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机巨头进军储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10
  • 被称为“家电届的苹果”,曾把吹风机一度卖到脱销的戴森公司,如今也要入局储能电池制造了。

    5月3日,戴森宣布将在新加坡建设一家新工厂,生产具有专利技术的戴森电池,并用于公司开发的新产品。

    据介绍,戴森的新工厂占地面积相当于53个篮球场,这是戴森有史以来在先进制造领域的最重大投资,预计将于2025年全面投入运营。戴森此前还曾计划在新加坡生产电动汽车,但后来宣布放弃这一项目,因为“没有可行的商业化方案”。

     

    这也意味着电池领域又有一位跨界玩家加入。虽然此次并未表明戴森将生产消费电池还是动力电池,以及具体技术路线,但作为戴森投资计划的一部分,新电池厂将大概率聚焦戴森长期看好的固态电池技术。

    2020年11月,戴森曾公开表示,未来五年公司将向新技术和产品追加投资27.5亿英镑,其中的一大重点就是戴森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并在美国、英国、日本和新加坡同步开发。

    2022年3月,戴森将公司总部迁至新加坡,以便更好接近亚洲市场。目前戴森在新加坡拥有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中心,并在当地雇佣了大约1400名员工。新电池厂建成后,戴森在亚洲的版图将进一步扩大。

    戴森表示,这是其规模达27.5亿的五年投资计划的一部分,将进一步增强戴森的工程和制造能力,以更快地将技术推向市场。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戴森还将在菲律宾和英国开设研发园区。

    毫无疑问,电池市场是拥挤的,跨界玩家也不胜枚举。在竞争激烈的电池领域,戴森能否依靠电池分得一杯羹?

    造成梦碎改行电池

    2017 年 9 月,戴森爵士发全员邮件,与斥资 20 亿英镑豪言开始造车之时。

    当时某财经商业媒体还吹嘘认为詹姆斯·戴森爵士很有可能「偷」走马斯克的电动车铁王座。

    在 2018 年,戴森汽车全球团队规模来到 12000 人,其中工程师和科学家占去一半,研究范畴涵盖了电池化学、电机、人工智能和储能等等方面,几乎覆盖了三电领域。

    一年后,戴森还在新加坡建立了电动汽车工厂,理由是「离电池产地近」,还表示「世界动力电池中心在亚洲」。

    倘若戴森没有终止造车项目的话,十有八九会在中国再开一座汽车工厂,位置应该就在福建宁德。

    虽然在纸面上来看,7 亿美元的投入,只换回了一辆 N526 落地,但在背后,戴森从零到一造了一辆能跑的电动车,而非 PPT。

    这 12000 人的团队,也分散到了戴森集团的其他团队之中,而固态电池项目则被保留。而在造车过程中在电池、机器人、空气处理、照明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也为集团其他项目的突破增加了可能。

    另外,在为 N526 设计内饰时,戴森运用了 VR 作为主要设计工具,加快了设计团队的工作效率。

    总的来说,戴森明面上损失的 7 亿美元,造了一辆不能合法上路的 N526 原型车,但实际之中,却给戴森整个集团带来了更多的人才,更多的技术储备。

    10年前就已准备

    戴森为这个新计划,则准备了10多年。早前,戴森公司就已启动小巧轻便、能量密度告的电池计划,研究团队也一直在全球范围内研究专有的新技术电池。

    戴森称,软件、连接性、人工智能,以及专有的新技术电池将驱动下一代戴森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戴森产品在性能和可持续方面实现重大变革。

    但是为什么选在新加坡开启这个重大计划?

    戴森总裁克鲁格(Roland Krueger)表示,新加坡高技能工程师和科学家,及支持工业4.0的优势,是戴森这类高科技公司的理想孵化地。

    未来,戴森官方表示,还将在英国和菲律宾投资新基地,专注研发方面。

    其实,戴森与新加坡的“缘分”在2019年就开始了。2019年11月,戴森官宣说看中了圣占姆士发电厂,并且打算把这里作为全球总部。

    消息一出震惊世人,要知道戴森(Dyson)是一家知名的英国电器制造商,是世界首家研发生产旋风分离式吸尘器和首家生产无叶风扇的公司。

    而新加坡的国家古迹——圣占姆士发电厂,1926年建立,是新加坡第一所用煤发电的电厂,靠近怡丰城(Vivocity),位于红山港湾区。

    期间,它曾被改造成新加坡最大的正规夜店,在2009年的时候也有被列入国家纪念建筑。

    整栋大楼作为发电厂时,占地足足11万平方英尺(相当于102万多平方米)。

    当年,戴森还在新加坡招聘了1200个人,其中350个是工程师跟科学家。戴森表示,公司未来将把目光转向固态电池,以及视觉系统、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研发上。

    有行业人士曾对固态电池的经济性进行分析,表示相比于现有的普通锂电池,固态电池没有优势。

    一方面是源于固态电池相比现有成熟的液态锂电池,技术变更巨大,需要重塑电池供应链;另一方面在于,固态电池的原材料生产成本远高于目前对应材料,且降本难度更大。例如固体电解质锂硫化物的价格,是碳酸锂的5-10倍左右。

