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_COVID-19和历史的反思》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3-04
  • 1.时间:2020年3月2日

    2.机构或团队:香港大学

    3.事件概要:

    香港大学的Robert Peckham在《the Lancet》上发表评论文章“COVID-19 and the anti-lessons of history”,对历史事件与COVID-19带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探讨。

    文章提到,随着中国湖北省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暴发(COVID-19)的持续爆发以及全球范围内新发病例的增加,历史学家迫切需要展示政策历史的价值,过去如何帮助实时管理危机,从持续的流行病中可以收集到哪些经验,以用于未来的疾病预防和预防,根据对武汉市首批425例确诊病例的分析,对该疾病的传染性进行了早期估计,并与1918-19年流感大流行进行了比较。

    文章提到,很少将COVID-19的类比扩展到涵盖这些相互交织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尽管历史上的权宜之计被低估了,但这些经验教训使人们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历史学家需要对错误的类比提出质疑,这些类比掩盖了而不是阐明了部分导致新感染的社会过程。他们需要在总结性课程中挑战过去的束缚,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确保在各种边界在全球范围内崛起之时,对突发事件采取战略开放态度。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468-2/fulltext

  • 原文来源: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468-2/fulltext
相关报告
  • 《MedRixv,3月3日,(第2版更新)Fractal kinetics of COVID-19 pandemic》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3-04
    • Fractal kinetics of COVID-19 pandemic Anna L. Ziff, Robert M. Ziff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2.16.20023820 Abstract We give an update to the original paper posted on 2/17/20 -- now (as of 3/1/20) the China deaths are rapidly decreasing, and we find an exponential decline to the power law similar to the that predicted by the network model of \citet{vazquez_polynomial_2006}. At the same time, we see non-China deaths increasing rapidly, and similar to the early behavior of the China statistics. Thus, we see three stages of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 in terms of number of deaths: exponential growth, power-law behavior, and then exponential decline in the daily rate.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 《4月2日_在使用氯喹治疗COVID-19时需要保持谨慎和明晰》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4-04
    • 1.时间:2020年4月2日 2.机构或团队: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璐琳医学院、新加坡总医院 3.事件概要: 4月1日,The Lancet Rheumat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璐琳医学院和新加坡总医院题为“Caution and clarity required in the use of chloroquine for COVID-19”的文章。 该文章指出,中国正在进行测试的药物中有氯喹,该药物在2020年2月4日时被报道可在体外抑制SARS-COV-2病毒,该药在中国被迅速推入临床试验作为实验性治疗方法。2020年2月18日,它被纳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该指南建议成人剂量为每天500 mg,每天两次,最多不超过10天。该文章指出,成人中氯喹的致死剂量约为5 g。在人体中,氯喹的分布量很大,消除半衰期为20-60天,在代谢活跃的组织中有着浓度更高的积累趋势。鉴于这些特性,如果在最多10天的过程中持续服用每天两次500 mg剂量,会迅速达到危险阈值。文章表示,氯喹中毒的后果已被充分证实,包括视网膜病变和免疫抑制,并在多种疾病以及妊娠中均存在禁忌症。2020年3月3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进行了修订,将最大疗程缩短为7天,同时建议体重不足50公斤的患者降低剂量,并强调包括妊娠在内的禁忌症。 该文章表示,在如此紧迫的情况下考虑到药物的毒理学特性做出迅速的指南调整是令人鼓舞的。但是,文章建议,对新方法的临床推广仍然要保持谨慎,应当根据药理学特征确定推荐剂量,并且必须密切监测副作用。毒性较小的羟氯喹也应被视为替代品。应在经过同行评审的出版物中仔细报告实验方法的潜在毒性,以避免潜在的误导性陈述和导致公众用该药自我治疗的风险。该文章认为,只要在实施和报告过程中继续保持审慎和严谨的态度,此类新疗法的快速鉴定和开发是令人鼓舞的,并将在与COVID-19的斗争中发挥作用。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rhe/article/PIIS2665-9913(20)30093-X/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