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研制出一种可“智能协同抗癌”的新型纳米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2-21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研究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邹多宏教授团队合作,制备出一种对肿瘤微环境智能响应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可通过“智能造影”“智能送药”协同杀死癌细胞。日前国际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权威学术期刊《生物材料》发表了该成果。

    纳米诊疗一体化是当前国际抗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现有的纳米诊疗体系对癌症病灶组织的识别度差,对肿瘤微环境的响应不足,难以精确“观察”、高效治疗。

    对此,吴正岩、邹多宏等科研人员基于肿瘤微环境低酸碱度和谷胱甘肽高表达的特性,合成了对肿瘤组织酸碱度和谷胱甘肽敏感的硅酸锰“多孔纳米球”,在其表面沉积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制备出磁性氧化铁与硅酸锰的纳米复合物。

    据悉,这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可“智能协同抗癌”,它在正常的组织和血液中不会发挥造影功能,而一旦进入肿瘤组织,即可释放出锰离子,发挥高效肿瘤T1磁共振造影功能。同时,该纳米复合材料装载的抗癌药物顺铂也会被释放出来,与锰离子和磁性氧化铁协同杀死癌细胞,达到协同治疗肿瘤的效果。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372577
相关报告
  • 《我国学者研制出可“自我清洁”的新型混凝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2-13
    • 现代高层建筑需“人工吊绳”清洗墙面,耗力、费水且存在危险。有没有一种建材,下一场雨建筑就焕然如新?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鑫等人创新方法,制备出一种超疏水、高气孔率、隔热与隔音性能俱佳的轻质混凝土,有望实现建筑物“自我清洁”的设想。美国化学会学术期刊《应用材料与界面》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从池塘里的荷叶到壁虎的脚,自然界有许多物质的表面可以“自我清洁”。当雨水撞击这些超疏水物质的表面,会形成水滴,在滚下来的同时清除灰尘颗粒和污染物,因此研究超疏水建材是个很有意义的方向。传统的超疏水材料主要通过表面涂覆有机硅来实现,但这种修饰层容易磨损,很快就会失去自清洁功能。 多年来,中科大教授徐鑫、陈初升等人合作进行多孔陶瓷的表面疏水改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近期,他们基于在乳液法成型技术和有机前驱体陶瓷上的研究成果,采取一系列创新方法,研制出一种新型混凝土。这种混凝土的气孔尺寸只有约30微米,远小于目前市场上泡沫混凝土的1毫米,因此虽重量轻,但抗压耐磨损。 实验表明,这种轻质混凝土不仅能排斥灰尘颗粒,还能排斥牛奶、啤酒、酱油、咖啡等有色液体,即使将其浸泡在有色液体中也不会留下污渍。更为神奇的是,即使经过机械磨损、高温热处理和化学腐蚀,这种材料仍然能够保持超疏水特性。同时,它还具备很好的隔热和隔音性能。 据悉,这项研究引起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化学会网站、每日科学、国际财经时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并制作了科普视频在网络上传播。
  • 《苏州纳米所研制出“超级保温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6-10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科研人员最近研制出一种“超级保温材料”。相比普通的保温材料,新材料可在极低与极高的温度下长时间发挥隔热保温性能。它有望取代超细纤维,甚至颠覆羽绒,成为下一代保暖纤维的主要发展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上。   这种新型“超级保温材料”,是一种利用美国杜邦公司凯夫拉(Kevlar)纤维制成的气凝胶。研究人员介绍,将凯夫拉纤维制成纳米纤维分散液,再用湿法纺丝将分散液制成水凝胶纤维,最后采用特种干燥技术脱水,就可以相对简易地制备出这种凯夫拉气凝胶。   实验测试显示,新材料能在零下196摄氏度至300摄氏度的范围内发挥防寒隔热作用。在零下60摄氏度环境中,其保温能力是棉纤维的2.8倍。对比目前市场上两种最好的人造保温纤维材料——中空纤维与超细纤维,凯夫拉气凝胶纤维的保温性能也明显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