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廷云院士获光合作用领域杰出成就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st
  • 发布时间:2019-07-08
  • 日前,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十届国际光合作用及氢能研究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匡廷云因“在光合作用领域长期而持久的研究,尤其是在光合作用膜蛋白结构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杰出成就奖荣誉。这也是我国学者首次获得这一荣誉。

    大会组委会对匡廷云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她是“一位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特别是在光系统I和II的叶绿素-蛋白超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伟大科学家”。

    该杰出成就奖授予在光合作用、氢能源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贡献,本次全球共有4名学者获奖。

    匡廷云长期从事光合作用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开辟了光合膜膜脂、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领域,并在光合作用领域多次获得重大突破,奠定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中的重要国际地位,曾先后两次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及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及省部级奖等多项奖励,并获得中国科学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和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近年来,匡廷云与合作者深入开展光合作用重要超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多次在《自然》《科学》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并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等。

    匡廷云曾担任国际光合作用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等职务,为推动植物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此外,在开展基础研究同时,她还重视光合作用的应用及光合作用知识的普及工作。近年来,她积极推动植物所与国内LED行业龙头福建三安集团合作,开展光生物产业植物工厂的建设及技术创新的研究,服务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据了解,国际光合作用及氢能研究可持续发展大会由国际光合作用学会和国际氢能协会联合举办,旨在针对光合作用这一现代生物学最重要的基本问题开展深入探讨,服务于环境友好、资源节省的能源应用和新能源的开发。该大会自2004年起举办,已成为国际光合作用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之一。

  • 原文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7/428035.shtm
相关报告
  • 《W.J.Murphy Associates公司获得来自Juki的杰出成就奖》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7-10-29
    • JUKI自动化系统(JAS),全球领先的自动化装配产品和系统提供商,以及JUKI自动化系统公司的一部分,最近向W.J. Murphy Associates公司提供了“2017年度杰出成就奖”。JAS公司总裁Bill Astle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里的JUKI美洲全国销售会议上举行的Juki颁奖典礼上向David Murphy颁奖。 Juki区域销售经理Greg Lefebvre评论说:“对于Dave在2016-2017年的辛勤工作,当之无愧的奖项。随着许多新产品的出现,会继续他的成功进行一场2018年的强劲运动。“ W.J. Murphy Associates与Juki的客户和供应商紧密合作,以高性价比的方式提供高品质的SMT贴片系统,同时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作为制造商的代表和分销商W. J. Murphy Associates为印刷电路组件和裸板制造行业提供服务。公司在超过36年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为行业提供高品质的资本设备和消耗品。
  • 《吴宜灿研究员获美国核学会聚变核能杰出成就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1-19
    • 当地时间11月15日,美国核学会聚变核能杰出成就奖(ANS FE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s)颁奖仪式在美国奥兰多举行。该奖颁给了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吴宜灿研究员,以表彰他在核能中子科学技术与应用研究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及其领导的世界一流研究项目。这是该奖项自1977年设立以来首次颁给华人科学家,也是吴宜灿继获得“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后获颁的又一国际重要奖项。 美国核学会是世界核科学技术领域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美国核学会聚变核能杰出成就奖每两年在全球范围内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一位科学家。该奖项设立以来共有27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包括美国工程院院士Robert W.Conn和Gerald L. Kulcinski等著名科学家。 吴宜灿30年来始终围绕中子输运理论与核安全开展研究,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工程应用三个层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该领域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自2001年起,他先后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能源署(IEA)、第四代核能系统政府间国际组织(GIF)、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等国际核组织担任重要学术职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重要奖项,推动了核能与核安全领域科技进步和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