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CSIRO发布国家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03
  • 8月25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发布了《国家氢能发展路线图:迈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氢能产业》 ,描绘了澳大利亚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蓝图,系统分析了澳大利亚氢能产业链上不同环节(如制备、存储及运输、终端应用等)主要技术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研发和发展政策建议。报告关键要点如下:

    1、澳大利亚发展氢能产业的必要性

    澳大利亚于2016年批准通过了《巴黎气候协定》,承诺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2005年的水平上减少26%-28%。而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其在能源和工业部门的广泛应用有助于上述两个行业的深度脱碳。澳大利亚已经具备了一系列成熟的技术来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氢能产业,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的能源需求,还能够为澳大利亚提供新的出口机会(澳大利亚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可以通过上述能源制备大量的氢能),因此发展氢能产业不仅有助于澳大利亚解决能源安全相关问题,还能促进经济增长和减排目标的实现。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支撑氢能行业发展的一系列技术已日渐成熟,这意味着氢能产业已经从技术开发转向市场开拓。

    2、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在于基础设施缺乏(如加氢站)和/或氢供应成本较高(如存储和运输)。但是,通过私人和公共部门在价值链上(如氢气制备、存储运输及应用领域)的一系列战略投资,可以克服这两个障碍。同时制定适当的政策框架可以拉动氢工业市场,促进对基础设施,氢气生产、储存和运输的投资。

    3、氢气的生产

    氢气有两种成熟的生产途径:(1)热化学制气,使用化石燃料生产氢气,该过程必须配合碳捕集与封存(CCS)设施,成熟的技术包括输入天然气的蒸汽甲烷重整(SMR)和煤气化技术;热化学制氢气需达到一定规模(>500吨/天)才能抵消发电厂和储存制氢过程中伴生的二氧化碳的资本成本。目前的生产效率还有待提升。(2)电化学制气,将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需消耗电力来产生氢气,成熟技术包括聚合物电解质膜(PEM)和碱性电解(AE)技术。目前电解制氢成本较高,但PEM电解法正迅速成为更具竞争力的氢生产方式,而进一步研究提高PEM工厂的设计、效率,增加生产规模,都有助于电解制氢技术资本成本的下降。预计到2025年,电解制氢成本有望降至约2.29-2.79澳元/千克。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提出在2018-2025年间两种制气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其中,热化学方法制备氢的研发重点为:利用氢选择薄膜增强水和CO2分离效果;进一步提升研究过程的集约化。而电化学方法制氢的研发重点包括:开发高效催化剂、低阻力膜以提高PEM效率;研发催化剂层和膜以及防腐蚀技术等提高电解池使用寿命的方法;降低生产成本;推进新兴的高温电解技术等。

    4、氢气的储存和运输

    氢存储技术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压缩法,在较高压力下压缩气态氢,包括大型地下储存(例如盐洞)和天然气管道中的“管道充填”;二是液化法,将氢气加压并冷却至-253℃使其处于液态;三是化学方法,通过氨、金属氢化物和甲苯等分子来携带氢。

    (1)氢气的储存:考虑储存成本和空间可用性,氢气压缩是氢气储存的最佳选择。考虑到压缩效率可能会提高,到2025年,氢气存储将使氢气生产成本增加0.3澳元/千克。包括液化在内的其他储存技术和氨等材料作为载体具有较高的体积密度,但成本更高,液化可能会使2025年氢气生产成本增加1.59-1.94澳元/千克。作为替代方案,氨合成(通过传统的Haber-Bosch工艺)为氢气生产增加1.10-1.33澳元/千克的成本。

    (2)氢气的运输:氢气场地和使用地之间的距离越大,供应链成本就越高。储存和运输技术的结合通常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氢需求、可用基础设施和距离。随着往返距离(>4000 km)和对氢的需求增加,更高氢密度的技术(例如氨合成和液化)可能成为首要选择。鉴于它们在通过船舶输出氢气方面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技术正得到进一步发展。

