元、4760万欧元)的绿色高级无担保债券,并宣布其绿色债券框架。资金将用于投资DUO生产能力,增加研发和拓宽销售渠道。

    2014-018年,Midsummer的收入以97%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上升。2018年,该公司收到总额为2.65亿瑞典克朗的订单,主要是由于美国市场对其产品需求的增加。

    为了利用 销售增长这一趋势,仲夏银行已授权挪威信贷银行市场和北欧地区作为潜在的四年期、以瑞典克朗计价的优先无担保绿色债券发行的联合安排方。绿色债券的框架将达到500万瑞典克朗。所得款项净额将与3月22日的绿色债券框架一致,并将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及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及分销;生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设备;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制造设备的研发。

    为确认该框架与2018年版的ICMA绿色债券指引一致,仲夏已聘请Sustainalytics提供第二方意见。

    首席执行官SvenLindström表示:“Midsummer已成为节能薄膜太阳能电池开发和供应的领导者,是蓬勃发展的城市BIPV市场的理想之选。由于太阳能产品的需求剧增,我们希望提搞生产能力、拓宽销售渠道,以便更大规模使大量柔性太阳能电池板进入市场,这包括将我们的业务模式从主要销售制造设备转移到包括为终端市场大幅增加太阳能电池板的内部生产,以及建立合同制造商网络。”

