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氢能:2024年亏损扩大至2.1亿元》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4-01
  • 3月28日,国富氢能发布2024年度业绩公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59亿元,下降12.2%;归母净亏损2.1亿元,较2023年的7330万元亏损显著扩大。

    据业绩公告显示,国富氢能集团收益主要来自销售其四大类主要产品:(1) 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及相关产品;(2) 加氢站设备及相关产品;(3) 氢气液化及液氢储运设备; (4) 水电解制氢设备及相关产品。

    集团毛利较2023减少约50.8% ,其主要原因是部分产品的整体售价下降,液氢设备在2024 财年并无确认销售收益,导致氢气液化及液氢储运设备的毛利减少。此外 2024 财年售出的大部分水电解制氢设备为小规模试验产品,导致产生大额劳工及生产开支。

    集团收入主要来自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商销售氢燃料电池电堆及向下游制造商销售氢燃料电池系统。据悉,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氢燃料电池行业仍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而且行业正经历从 “政策示范驱动型” 向 “场景商业化驱动型” 转变的适应性调整,短期内市场销量面临压力,对市场推广及项目落地的节奏产生了影响,公司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的销量下滑;以及公司产品的迭代更新和新产品应用场景的拓展,导致了短期内经营业绩的波动调整。

    公告显示,尽管2024财年的收益减少,但公司将围绕技术提升、人才培养和体系建设、商业模式创新、规模化经营等方向,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并推动氢能产业的规模化与商业化进程。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于2024年11月15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业务涵盖氢能装备制造、储运、应用等环节。

  • 原文来源:https://news.bjx.com.cn/html/20250328/1434550.shtml
相关报告
  • 《2030年前欧盟扩大氢能产业需耗资4300亿欧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6-05
    • 贸易体欧洲氢能组织(Hydrogen Europe)6月2日表示,2030年前扩大欧盟氢能产业将耗资大约4300亿欧元(4800亿美元),其中包括大约1450亿欧元的公共支持。 欧盟委员会表示,投资氢能产业将有助于欧盟在2050年前实现气候中和,也将有助于在冠状病毒疫情大流行封锁后启动欧盟经济。 欧洲氢能组织代表其93家成员公司首席执行官在一封致欧盟专员的信中表示:“我们准备大规模投资氢能的使用。” 这些成员公司包括法国液化空气公司、BP、德国戴姆勒公司、法国电力公司、西班牙Enagas公司、法国Engie集团、比利时Fluxys公司、荷兰Gasunie公司、法国GRTgaz公司、英国ITM Power公司、德国Ontras公司、荷兰鹿特丹港、意大利Snam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德国Uniper公司、瑞典Vattenfall公司和奥地利Verbund公司。 成员公司首席执行官们一致支持欧盟委员会计划在6月晚些时候启动一个公私公司合作的清洁氢能联盟,旨在帮助启动欧盟成员国国内清洁氢能的生产和使用。 这个清洁氢能联盟将联合政府、机构和行业合作伙伴,类似于2017年成立的欧洲电池联盟。(李峻 编译自 能源转型)
  • 《我国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2000亿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05
    • 去年,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大增超四成;光伏产品出口连续4年超过2000亿元。在产业高歌猛进发展的同时,光伏企业也面临供需失衡、利润萎缩问题。业界专家分析,今年光伏市场需求仍具韧性,供给侧改革将成为行业发展关键词。 中国光伏产业竞争力领跑全球 从过去的原材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显著的竞争力,短短十几年间,光伏已成为我国自主可控的优势产业,在制造业规模、技术水平、产业体系等方面领跑全球。 1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数据表明,我国光伏新增装机的势头非常迅猛。 作为出口走俏的“新三样”之一,光伏是我国绿色贸易领跑全球的代表。近日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光伏产品已连续4年出口超过2000亿元。 但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作为光伏组件核心部分的太阳能电池价格持续下探。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中国出口太阳能电池77.9亿个,同比增长38.2%,但全年出口金额305.98亿美元,同比下滑30%。 太阳能电池出口量增价降,是当下行业深度调整的冰山一角。作为强周期行业,回顾光伏的发展历程,曾遭遇过2008年金融危机、2012年欧美“双反”冲击、2018年光伏补贴退坡三次周期调整。而当下,光伏正处在第四次周期调整过程中。 硅片和电池价格迎供需拐点 近日,多家光伏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隆基绿能预计去年净亏损82亿元至88亿元,通威股份预计亏损70亿元至75亿元左右。这两家企业都是光伏组件产业链的头部企业,2023年净利润均超百亿元,去年则由盈转亏。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光伏行业激烈竞争,反映出当前光伏组件产业链各主要环节的同质化问题。中金公司近日研报分析,高价格带来的高盈利刺激大量产能在2023年落地,而随着供需形势扭转,导致产业链价格从2022年底的高点开始震荡下跌,至2024年下半年价格已基本见底。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去年1至10月,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5%,硅片价格下滑超45%,电池组件价格下滑超25%。供需失衡致使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招投标市场屡屡出现超低价中标的情况。 2024年10月,光伏行业协会牵头16家企业举行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推动行业自律发展。工信部也大力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去年底今年初,光伏硅料、硅片、电池价格终于迎来供需拐点和价格反弹。 1月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的当周硅片价格显示,N型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涨至1.55元/片,涨幅达9.15%,这是近两年以来硅片价格的最大涨幅。 底部调整中优胜劣汰提速 “行业发展好的时候,企业都往里面砸资源。”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目前光伏所面临的正是行业周期问题,底部调整将会加快优胜劣汰。 “光伏行业供给侧拐点已至,全球需求增长仍具韧性。”华福证券最新研报认为,从供给方面看,当前行业减产、反内卷等自律共识已形成,供给侧改革预计贯穿2025年全年,有望助力行业尽快走出供给过剩的困境。 展望2025年,晶科能源表示,随着光伏产业持续深度调整,缺乏竞争力的产能面临快速出清。在行业自发性调整下,产业链价格已出现企稳信号,行业供需关系有望加速再平衡。 展望未来,光伏技术迭代升级可能成为解决同质化问题的抓手。业界判断,未来几年,光伏行业将迎来更多技术创新和突破,转换效率更高的BC技术电池、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等有望成为市场主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