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的科研范式变革:跨学科视角下人工智能素养与教育培养策略研究》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程冰
  • 发布时间:2024-10-30
  • 构建一个面向智能化科研(AI for Research, 简称AI4R)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素养教育培训体系,对培养出更多既具备技术知识,又拥有创新思维和伦理意识的科学研究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全球主要国家与AI相关的素养教育政策、课程与培训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这个体系框架不仅关注教育对象对AI的知识理解,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教育等,还需要关注跨学科思维及情感联系的教育。面对高校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受教对象,AI素养的教育培养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教育培养策略可由政府、教育机构、企业等社会性机构,亦或是图书馆、社区等公益性组织实施,他们通过承担特定的角色和职责,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层次、互补的教育培养策略,不仅推动AI技术在科学领域的应用,还负责培养新一代的科研人员,使其具备利用AI技术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
  • 原文来源: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gpYlZH45TFlz6S78mswGi4l9aJTumLg4YdIdMIKuWjGmoqMJTblwWsIhwnrZqKJAjqzE3F2mlh3F8Kb07OJJRMQO1_FcN-vtJxS-pN1FtBoJu5OP5HwiUdMzBEnv-nweHxy-MGlNUsrOp2W02L_cw9fiaFd9BjDoCfUO-vWJ0jdRnNkYehH7_dE68NiWf40R&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相关报告
  • 《AI 驱动的科研范式变革:跨学科视角下人工智能素养与教育培养策略研究》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4-12-26
    • 构建一个面向智能化科研(AI for Research, 简称AI4R)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素养教育培训体系,对培养出更多既具备技术知识,又拥有创新思维和伦理意识的科学研究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全球主要国家与AI 相关的素养教育政策、课程与培训项目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这个体系框架不仅关注教育对象对AI 知识的理解,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教育等,还需要关注跨学科思维及情感联系的教育。面对高校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受教对象,AI 素养的教育培养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教育培养策略可由政府、教育机构、企业等社会性机构,抑或是图书馆、社区等公益性组织实施,通过承担特定的角色和职责,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层次、互补的教育培养策略,不仅推动AI 技术在科学领域的应用,还培养了新一代的科研人员,使其具备利用AI 技术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
  • 《大模型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嵌入数字素养教育研究》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饶海侠
    • 发布时间:2024-09-28
    • 在全球加速步入数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先进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格局使得不少国家和地区陆续暴露出数字均等化程度与区域发展水平的正向关联, 亟待大力培养公众的数字化意识、 数字技术知识、 数字技能和数字化应用能力。2023年6月10日,雷晓燕等在《现代情报》中发表了《大模型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嵌入数字素养教育研究》一文。文章基于数字生态下全域升级的数智融合使得数字素养成为个体生存技能,结合超大规模的跨模态智能算法模型的技术解构和应用价值,描绘大模型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嵌入数字素养教育的模块组成与风险对策。通过大模型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嵌入数字素养教育的有序化,为构建全民普惠的数字素养教育机制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实现数字社会公平发展。 1、研究内容 本文在系统梳理数字素养教育的庞大受教群体、 复杂教学内容、 终身培育需与参差教学环境的基础上, 积极勾勒在完整的培育周期内充分嵌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数字素养教学情境、 教学资源、 教学流程和教学反馈的科学框架, 全方位助力培养受教群体的数字创新思维与数智社会责任感。 文章阐述了数字素养内涵的转变与数字素养教育需求,以及大模型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技术解构与应用价值,确定了大模型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嵌入数字素养教育的模块组成有(1)虚实融合的数字素养情境教学模块;(2)智能处理的数字素养教学资源模块;(3)数智协同的数字素养教学流程模块。描述了大模型下AIGC嵌入数字素养教育的模块组成和风险对策,从简单文本、图形或音频数据生成到复杂结构的超大规模和超多模态的AIGC的发展历程。讨论了AIGC的覆盖范围、交互状况、展示形式和应用场景以及数字素养在数智化转型中的变化,包括云计算、Web3、深度学习等数字技术知识。强调了数字素养教育的多态融合发展态势。 2、研究结论 文章指出AIGC在数字素养教育中有很大的作用: 1 通过大模型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有序优化,可以为构建全民普惠的数字素养教育机制提供有力支撑。 2. AIGC在数字素养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数字社会的公平发展。 3. 论文提出了四个主要模块,包括情境教学、教学资源、教学流程和教学反馈,这些都是AIGC可以嵌入和发挥作用的领域。 4. 识别了在AIGC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错漏风险、诚信风险和侵权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 5. 建议采用可解释的偏离模型和强化生成风险的流程治理,以确保AIGC应用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6. 强调了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机协同在AIGC应用中的重要性。 7. 提出了逐步构建全民受益的智能化数字素养终身培育体系的目标。 8. 通过AIGC的嵌入,可以推动数字社会的健康发展。 论文的结论强调了AIGC在提升数字素养教育质量和效率方面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同时,文章也意识到了潜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