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刷新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光电率最高纪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8-13
  • 本报天津8月11日电(记者陈建强、刘茜 通讯员吴军辉)11日,记者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教授陈永胜领衔的团队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中获突破性进展。他们设计和制备的具有高效、宽光谱吸收特性的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和器件,实现了17.3%的光电转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献报道的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纪录。这一最新成果让有机太阳能电池距离产业化更近一步。介绍该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已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在质轻、柔软、半透明、环境友好等方面都远远优于传统太阳能电池,被认为是具有重大产业前景的新一代绿色能源技术。然而,实现高效率的太阳能电能转化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核心难题,能否解决这一难题也直接决定着有机太阳能电池能否走出实验室、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

    近年来,虽然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获得了迅猛发展,实现了14%至15%的光电转化效率,但仍远远落后于其他主要以无机材料(如硅)为主的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主要原因在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本身较低的载流子迁移率限制了活性层厚度,因此太阳光不能够获得充分和有效的利用。”陈永胜介绍说,叠层太阳能电池不仅可以克服上述难题,还可以充分发挥有机和高分子材料结构和性质优良的可调性特征,通过叠层电池中前后电池里活性材料互补的光吸收,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从而实现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陈永胜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教授丁黎明、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叶轩立研究团队合作,首先利用半经验模型,从理论上预测了有机太阳能电池实际可以达到的最高效率和理想活性层材料的参数要求。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选择采用适合的活性层材料,用成本低廉与工业化生产兼容的溶液加工方法制备得到了高效的有机太阳能垫层器件,获得17.3%的验证效率。

    据该团队研究人员介绍,依据该工作提出的模型和设计原理,结合有机高分子材料结构的多样性和可调性,通过对材料和器件的进一步优化,非常有望获得和无机材料类似的能量转化效率,从而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依据我们提出的半经验模型预测,有机太阳能电池(垫层)的最高转化效率理论上可以达到20%以上。本次工作中,我们同时也对电池的寿命进行了初步试验,发现166天实验后电池效率仅降低4%。未来,我们将继续设计新的材料,在进一步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同时,针对电池寿命问题进行系统的实验,争取让有机太阳能电池早日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陈永胜说。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家刷新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8-14
    •   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陈永胜教授团队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中获突破性进展,使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达到17.3%。   据悉研究团队设计和制备的具有高效、宽光谱吸收特性的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和器件,实现了17.3%的光电转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献报道的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纪录。这一最新成果让有机太阳能电池距离产业化更近一步。介绍该研究的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 文章链接: Lingxian Meng, et al, "Organic and solution-processed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17.3% efficiency," Science 09 Aug 2018: eaat2612, DOI: 10.1126/science.aat2612
  • 《刷新世界纪录!科学家开发新型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率达到24%》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5
    • 近日,德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串联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 24%。据悉,这创下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即使用有机和过氧化物基吸收剂的组合达到的最高效率。 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主要基于半导体硅,现在被认为是 " 已经达到性能极限 " 了。因此,开发新的太阳能技术,为能源转型做出决定性贡献,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新研究中,科学家结合了两种替代吸收材料。他们使用了有机半导体,这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导电的碳基化合物。然后与基于铅卤化合物的钙钛矿搭配,它们具有优异的半导体性能。 由于阳光由不同的光谱成分(即颜色)组成,因此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必须将尽可能多的阳光转化为电能。这可以通过所谓的串联电池来实现,其中不同的半导体材料组合在太阳能电池中,每种材料吸收不同范围的太阳光谱。在目前的研究中,有机半导体用于光的紫外和可见光部分,而钙钛矿可以有效地吸收近红外光。过去已经探索过类似的材料组合,但现在研究团队成功地提高了它们的性能。 在项目开始时,世界上最好的钙钛矿 / 有机串联电池的效率约为 20%。在伍珀塔尔大学的领导下,科隆研究人员与其他项目合作伙伴一起将这一效率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 24%。 科隆大学 Selina Olthof 博士说:" 为了实现如此高的转化效率,必须将太阳能电池内材料之间的界面损失降到最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所谓的互连体,将有机子电池和钙钛矿子电池以电子和光学方式耦合起来。" 作为互连,一层薄薄的氧化铟被集成到太阳能电池中,其厚度仅为 1.5 纳米,以尽可能降低损耗。科隆的研究人员在评估界面和互连的电气特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以确定损耗过程并进一步优化组件。伍珀塔尔小组的模拟结果表明,未来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实现效率超过 30% 的串联电池。 该研究论文题为 "Perovskite – organic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indium oxide interconnect",已发表在《自然》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