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又有新突破 用于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原型件》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1-23
  • 石墨烯又有新突破 用于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原型件2017/11/17 点击 165 次中国粉体网讯  最近,位于英格兰东北部的ThomasSwan公司扩大了其Elicarb石墨烯材料的应用范围,将其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原型品的制造。    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    在单向碳纤维织物上的初步测试结果令人欢欣鼓舞。向环氧树脂中添加质量分数1%的Elicarb石墨烯材料,所制造的碳纤维层压板的抗弯强度和模量获得了提高。    这一发现激励ThomasSwan公司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制造出了商用碳纤维预浸料。这些原型品的制造是与有经验的第三方合作完成的。    ThomasSwan公司将继续开发、测试和提高这些材料的性能,并将在未来几个月中与选定的合作者共同将该技术转化为商业化产品。    先进材料研发团队负责人DimitrisPresvytis博士介绍道:“我们采用在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中分散纳米材料的专业知识来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得了令人兴奋的研发结果。”    先进材料部商业主管Step...

相关报告
  • 《石墨烯注入碳基纳米材料用于耐用电池》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7-02
    • 布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将用于制造固态锂离子电池的陶瓷材料的韧性提高一倍。《Matter》杂志描述的这一策略可能有助于将固态电池推向大众市场。 “人们对用陶瓷材料取代现有电池中的电解液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们更安全,而且能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布朗工程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Christos Athanasiou说。到目前为止,对固体电解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它们的化学性质上。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放在机械性能上,希望能使它们更安全、更实用、更广泛地使用。” 电解液是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屏障,锂离子在充电或放电时通过电解液流动。液态电解质工作得很好——它们被发现存在于今天使用的大多数电池中——但它们有一些问题。在大电流下,电解液内部会形成微小的锂金属丝,从而导致电池短路。由于液体电解质也是高度易燃的,这些短裤可能导致火灾。 固体陶瓷电解质是不易燃的,有证据表明它们可以防止锂丝的形成,而锂丝可以使电池在更高的电流下工作。然而,陶瓷是高脆性材料,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断裂。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想知道,在陶瓷中注入石墨烯——一种超强碳基纳米材料——能否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一种材料承受开裂而不崩解的能力),同时保持电解质功能所需的电子特性。 阿萨纳苏与布朗大学工程学教授布莱恩·谢尔登和尼廷·帕杜尔合作,他们多年来一直在使用纳米材料来加固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的陶瓷。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制造了氧化石墨烯的微小血小板,将其与一种叫做LATP的陶瓷粉末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加热以形成一种陶瓷-石墨烯复合材料。 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测试表明,与单独使用陶瓷相比,复合材料的韧性增加了两倍以上。“发生的情况是,当材料开始开裂时,石墨烯血小板将破裂的表面粘合在一起,因此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裂纹的运行,”Athanasiou说。 实验还表明,石墨烯不会影响材料的电学性能。关键是要确保在陶瓷中加入适量的石墨烯。而石墨烯过少则无法达到增韧效果。过多会导致材料导电,这在电解质中是不需要的。 “你希望电解质能传导离子,而不是电,”帕图尔说。“石墨烯是一种良好的导电体,因此人们可能会认为在电解液中加入导体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如果我们将浓度保持在足够低的水平,就可以阻止石墨烯导电,同时我们仍能获得结构上的好处。” 综合来看,这些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提供一条道路,使力学性能更安全的固体电解质用于日常应用。该小组计划继续改进这种材料,尝试石墨烯以外的纳米材料和不同类型的陶瓷电解质。 “据我们所知,这是迄今为止所制造的最坚硬的固态电解质,”Sheldon说。“我认为,我们所展示的是,在电池应用中使用这些复合材料有很大的前景。”
  • 《我国碳基半导体制备材料取得关键性突破》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5-31
    • 我国碳基半导体制备材料取得关键性突破 出自:中国电子报 5月26日,北京元芯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宣布,由该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彭练矛和张志勇教授带领的团队,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解决了长期困扰碳基半导体材料制备的瓶颈,如材料的纯度、密度与面积问题。他们的这项研究成果已经被收录在今年5月22日的《科学》期刊“应用物理器件科技”栏目中。 目前,大到航空航天、金融保险、卫生医疗等领域,小到智能手机、家用电器等数码家电所使用芯片绝大部分采用硅基材料的集成电路技术,该项技术被国外厂家长期垄断,国内电子产品所需要的芯片则大多依赖进口。据统计,中国每年进口芯片的花费高达300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进口石油的花费。 “采用硅以外的材料做集成电路,包括锗、砷化钾、石墨烯和碳,一直是国外半导体前沿的技术。而碳基半导体则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优势,更适合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而成为更好的半导体材料选项。我们的碳基半导体研究是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彭练矛院士说。 以企业应用为例:与国外硅基技术制造出来的芯片相比,我国碳基技术制造出来的芯片在处理大数据时不仅速度更快,而且至少节约30%的功耗。碳基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应用于国防科技、卫星导航、气象监测、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多重领域。由于碳基材质的特殊性,它能让电路做到像创可贴一样柔软,这样的柔性器械,如果应用于医疗领域将使患者拥有更加舒适的检查体验;因碳基材质特点,在一些高辐射、高温度的极端环境里,采用碳基技术制造出的机器人将更好的代替人类执行危险系数更高的任务;谈到个人应用:碳基技术若应用到智能手机上,因其拥有更低的功耗,将使待机时间更加延长。“现在我们用手机看电影3个小时的可能就没电了。若将手机植入碳基技术的芯片,至少可以看上9个小时的电影都不会断电,且手机开多少个程序都不会出现卡顿。”北京元芯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研发部负责人许海涛说。 据了解,碳基技术也是发达国家一直研发预替代硅基的新技术。由于我国碳基技术起步较早,目前的技术是基于二十年前彭练矛院士提出的无掺杂碳基CMOS技术发展而来,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世界半导体行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