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原子、气候和核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不可或缺》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9-10-12
  • WNN:你参加了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的开幕式,你认为全球核工业发出的哪些信息最重要?

    AR:在开幕式上,我概述了我们对核能的展望,以及正如我们最近发表的《沉默的巨人》白皮书所述,为应对气候变化,核能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增长的重要性。核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低碳能源,有助于减少排放,有助于寻求限制全球变暖?1.5 C。从系统成本、脱碳速度、可扩展性和长期可持续性等方面来看,核能比其他低碳能源更具成本竞争力。

    我们知道,核能的排放和健康风险非常低,而且与其他能源相比,它的足迹要小得多。然而,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消除阻碍在世界各地部署核能的障碍。已经做了许多工作来处理成本和成本效率问题,但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WNN:我在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呆了一周,你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气候会议有什么印象?

    AR:我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历史性事件,因为不仅是正确和及时的主题,而且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组织和参与者参加的。会议由联合国主办的事实确保了会议保持中立,科学、事实和建设性的讨论确保了每个人都能吸取教训,从核新成员国到那些熟悉核能的国家。

    我分享了讲台与高级领导人在联合国的家庭,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以及组织如国际能源署(IEA)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明确信号,核工业不仅设法应对气候的平等的合作伙伴,但也有一个关键的作用。

    《华尔街日报》:气候变化问题早就提上了政治议程,但利用核能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却常常被搁置一边。你认为发生了什么变化?

    AR:随着国际能源机构、核能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世界能源理事会等主要组织的重要报告,核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认为,这已经非常清楚地表明,我们需要在世界各地增加部署核反应堆,这一进程必须现在就开始- -这一信息在整个会议期间一直得到听取。

    我们需要确保在这一势头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世界核能协会将继续领导努力,确保核能未来在全球四个角落的能源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发布于2019年10月11日