    即使戴森已有了多年的固态电池研发经验,但此前在造车计划中栽过跟头的戴森,这次在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中势必也会更加谨慎。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23875.shtml
相关报告
  • 《上海电气储能业务进军海外市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30
    • 未来的上海电气将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目标,加速向国家“30•60”目标快步推进。 当下,减碳降排已成全球共识,全球能源转型迫在眉睫。作为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配套环节,国内外储能市场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储能设备供应商们在抢占国内储能市场的同时,也正在不断加速向海外市场拓展的步伐。作为在储能领域耕耘多年,且在国内电网侧、新能源侧、用户侧和调频储能领域实现全场景储能应用的上海电气(601727.SH 02727.HK),其储能业务正式开启进军海外市场的征程。 近日,上海电气国与美国上市公司PGTK(Pacific Green Technologies,Inc. 太平洋绿色技术有限公司)就英国REP 1 & REP 2储能项目签订供货协议。该项目容量为100MW/100MWh,预计2022年二季度正式供货。此外,双方在该供货协议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沟通项目延保协议。本次合作是上海电气继2020年初PGTK签署电池储能系统战略制造框架谅解备忘录后的首个落地项目。 太平洋绿色技术公司作为国际知名储能项目开发商,计划在英国储能市场开发一系列储能项目,总规划容量为1.1GWH。此次合作的顺利开展,将助推上海电气在英国市场、欧美市场乃至整个海外市场的拓展开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金公司研报测算,全球2030年电化学储能出货将达864GWh,对应电池Pack市场空间8857亿元,较2020年超过30倍成长空间,其中海外市场出货/市场空间占比达78%/90%,相比国内市场需求及空间更广阔。根据ICIS(安迅思)预测,未来十年英国将在欧洲电池储能市场保持主导地位。 上海电气2021年中报显示,公司在储能领域,已分阶段、分领域布局锂电池、液流电池、燃料电池和退役电池系统四个领域。公司投建了国内首个市场化运营的电网侧共享锂电储能电站,是公司探索储能商业化模式的一大举措,通过收购赢合科技进一步深入锂电池产业链。上海电气已推出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可实现分布式、集中式全覆盖调峰调频。由上海电气自主研发制造的1MW/1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在广东汕头市濠江区风电产业园顺利通过验收,该储能电站与风力发电机组、屋顶光伏电站、厂区负荷等共同组成“风光荷储一体化”上海电气汕头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在燃料电池领域,聚焦电堆和膜电极技术和产品,已推出了第二代60KW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并完成强检测试,具备商业装车条件。上海电气在国内退役电池储能领域名列前茅,已完成了10余个示范项目。 随着风光氢发电在电力供给中占比逐步提高,所需储能和调峰电源的配套需求也日益提高。公开资料显示,上海电气储能领域已形成了适应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构建的新型电力结构的储能应用场景,已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新能源产业布局,并勾勒出清晰的战略进发路线。上海电气“新能源+储能”业务模式已建成多个示范项目,近期发电侧调频储能项目--广东粤电大埔电厂储能调频项目已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机组综合性能指标进入市场前10%,调频净收益在市场排名前列。前期在电网侧投资建设的100MW/200MWh金寨储能示范项目升压站已于近期封顶;在用户侧已建成上海闵行工业区建设首个具有商业模式的“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园区近2万平方米的屋顶上铺设了光伏板,替代了部分火力发电。 光伏发电109万度/年,相当于减少800吨左右二氧化碳的碳排放量,有害气体排放量降低了1吨左右;此外,上海电气在青海格尔木建立国内首座共享储能电站,也已成功运行。作为国内首个投运的商业化运行独立储能电站,该项目成功打通“源网荷储”及“风光水火储”两个一体化通道。 “上海电气在示范项目商业模式实现业绩零突破后,可复制推广,滚动参与,成为实现战略转型的‘新引擎’。”上海电气如此表示。“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在上海电气内部也形成了储能领域的产业联动。既拉动了旗下相关单位的内配套业务,同时还有效推动了上海电气输配电集团传统业务的升级,带动上海电气在储能电池、能量管理系统、PCS、储能系统集成,以及工程领域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未来的上海电气将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目标,加速向国家“30•60”目标快步推进。
  • 《卧龙电驱储能业务正式进军美洲市场》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1-25
    • 卧龙电驱储能业务正式进军美洲市场 . 2024-01-23 10:23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卧龙电驱消息,当地时间1月17日,北美国际太阳能技术展Intersolar North America2024在美国圣地亚哥会议中心开幕,卧龙储能携全场景储能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亮相。 此次展会前,卧龙储能新一代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就已在墨西哥获得批量订单。卧龙储能将为客户持续提供光伏电站的储能系统,用于调节峰谷用电、实现碳减排和节约经济成本。此次合作的达成,标志着卧龙储能业务正式进军美洲市场。 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光伏储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