    针对存储和运输存在的技术问题,报告提出在2018-2025年间的重点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管道材料及其操作压力;提高氢气的压缩效率;开发液化催化剂、冷却剂和材料;适合氨裂解的更廉价催化剂及性能优异的电化学反应;调查用于氢气存储的盐穴储气库及测试枯竭的气体库。

    5、氢的利用

    (1)氢燃料汽车

    氢燃料汽车代表了氢工业发展的早期目标市场。然而,燃料电池汽车(FCEV)投放市场的主要障碍是成本过高以及缺乏支持其使用的基础设施。虽然正在进行FCEV改进方面的研发,但成本降低的最大希望将源于制造规模扩大以及专用自动化生产线的建立。澳大利亚FCEV市场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加氢站站的战略部署。根据目前的配置,其成本从150-200万澳元/站不等。预计到2025年,加氢站的搭建成本(50-100万澳元/站)和运营成本将大幅减少。加氢站的部署需要站点运营商和汽车制造商之间的高度协调(即氢气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匹配)。澳大利亚是通过海外合资企业在特定区域推出大量站点实现的(例如,3-5年时间建立100个加氢站)。此外,政府在承担初始需求风险和促进制定相关运营标准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2018-2025年间,氢燃料汽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大学和政府旗舰项目的示范性,扩大加氢站的适用范围;加氢站持续的测试和优化。

    (2)偏远地区电力系统(RAPS)

    随着氢和燃料电池成本的降低,使用氢能的RAPS可能在2025年之前具备与柴油相当的商业竞争力。未来三到四年示范项目的关键目标应包括小型远程采矿作业,因为氢能够在单一地点为多个作业提供服务(例如物料处理、运输、供暖和废水管理)。

    2018-2025年间,氢气在RAPS应用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在特定区域开展可行性研究;在采矿活动中示范RAPS;研发氨/氢涡轮机和可充电燃料电池。

    (3)工业原料

    氢作为工业原料主要指将甲烷水蒸气重整(steam methane reforming, SMR)制的氢作为生产源,其盈亏平衡点将受天然气价格的影响,这一情况将持续至2025年。由于澳大利亚对进口精炼燃料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石油化学工业中越来越少使用氢来处理和提炼原油。然而,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降低进口液体燃料的依赖和加强运输部门的脱碳,氢可以在处理生物质燃料方面发挥作用,氢制氨和其他化学品(如甲醇)有助于向低碳经济转型。

    2018-2025年间,工业原料的研究主要涉及将氢气作为生产源植入现有的工厂生产中;氨存储氢技术。2025-2030年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利用氢气还原铁矿石制备钢铁。

    (4)出口

    氢气出口是澳大利亚的重要机遇。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对进口氢气的需求在2030年可能达到380万吨(价值约99亿澳元),而澳大利亚有能力在出口市场中发挥关键作用。2030年之后澳大利亚利用褐煤制氢才能达到商业生产规模,而在这之前大部分的需求将通过电解法结合某些可再生能源和/或并网电力来满足。想要与其他氢气出口国竞争,澳大利亚的氢气生产价格需要达到2-3澳元/千克(不含储存和运输成本)。

    2018-2025年间,氢气出口领域重点研究内容包括:大力研发氢气的生产、存储和运输等技术。

    (5)电网

    氢系统可以增强电网稳定性(秒至小时时间段的存储)和电网可靠性(季节性存储)。由于未来五年内电网中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持续增加,因此对电网稳定服务需求会增加。并网电解装置可提供灵活的负载以帮助稳定电网。然而,由于氢气价格低于2澳元/千克才能与电池、抽水电站和燃气轮机竞争,因此不太可能专门建造仅用于稳定电网的氢气系统。然而,从电网可靠性考虑,氢气系统以及燃气轮机是仅有的应对电网季节性间歇性变化的技术解决方案。虽然燃气轮机可能更便宜,但考虑到碳和天然气的供应风险,两者的价格差异可能缩小。