相关报告
  • 《IEA:全球电力需求增长,太阳能发电或将加冕为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29
    •  CNN 10月13日伦敦报道,未来十年里,全球电能80%的增长或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将成为行业翘楚。   国际能源署(IEA)表示,在大多数国家,太阳能发电成本一贯低于燃煤发电或天然气发电。   国际能源署总部位于巴黎,他们表示,由于目前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加之各项利好政策,投资成本不断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池已经成为史上成本最低的供电来源之一。   光伏发电系统以电池板的形式,在每家每户与各大企业安装运行,也可以在各个太阳能公园进行部署。   国际能源署称,新冠疫情过后,未来全球能源市场的发展将呈现三种趋势。化石燃料前景将会岌岌可危,可再生能源发电则将由“前景光明”发展为“一飞冲天”,而太阳能发电将会首屈一指。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是一个国际政府间组织。该机构表示,去年,大规模太阳能光伏设施全球平均发电成本,已从2010年的约38美分/千瓦时(约合人民币2.5元),降低至6.8美分/千瓦时(约合人民币0.5元)。   国际能源署执行理事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在声明中表示:“我认为,太阳能将在世界电力市场中加冕为王。根据现行政策判断,2022年后,太阳能每年的并网功率都将创下新纪录。”   国际能源署提出第一种趋势:2023年初之前,新冠疫情将得到控制,全球能源需求将恢复疫情前水平,而光伏发电系统数量将会激增,在2030年前,太阳能发电总量将年均增长12%。同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据全球新增发电量的80%左右,到2025年将取代煤炭,成为主要发电方式。   可以预计,电能将在能源消耗总量中,占比越来越大。   国际能源署提出的第二种趋势:即使疫情持续蔓延,破坏经济,太阳能发电也会继续保持较低成本。   第三种趋势,即IEA所认为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太阳能的地位更上一层楼。为达成《巴黎气候协定》预期目标,清洁能源政策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投资数额也会激增。2019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和风力发电量共占发电总量的8%,而到了2030年,占比将接近30%。   比罗尔表示:“如果各国政府与投资机构对清洁能源项目加大投入,太阳能发电与风力发电的发展会更加兴旺,也将助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呼声越来越高涨,人们认为应该利用这次疫情的契机,加速化石燃料转型,以应对气候危机。于是,部分国家政府已将环保措施纳入新冠疫情复苏规划的一部分。   包括英国石油公司与荷兰皇家壳牌在内的数家石油企业已经公布了其低碳能源转型计划,这也标志着疫情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了根本性转变。   煤炭即将谢幕   太阳能之星冉冉升起,而煤炭,这一过去几十年里全球能源系统的中流砥柱,正在走向消亡。   国际能源署报告中显示,由于疫情造成了“全球煤炭需求结构性崩溃”,于是经济活动衰退、电力需求下降。报告中还预测,2025年以前,煤炭发电总量将减少275千兆瓦。   即使明年全球经济能够从疫情中恢复,到了2030年,全球煤炭发电总量也将从37%降低至28%。   太阳能成本下降必然促使煤炭需求衰减。今年6月,国际能源署指出,明年即将投入使用的太阳能项目,平均价格或将为3.9美分/千瓦时,比2019年下降42%,不到燃煤电厂成本的80%。   相较而言,石油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疫情封锁期间,工厂停工、航班停飞、汽车停开,于是石油需求急剧下降。虽然后期有所回升,但部分分析师还是认为,疫情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发生了永久性转变,石油需求总量或许再也无法回到2019年的水平。   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十年里,石油需求总量将不再增长,但如果政策没有重大改变,石油需求总量并不会骤减。比罗尔表示:“从当前各国政策中可以看出,一旦全球经济复苏,石油需求总量就将回到疫情前水平。”    国际能源署报告预测,今年能源需求将下降5%,同时,碳排放量预计将下降7%,能源投资将减少18%。 
  • 《前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累计销售27.8万辆 同比增长65.2%》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10
    •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纯电动汽车累计销售27.8万辆,同比增长65.2%。从市场增速、产业链成熟度、投资热度等指标衡量,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    上市仅40天,就收到超过2000张订单。5月11日,纯电动SUV上汽名爵EZS在北京向首批1000名用户交车,这也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最大规模的集中交付。    无独有偶,一个月前,在新加坡上市的吉利纯电动轿车几何A,预售20天国内订单就突破9300辆,其中绝大多数是私人用户。4月27日,广汽新能源首款纯电动平台轿车Aion S上市,当天更是手握3万台实付订单。    一次交付1000辆车,上市当日就已拿到上万张订单,电动汽车的火爆可见一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纯电动汽车累计销售27.8万辆,同比增长65.2%。 “政策+市场”双驱动,电动车市场渗透率最高达到6%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完成销售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98.4万辆,同比增长50.8%。”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双积分”(平均燃油消耗量、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起到了关键作用。    苗圩说,截至2018年底,94家境内生产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24家进口整车企业共完成了积分交易107笔,交易金额7亿余元。在“双积分”管理办法的推动下,全行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车型投放速度,提高产品性能质量,进一步激活了市场。    “2015年,中国电动车市场渗透率(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例)首次突破1%,2018年已超过4%,其中2018年第四季度达到6%。”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发展迅猛、超出预期”,是我国电动车市场的显著特征之一。此外,电动车增长开始从政策的单轮驱动,转向“政策+市场”双轮驱动。比如,2017年前,北、上、广、深等政策推动型市场,占据了比亚迪电动车销量的70%,2018年,这一比例下降到50%以下。    “在Aion S的订单中,来自四、五、六线城市的消费者远超预期。”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说,过去,电动汽车的主力市场是北京等限牌、限行一线城市,但市场调查发现,由于安装充电桩方便,使用成本又远比燃油车低,四、五、六线城市的消费者开始对电动汽车产生浓厚兴趣。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总裁兼CEO安聪慧举例说,刚刚上市的几何A,综合工况百公里耗电为13.5度,按北京市居民用电价格,1公里只要7分钱。而根据大数据测算,北京平均通勤距离为26.4公里,驾驶几何A每天通勤费用不到2元。另一项针对北京地区使用电动汽车成本的统计分析显示,同款汽车的电动版和汽油版相比,电动汽车的充电费用约为燃油汽车油费的1/5。    技术水平上台阶,八成纯电动车续驶里程超300公里    “截至2018年底,我国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了265瓦时/千克,成本控制在1元/瓦时以下,提前达到2020年目标。较2012年,能量密度提高了2.2倍,成本下降了75%。”苗圩介绍,此外,电池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和整车电控系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来自工信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纯电动乘用车产品续驶里程高于300公里的比例,已经达到81%,系统能量密度140瓦时/千克以上的产品已成为主流,行业领先企业如吉利、比亚迪、广汽新能源、长安等部分产品NECD工况续驶里程超过了500公里。    “4年前,吉利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当2021年补贴完全退出后,在那些纯电动车与燃油车享有同样路权和准购权的城市,如何打开纯电动私家车市场?”安聪慧告诉记者,吉利的答案是,针对安全、续驶里程、充电效率、成本等私家车用户痛点,打造最符合需求的产品。 为此,吉利已经在新能源研发及产业布局上投入超过300亿元,拥有了300多项技术专利。比如,为了提高电池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吉利采用液冷温控系统,可以实现最高55℃、最低零下30℃的安全保障。又如,鉴于风阻系数每降低0.01,将增加约10公里的续航里程,吉利设计了隐形门把手等七大模块,使几何A的整车风阻系数低至0.237,超越特斯拉Model S成为同级车全球第一。    国内其他骨干新能源车企,也纷纷加大研发力度,产品性能质量再上新台阶。比亚迪率先实现车规级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大规模量产,百公里电耗降低了约3%;广汽新能源率先量产了纯电专属模块化平台首款产品Aion S;上汽凭借智能热泵空调系统、实现全制动能量回收的智能电控制动系统,让荣威Marvel X以52.5千瓦时的装电量,实现了其他品牌75千瓦时装电量才能实现的续航里程。    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2万亿元,2025年迎来高速成长期    电动汽车的普及离不开配套环境的日益完善。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介绍说,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建成公共充电桩近30万个,私人桩46万个,充电设施总量达到了76万个。 “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苗圩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还有效带动了全球主流汽车企业加速转型,跨国企业纷纷加大投入,2020年前后,将国产上市各自的新能源车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说,国内外研究显示,2025年电池系统的价格将会达到100美元/千瓦时左右,而更严格的排放法规将提高燃油车的成本,纯电动汽车性价比会实现大的突破,迎来突飞猛进的大发展。    “乐观预计,到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超过1500万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指出,伴随着电动汽车性价比超过燃油车,太阳能和风能等发电成本低于化石能源,市场将以强大的力量驱动电动汽车发展,并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智能电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产业链的调整和改造……“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