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Systems支持先进的热控制系统研究》

  • 来源专题: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
  • 编译者: 李红艳
  • 发布时间:2025-06-04
  • 3D Systems 是一家行业领先的 3D 打印公司,正在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两个由 NASA 赞助的项目,旨在重新定义太空中的热管理。这些项目解决了可能危及敏感航天器部件的极端温度波动,这是任务失败的主要原因。

    利用其直接金属打印 (DMP) 技术、定制材料和 Oqton 的 3DXpert 软件,3D Systems 正在帮助为卫星和探索性航天器设计下一代热处理系统。

    一个项目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 NASA 格伦研究中心牵头,并与 3D Systems 的应用创新小组合作,专注于钛基热管散热器。这些组件采用嵌入式高温被动热管增材制造,重量减轻 50%,运行温度比当前解决方案高,从而改善了高功率系统中的热辐射。

    第二项计划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美国宇航局格伦领导,通过生产镍钛(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 (SMA) 的首批功能部件之一,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发展。这些散热器在加热时被动展开,无需在太空中使用电机或执行器。SMA 散热器的部署与存放面积之比比比传统解决方案高 6× 倍,这对于立方体卫星和小规模任务来说是一个飞跃。

    传统上,热管需要复杂的制造才能形成内部灯芯结构。在这里,研究团队使用 3DXpert 软件将多孔网络直接嵌入管壁中,并使用 DMP 将其整体打印在钛和镍钛合金中。钛水热管在 230°C 下可靠运行,重量仅为 3 kg/m2,是标准型号重量的一半,符合 NASA 的性能和发射成本基准。

    SMA 散热器提供同样变革性的收益:重量减轻 70%(<6 kg/m2 对 19 kg/m2),部署与存放面积之比为 12×。它们的形状记忆行为使它们能够利用内部流体热量激活,从而实现无驱动部署。

    “我们与 3D Systems 的长期研发合作伙伴关系促成了将 3D 打印用于航空航天应用的开创性研究,”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副教授 Alex Rattner 说。

    3D Systems 已经交付了 2,000 多个结构组件和 200 个目前正在飞行的无源射频部件,硬件已集成到超过 15 颗有源卫星中。

  • 原文来源:https://www.voxelmatters.com/3d-systems-enables-advanced-thermal-control-systems-research/
相关报告
  • 《国产油气管道控制系统通过专家鉴定》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9-04-17
    •   4月12日,北京油气调控中心“油气管道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工业化应用”成果顺利通过集团公司科技评估中心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 PCS管道控制系统等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内长输油气管道控制系统长期采用国外SCADA系统,核心控制软件高度依赖国外,费用居高不下,迫切需要攻克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中国石油于2011年将“油气管道SCADA系统软件国产化研发”确立为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北京油气调控中心肩负使命重任,打破技术壁垒,历时3年研发完成“PCS管道控制系统”,并于2016年至2017年在港枣成品油管道和冀宁天然气管道成功进行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PCS系统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已超过同类国外产品,可完全实现国产化替代。2018年,PCS系统作为集团公司重点推广的自主创新产品,在管道公司的支持下成功应用于冬季保供互联互通工程,在大沈线盖州压气站、西气东输二线醴陵压气站和西气东输三线望亭末站都取得良好使用效果,步入国产SCADA系统全面推广应用新阶段。
  • 《研究人员使用FFF 3D打印制作出更硬的金属3D打印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23
    • 2018年10月23日,弗劳恩霍夫陶瓷技术与系统研究所(IKTS)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使用FFF 3D打印技术在金属中制作更硬的3D打印件。 研究人员使用FFF 3D打印制作出更硬的金属3D打印件 极其坚硬的工具主要用于汽车工业的大规模生产。硬质合金由金属粘合剂镍或钴和硬质相碳化钨组成。到目前为止,切割、钻孔级冲压等工具通常使用挤压、注塑、单轴或冷等静压粉末压制生产,虽然其生产时间短和能够精确控制材料的特性使得该过程特别有趣,但它通常需要复杂且昂贵的后处理。另外,使用粉末压制实现复杂或特定的设计也是极其困难的。 相反,增材制造技术能够实现复杂的几何形状,但到目前为止在物件硬度和尺寸方面仍受到限制。现代粘合剂喷射3D打印和热塑性3D打印(3DTP)技术已经成功地被IKTS用于硬质金属。然而,通过这些方法生产的部件不如使用粉末床熔合方法生产的部件那样坚固,并且金属粘合剂含量和3D打印件的尺寸也是有限的。 最初,IKTS采用FFF工艺生产陶瓷和复合材料。但在最新的实验中表明,通过在复合长丝中混合更小的金属颗粒,可以实现更硬的3D打印件。IKTS研究人员说道:“几十年来,Fraunhofer IKTS获得了成熟的粉末冶金专业知识。因此,可以用具有有机粘合剂的硬质合金粉末生产FFF所需的3D打印材料 。根据材料结构的不同,可以使用减小的晶粒尺寸和粘合剂含量来特别提高硬质合金的硬度、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 据了解,该3D打印材料可用作标准3D打印机的半成品,并且首次打印具有极低金属粘合剂含量的硬质合金,只有8%,细晶粒尺寸低于0.8微米,因此可以提供高达1700 HV10的极硬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