    2018-2025年间,氢气在电网应用领域的研究重点包括:研发燃料电池,降低资金成本和提升电池堆的寿命。

    (6)供暖

    2030年前,通过燃烧天然气供暖不太可能具备与天然气供暖相当的价格竞争力。因此,这种利用形式需要政府明确的政策信号,关注天然气的脱碳。由于燃烧器特征及气体特性差异,氢气完全替代天然气需要对现有的设备和部分管道进行升级,投入成本极大。相比之下,升级住宅设备在技术上更加直接,并可在2030年左右实现广泛推广。

    2018-2025年间,氢气供暖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研发能100%产氢的设备;在指定城镇进行设备升级的可行性研究;在指定城镇开始试点项目;在工业现场展示氢气的使用。

    (7)合成燃料

    合成燃料不太可能在纯商业基础上与原油衍生燃料竞争。然而,如果需要局部燃料供应,则可以将煤气化和/或SMR生产的合成气作为生产更高级合成燃料的中间体。但是,该过程仍有大量碳排放。作为替代方案,将氢气与二氧化碳废气流相结合的“能量液化”可用于合成较低排放的燃料,这些燃料可能在航空和航运等重型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8-2025年间,合成燃料重点研究内容为提高可逆水煤气转换反应的效率。

相关报告
  • 《澳大利亚发布《澳大利亚量子状况报告》》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5-01-03
    • 近日,澳大利亚发布《澳大利亚量子状况报告》。报告显示,澳大利亚正在加倍致力于量子技术,旨在将该行业转变为一个价值60亿美元的产业,到2045年,该产业将雇佣近2万名澳大利亚人。 该报告在政府启动国家量子战略一年后发布,重点介绍了通过联邦和州投资、建立新的研究中心以及重要的行业合作取得的里程碑。政府将量子作为战略重点的关注是显而易见的,大量资金用于研究和商业化举措,以加强澳大利亚在全球量子格局中的地位。 报告包括: ·澳大利亚量子研究人员和企业取得的成功; ·量子领域面临的挑战; ·发展国家量子产业的重点工作; ·如何根据战略的成功衡量标准进行跟踪; ·战略的下一步。 此外,报告还强调了澳大利亚政府在量子技术领域的重大投资,包括与昆士兰州政府共同投资9.4亿澳元给PsiQuantum公司,以在布里斯班建立其亚太总部并建造世界上第一台商业级量子计算机。这些投资和举措显示了澳大利亚在量子技术领域的雄心和承诺,旨在到2030年成为全球量子行业的领导者。
  • 《DOE发布氢能计划发展规划提出研发重点及发展目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8
    • 2020年11月12日,美国能源部(DOE)发布《氢能计划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十年及更长时期氢能研究、开发和示范的总体战略框架。该方案更新了DOE早在2002年发布的《国家氢能路线图》以及2004年启动的“氢能计划”提出的战略规划,综合考虑了DOE多个办公室先后发布的氢能相关计划文件,如化石燃料办公室的氢能战略、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办公室的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多年期研发计划、核能办公室的氢能相关计划、科学办公室的《氢经济基础研究需求》报告等,明确了氢能发展的核心技术领域、需求和挑战以及研发重点,并提出了氢能计划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关键内容如下: 一、“氢能计划”使命及目标 DOE“氢能计划”使命为:研究、开发和验证氢能转化相关技术(包括燃料电池和燃气轮机),并解决机构和市场壁垒,最终实现跨应用领域的广泛部署。该计划将利用多样化的国内资源开发氢能,以确保丰富、可靠且可负担的清洁能源供应。 “氢能计划”设定了氢能发展到2030年的技术和经济指标,主要包括:①电解槽成本降至300美元/千瓦,运行寿命达到80 000小时,系统转换效率达到65%,工业和电力部门用氢价格降至1美元/千克,交通部门用氢价格降至2美元/千克;②早期市场中交通部门氢气输配成本降至5美元/千克,最终扩大的高价值产品市场中氢气输配成本降至2美元/千克;③车载储氢系统成本在能量密度2.2千瓦时/千克、1.7千瓦时/升下达到8美元/千瓦时,便携式燃料电池电源系统储氢成本在能量密度1千瓦时/千克、1.3千瓦时/升下达到0.5美元/千瓦时,储氢罐用高强度碳纤维成本达到13美元/千克;④用于长途重型卡车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成本降至80美元/千瓦,运行寿命达到25 000小时,用于固定式发电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成本降至900美元/千瓦,运行寿命达到40 000小时。 二、氢能系统的技术需求及挑战 1、制氢。该领域的技术需求和挑战为:①开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耐用的电解槽;②重整、气化和热解制氢技术的先进设计;③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和核能的创新制氢技术,包括混合制氢系统以及原料灵活的方法;④开发从水、化石燃料、生物质和废弃物中生产氢气的高效低成本技术;⑤开发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 2、输运氢。该领域的技术需求和挑战为:①开发成本更低、更可靠的氢气分配和输送系统;②开发氢气分配的先进技术和概念,包括液化和化学氢载体;③氢气输运的通行权和许可,以及降低部署输运氢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 3、储氢。该领域的技术需求和挑战为:①开发低成本储氢系统;②开发更高储氢容量、重量和体积更小的储氢介质;③开发大规模储氢设施,包括现场大量应急供应和地质储氢;④优化储氢策略,将氢气存储设施布置于最终用途附近,以满足吞吐量和动态响应要求,并降低投资成本。 4、氢转化。该领域的技术开发需求和挑战为:①开发可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更耐用、更可靠的燃料电池;②开发以高浓度氢气或纯氢为燃料的涡轮机;③开发和示范大规模混合系统。 5、终端应用和综合能源系统。该领域的技术需求和挑战为:①系统集成、测试和验证,以识别和解决各应用的特有挑战;②终端应用的示范,包括钢铁制造、氨生产以及利用氢气和二氧化碳生产合成燃料的技术;③示范电网集成以验证氢用于储能和电网服务。 6、制造和供应链。该领域的技术需求和挑战为:①标准化制造流程、质量控制和优化制造设计;②增材制造和自动化制造工艺;③可回收和减少废物的设计。 7、安全、规范和标准。该领域的技术需求和挑战为:①适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用于所有终端应用,包括燃烧(如涡轮机)以及燃料电池(如卡车、船舶和铁路等需大规模加注氢气的重型应用);②改进安全信息、分享最佳做法和经验教训。 8、教育和专业人员。该领域的技术需求和挑战为:①针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教育资源和培训计划,包括应急响应人员、标准规范人员和技术人员(例如,氢及相关技术的操作、维护和处理);②获得关于氢能相关技术的准确、客观信息。 三、近、中、长期技术开发选项 DOE基于近年来氢能关键技术的成熟度和预期需求,提出了近、中、长期的技术开发选项,具体包括: 1、近期。①制氢:配备CCUS的煤炭、生物质和废弃物气化制氢技术;先进的化石燃料和生物质重整/转化技术;电解制氢技术(低温、高温)。②输运氢:现场制氢配送;气氢长管拖车;液氢槽车。③储氢: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④氢转化:燃气轮机;燃料电池。⑤氢应用:氢制燃料;航空;便携式电源。 2、中期。①输运氢:化学氢载体。