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原子、气候和核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不可或缺》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9-10-12
  • WNN:你参加了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的开幕式,你认为全球核工业发出的哪些信息最重要?

    AR:在开幕式上,我概述了我们对核能的展望,以及正如我们最近发表的《沉默的巨人》白皮书所述,为应对气候变化,核能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增长的重要性。核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低碳能源,有助于减少排放,有助于寻求限制全球变暖?1.5 C。从系统成本、脱碳速度、可扩展性和长期可持续性等方面来看,核能比其他低碳能源更具成本竞争力。

    我们知道,核能的排放和健康风险非常低,而且与其他能源相比,它的足迹要小得多。然而,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消除阻碍在世界各地部署核能的障碍。已经做了许多工作来处理成本和成本效率问题,但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WNN:我在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呆了一周,你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气候会议有什么印象?

    AR:我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历史性事件,因为不仅是正确和及时的主题,而且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组织和参与者参加的。会议由联合国主办的事实确保了会议保持中立,科学、事实和建设性的讨论确保了每个人都能吸取教训,从核新成员国到那些熟悉核能的国家。

    我分享了讲台与高级领导人在联合国的家庭,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以及组织如国际能源署(IEA)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明确信号,核工业不仅设法应对气候的平等的合作伙伴,但也有一个关键的作用。

    《华尔街日报》:气候变化问题早就提上了政治议程,但利用核能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却常常被搁置一边。你认为发生了什么变化?

    AR:随着国际能源机构、核能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世界能源理事会等主要组织的重要报告,核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认为,这已经非常清楚地表明,我们需要在世界各地增加部署核反应堆,这一进程必须现在就开始- -这一信息在整个会议期间一直得到听取。

    我们需要确保在这一势头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世界核能协会将继续领导努力,确保核能未来在全球四个角落的能源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发布于2019年10月11日

相关报告
  • 《国际能源署:核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不可或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21
    • 2020年9月10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0能源技术展望》(EnergyTechnologyPerspectives2020)称,要实现国际能源和气候目标,尤其是交通、建筑和工业等非电力行业的碳减排目标,将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开发和部署清洁能源技术。 该报告评估了800种不同的技术选项,以寻求在确保能源系统弹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于207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可行方案。与此同时,9月9日,世界核协会(WNA)首席经济学家LaszloVarro在2020年线上战略论坛(StrategiceForum2020)上表示,核能可提高能源转型的成本效益和能源安全性。 报告发布会上,IEA署长法提赫?比罗尔(FatihBirol)表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近期多个项目进展使IEA确信,有望加速清洁能源转型,并实现全球能源和气候目标。当然,挑战依然存在。IEA报告对相关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给出了攻克挑战的关键建议。 报告称,鉴于全球碳排放水平居高不下,必须对能源系统进行结构性调整,才能持续大幅地减少碳排放量,进而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如果仅电力行业完成清洁能源转型,则全球净零排放目标仅能完成1/3;而剩余目标的完成仍有赖于大力推进交通、工业和建筑行业的能源转型。上述3个部门的碳排放量约占能源系统总排放量的55%。报告还指出,受政府政策影响,全球能源系统碳足迹减幅也曾出现较大波动。例如,20世纪60、70年代,核电厂建设项目激增,随后放缓。 报告指出,加大清洁电力普及是当今世界实现脱碳化的关键。根据IEA可持续发展预设情境,到2070年,电力在最终能源需求中所占份额将从当前的20%增至近50%,对累计碳减排量的贡献占比接近1/5。届时,电力需求将增加30000TWh。这意味着,从当前到2070年,年均电力需求增量相当于当前墨西哥和英国年电力需求的总和,而这势必会推动更广泛的清洁电力应用,包括太阳能、风能以及核电等。 核能的价值 在WNA线上战略论坛的高层小组讨论会上,Varro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交通出行和经济活动等限制也对能源应用造成显著影响。由于经济严重衰退和社交限制,不仅能源使用率大幅下降,而且碳排放量也史无前例地减少了近26亿吨。然而,该碳减排量却是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成本为代价。分析显示,除非政府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在经济复苏中的核心地位,并进行重大的能源结构调整,否则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碳排放量必将出现反弹,而且很可能超越2019年的历史峰值。 他还指出,气候目标的实现仍然任重道远。根据IEA可持续发展预设情境,在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到2025年,全球碳排放量必须低于当前水平并持续下降。电力行业是此次转型的重中之重,因为该行业既是当前最主要的碳排放行业,又具有巨大的低碳化发展潜力。例如,通过电动汽车或热泵供暖实现经济电气化,可为其他行业脱碳化提供强大助力。因此,电力行业必然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定性战场。 Varro还指出,在可持续发展情境下,低碳电力年均增量约与日本年度用电量相当,且每年全球清洁能源发电量应与日本电力系统相当。毋庸置疑,风能和太阳能将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保持低碳技术多样化也具有重要意义,核能不仅不会与风能和太阳能形成对立,反而是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有益补充。虽然需要大力推广低碳发电,但就核电而言,不能排除现有低碳发电设施遭遇大量损失的可能性。 Varro进一步表示,鉴于疫情影响,批发电力和天然气市场陷入空前困境,包括核电厂在内的各类发电设施均面临严峻挑战。批发电力市场的设计特性决定了其无法公平地补偿核电厂等电力设施在保障电力安全方面的贡献,而大部分国家也并未通过制定碳价来体现核能的低碳价值。据IEA预计,2020年全球由于核电厂提前退役造成的核能发电量损失约占新建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厂发电量的一半。这意味着,每两座新建风电厂或太阳能发电厂中,有一座仅仅是以一种类型的低碳发电替代另一种类型的低碳发电,对脱碳化没有任何贡献。因此,IEA一直建议各国政府将满足安全和运营条件的核电厂延寿作为首要任务,以确保相关核电厂能够合理运营至最长寿期。 核电投资 Varro表示,目前全球也迫切需要对新核电项目进行投资。 Varro称,事实上就宏观经济角度而言,或许此次疫情最大的影响在于,全球各大中央银行并没有逐渐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和利率联盟,而是大量采取货币激励政策来应对疫情冲击,导致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产生。进而对核工业造成重大影响,因为高额初始资本投资是核电项目的最大阻碍,而该阻碍在零利率或负利率环境下更易克服。 他表示,各国政府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虽然私人投资商对动辄百亿美元、建设周期长达十年的三代核电项目投资意愿有限,这些项目已成为国有能源公司的自留地,但还是有部分私营企业对先进核技术的风险投资和研发投资感兴趣,而政府在推进基础科研和早期部署方面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IEA的分析明确显示,核能可大大提高能源转型的成本效益和能源安全性。然而无论是政府还是核工业本身,目前都面临亟待克服的严峻挑战。
  •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目标:2030年碳强度降60%-65%》