相关报告
  • 《国际能源署:核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不可或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21
    • 2020年9月10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0能源技术展望》(EnergyTechnologyPerspectives2020)称,要实现国际能源和气候目标,尤其是交通、建筑和工业等非电力行业的碳减排目标,将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开发和部署清洁能源技术。 该报告评估了800种不同的技术选项,以寻求在确保能源系统弹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于207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可行方案。与此同时,9月9日,世界核协会(WNA)首席经济学家LaszloVarro在2020年线上战略论坛(StrategiceForum2020)上表示,核能可提高能源转型的成本效益和能源安全性。 报告发布会上,IEA署长法提赫?比罗尔(FatihBirol)表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近期多个项目进展使IEA确信,有望加速清洁能源转型,并实现全球能源和气候目标。当然,挑战依然存在。IEA报告对相关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给出了攻克挑战的关键建议。 报告称,鉴于全球碳排放水平居高不下,必须对能源系统进行结构性调整,才能持续大幅地减少碳排放量,进而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如果仅电力行业完成清洁能源转型,则全球净零排放目标仅能完成1/3;而剩余目标的完成仍有赖于大力推进交通、工业和建筑行业的能源转型。上述3个部门的碳排放量约占能源系统总排放量的55%。报告还指出,受政府政策影响,全球能源系统碳足迹减幅也曾出现较大波动。例如,20世纪60、70年代,核电厂建设项目激增,随后放缓。 报告指出,加大清洁电力普及是当今世界实现脱碳化的关键。根据IEA可持续发展预设情境,到2070年,电力在最终能源需求中所占份额将从当前的20%增至近50%,对累计碳减排量的贡献占比接近1/5。届时,电力需求将增加30000TWh。这意味着,从当前到2070年,年均电力需求增量相当于当前墨西哥和英国年电力需求的总和,而这势必会推动更广泛的清洁电力应用,包括太阳能、风能以及核电等。 核能的价值 在WNA线上战略论坛的高层小组讨论会上,Varro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交通出行和经济活动等限制也对能源应用造成显著影响。由于经济严重衰退和社交限制,不仅能源使用率大幅下降,而且碳排放量也史无前例地减少了近26亿吨。然而,该碳减排量却是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成本为代价。分析显示,除非政府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在经济复苏中的核心地位,并进行重大的能源结构调整,否则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碳排放量必将出现反弹,而且很可能超越2019年的历史峰值。 他还指出,气候目标的实现仍然任重道远。根据IEA可持续发展预设情境,在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到2025年,全球碳排放量必须低于当前水平并持续下降。电力行业是此次转型的重中之重,因为该行业既是当前最主要的碳排放行业,又具有巨大的低碳化发展潜力。例如,通过电动汽车或热泵供暖实现经济电气化,可为其他行业脱碳化提供强大助力。因此,电力行业必然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定性战场。 Varro还指出,在可持续发展情境下,低碳电力年均增量约与日本年度用电量相当,且每年全球清洁能源发电量应与日本电力系统相当。毋庸置疑,风能和太阳能将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保持低碳技术多样化也具有重要意义,核能不仅不会与风能和太阳能形成对立,反而是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有益补充。虽然需要大力推广低碳发电,但就核电而言,不能排除现有低碳发电设施遭遇大量损失的可能性。 Varro进一步表示,鉴于疫情影响,批发电力和天然气市场陷入空前困境,包括核电厂在内的各类发电设施均面临严峻挑战。批发电力市场的设计特性决定了其无法公平地补偿核电厂等电力设施在保障电力安全方面的贡献,而大部分国家也并未通过制定碳价来体现核能的低碳价值。据IEA预计,2020年全球由于核电厂提前退役造成的核能发电量损失约占新建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厂发电量的一半。这意味着,每两座新建风电厂或太阳能发电厂中,有一座仅仅是以一种类型的低碳发电替代另一种类型的低碳发电,对脱碳化没有任何贡献。因此,IEA一直建议各国政府将满足安全和运营条件的核电厂延寿作为首要任务,以确保相关核电厂能够合理运营至最长寿期。 核电投资 Varro表示,目前全球也迫切需要对新核电项目进行投资。 Varro称,事实上就宏观经济角度而言,或许此次疫情最大的影响在于,全球各大中央银行并没有逐渐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和利率联盟,而是大量采取货币激励政策来应对疫情冲击,导致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产生。进而对核工业造成重大影响,因为高额初始资本投资是核电项目的最大阻碍,而该阻碍在零利率或负利率环境下更易克服。 他表示,各国政府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虽然私人投资商对动辄百亿美元、建设周期长达十年的三代核电项目投资意愿有限,这些项目已成为国有能源公司的自留地,但还是有部分私营企业对先进核技术的风险投资和研发投资感兴趣,而政府在推进基础科研和早期部署方面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IEA的分析明确显示,核能可大大提高能源转型的成本效益和能源安全性。然而无论是政府还是核工业本身,目前都面临亟待克服的严峻挑战。
  • 《壳牌:减排目标下CCUS技术不可或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23
    • 近日,壳牌中国和壳牌全球能源远景团队共同发布《中国能源体系2060碳中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在全球气候变化亟待解决的压力下,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十分重要,是助力实现降碳目标的关键技术。 壳牌集团全球商业环境总经济师玛丽卡·伊诗瓦然表示,预计到2060年,全球电力结构不可能完全放弃化石燃料发电,而这部分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碳排可以通过采用CCUS技术抵消。 同时,《报告》认为,利用CCUS技术可以收集煤电厂、化工厂、水泥厂和钢铁厂等高能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必提前弃用这些资产。这样不仅可以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还可以促进CCUS项目的商业化进程。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测算的数据,要实现联合国设定的2050年减排目标,通过CCUS技术捕集的二氧化碳量需要从2020年的约4000万吨/年,增长至2050年的56亿吨/年以上。 《报告》提出,未来中国将成为CCUS产业的重要市场。随着中国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CCUS将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在碳封存方面,中国拥有显著的地质潜力。”壳牌集团商业环境高级能源分析师乔治奥·波尼亚斯说,“预估地下封存量可达2.4万亿吨,位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有40多个CCUS试点项目,总封存量达300万吨。其中,许多项目是与提高石油采收率相关的小型开发项目。预计未来中国CCUS项目规模将大幅增长。” 《报告》指出,这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如今中国许多的CCUS项目已经或即将实现商业化,其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创造条件来支持利益相关方大规模投资建设CCUS设施,尤其是作为工业脱碳解决方案的CCUS设施。为此,《报告》建议,在产业集群和港口扩大CCUS应用。 据IEA估计,中国电力行业和重工业45%的碳排放距离潜在碳封存地点不超过50公里,65%不超过100公里。在排放量较高的企业及行业组成的产业集群附近建设CCUS设施将带来规模经济,提升大规模减排的可能性。 同时,深化碳市场建设也将促进CCUS项目的发展。《报告》认为,在一些弃煤难度大、成本高的产业中,CCUS可在碳价的支持下发挥减碳作用。 此外,《报告》还强调了加速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和燃料、利用低碳能源提升电气化水平等举措的重要性。预计到2060年,光伏发电和风电在中国电力系统中的占比将提升至80%,超过煤炭,成为最大的电力来源。 玛丽卡·伊诗瓦然表示,全球正在努力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气候目标,中国对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碳目标确实极具挑战,但这也将助力中国成为全球低碳制造业的领导者。通过较早的行动和系统化布局,中国不仅改善了国内环境、促进社会进步,还将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重要而积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