②储氢:地质储氢(如洞穴、枯竭油气藏)。③氢转化:先进燃烧;下一代燃料电池。④氢应用:注入天然气管道;分布式固定电源;交通运输;分布式燃料电池热电联产;工业和化学过程;国防、安全和后勤应用。 3、长期。①制氢:先进生物/微生物制氢;先进热/光电化学水解制氢。②输运氢:大规模管道运输和配送。③储氢:基于材料的储氢技术。④氢转化:燃料电池与燃烧混合系统;可逆燃料电池。⑤氢应用:公用事业系统;综合能源系统。 四、关键技术领域研发及示范重点 1、制氢 该领域的研发和示范重点事项包括:①开发减少铂系金属含量的新型催化剂和电催化剂;②开发分布式和大容量电力系统的模块式气化和电解系统;③开发低成本、耐用的膜和分离材料;④开发新型、耐用、低成本的热化学和光电化学材料;⑤加速应力试验并探索退化机制以提高耐久性;⑥降低自热重整等重整技术的资金成本;⑦改进辅助系统(BOP)组件和子系统,如电力电子、净化和热气体净化;⑧通过组件设计和材料集成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制造;⑨包括电力和氢的多联产可逆燃料电池系统;⑩系统设计、混合和优化,包括过程强化。 2、输运氢 该领域的研发和示范重点事项包括:①材料在高压或低温下与氢的相容性;②氢液化的创新技术;③用于氢气储存、运输和释放的载体材料和催化剂;④用于氢气低成本分配的创新组件(如压缩机、储氢罐、加氢机、喷嘴等)。 3、储氢 该领域的研发和示范重点事项包括:①降低材料、组件和系统成本;②开发用于高压罐的低成本高强度碳纤维;③开发与氢气相容的耐久、安全性好的材料;④低温液态储氢和冷/低温压缩储氢的研究、开发和示范;⑤发现和优化储氢材料,以满足重量、体积、动力学和其他性能要求;⑥利用化学氢载体优化储氢效率;⑦以化学载体形式储氢用于氢燃气轮机;⑧地质储氢的识别、评估和论证;⑨氢和氢载体出口的系统分析;⑩研究可广泛部署的储氢技术和终端用途的优化目标;研发用于安全、高效和稳定储氢的传感器和其他技术。 4、氢转化 (1)氢燃烧方面,重点关注如下事项:①在简单循环和组合循环中实现燃料中更高的氢浓度(最高达100%);②研究燃烧行为并优化低NOx燃烧的组件设计;③应用和开发先进计算流体动力学;④开发先进的燃烧室制造技术;⑤开发新材料、涂层和冷却方案;⑥优化转换效率;⑦提高耐用性和寿命,降低成本,包括运维成本;⑧开发系统优化和控制方案;⑨评估和缓解水分对传热和陶瓷退化的影响;⑩开发和测试氢燃烧改装组件;实现碳中性燃料(氨气、乙醇蒸汽)的燃烧。 (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方面,重点关注如下事项:①通过材料研发,降低铂族金属催化剂的负载量;②开发耐高温、低成本、耐用膜材料;③改进组件设计和材料集成,以优化可制造和可扩展的膜电极组件的电极结构;④开发自供燃料的燃料电池所用碳中性燃料的内部重整技术;⑤加速压力测试,探索老化机理以及缓解方法;⑥改进BOP组件,包括压缩机和电力电子设备;⑦开发适用于多种重型车辆的标准化、模块化堆栈和系统;⑧改进混合和优化系统的设计。 (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方面,重点关注如下事项:①研发材料以降低成本并解决高温运行相关问题;②管理燃料电池电堆中的热量和气体流量;③解决堆栈和BOP系统的集成、控制和优化,以实现负荷跟踪和模块化应用;④改进BOP组件,包括压缩机和电力电子设备;⑤开发标准化、模块化堆栈;⑥进一步研究杂质对材料和性能的影响;⑦系统设计、混合和优化,包括可逆燃料电池。 5、终端应用 该领域的研发和示范重点事项包括:①为氢能的特定用途制定严格的目标;②解决各终端应用中的材料兼容性问题;③降低成本,提高工业规模电解槽、燃料电池系统、燃气轮机和发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系统的耐用性和效率;④组件和系统级的集成和优化,包括BOP系统和组件;⑤集成系统的优化控制,包括网络安全;⑥制造和规模扩大,包括过程强化;⑦协调规范和标准,包括氢气加注协议;⑧开发新的氢能应用的容量扩展模型,以确定其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