    • 来源专题:太阳能光伏信息跟踪服务
    • 编译者:于改红
    • 发布时间:2015-07-02
    • 6月30日,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提出了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目标。 6年前的2009年11月,中国首次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1年,有关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文件,2030年行动目标还包括: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自主贡献是根据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等原则,并考虑了发展阶段、现实能力等国情提出的,将有力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他认为,2030年行动目标的提出,不仅是中国作为公约缔约方的规定动作,同时也向世界宣示了中国走以“增长转型、能源转型和消费转型”为特征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态度。 中国的自主贡献要求碳排放强度到2030年比2005年降低60%-65%,意味着2005-2030年期间碳强度年均下降率必须维持在3.6%-4.1%。 “中国碳强度下降率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要快。”李俊峰说,美国和欧盟1990年以来的碳强度年均降幅约为2.3%,低碳转型表现突出的英国和德国也仅为3%和2.5%。 从各国达峰时的人均排放来看,美国、德国和英国的人均水平分别为19.5吨、14.1吨和11.3吨,而据测算中国达峰时人均排放不会超过10吨。这表明中国自主贡献的峰值目标是有力度的。 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且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主导地位,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高达42.6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煤炭消费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如果到203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比例达到20%左右,意味着今后16年,非化石能源比例将提高8.8个百分点,净增加非化石能源约8亿吨标准煤。 煤炭贸易煤层气互联网+智慧能源新型煤化工不锈钢再生资源铜带材高温合金石墨煤炭开采铜管铜杆 “按照每增加1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相当于少排放2.5亿吨二氧化碳计算,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将少排放近20亿吨二氧化碳。”李俊峰说。 近年来,中国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05年下降29.9%和33.8%。中国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中后期,如能在这过程中实现发展路径创新,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将为其他尚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初期或尚未开始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为各国协调处理好发展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做出表率。 原标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目标:2030年碳强度降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