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发布21项氢能行标制修订计划》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6
  • 8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下达2024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

    根据国家能源局2024年标准化工作安排,本次下达2024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定计划(共计774项)、标准修订计划(共计422项)及外文版翻译计划(共计49项)。其中氢能产业相关行业标准共计21项,包含19项制定计划和2项修订计划。详情如下所示:一、2024 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定计划项目

    1、项目编号:能源20240001标准项目名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膜电极边框材料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方法

    完成年限:2025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委会

    主要起草单位:山东同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山东国创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等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密封边框材料测试方法的术语和定义、电堆密封边框拉伸性能、气体透过性、耐酸溶液性能测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密封边框测试,其他燃料电池可参照使用。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明确了电堆密封材料拉伸应力应变性能、气体透过率、玻璃化转变温度、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180°剥离强度、耐酸性溶液性能和酸性溶液中离子析出量测试方法。2、项目编号:能源20240043标准项目名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固定式发电系统 性能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方法

    完成年限:2025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能源行业高温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适用于10kW以上固定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本标准规定了10kW以上大功率固定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主要性能测试项目有:系统启动时间测试方法、燃料消耗测试方法、额定输出功率测试方法、电效率测试方法、尾气排放气体浓度测试方法、衰减率测试方法、电能质量测试测试方法。3、项目编号:能源20240044标准项目名称: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 单电池和电池堆性能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方法

    完成年限:2025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能源行业高温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等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平板式、管式、扁管式等不同类型的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单电池和电池堆测试。本标准描述了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单电池和电池堆动态性能测试方法、参数和测试报告。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测试系统组成及功能、测试总则、功率测试、不同模式下电流—电压特性测试、反应条件敏感性测试、制氢/发电能量转换效率测试、SOFC/SOEC循环测试、电池和电堆动态响应特性、暂停或终止测试等。4、项目编号:能源20240045标准项目名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单电池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方法

    完成年限:2025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能源行业高温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术语,单电池组装及相关测试方法,包括测试系统组成及功能、测试总则、电流-电压特性测试、性能与燃料利用率相关性测试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稳定性测试、热循环性能测试、暂停或终止测试,以及测试报告。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结构类型的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性能测试。

    主要技术内容: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测试系统组成及功能;5、测试总则;6、单电池性能及其稳定性测试 ;7、暂停或终止测试;8、 测试报告;9、附录参考文献。5、项目编号:能源20240246标准项目名称:氢电耦合系统调试规范

    标准类别:工程建设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由水电解制氢系统、储氢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等所组成的氢电耦合系统分系统调试及整站联合调试。本文件规定了氢电耦合系统调试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分系统、整站联合调试以及试运行等技术要求。6、项目编号:能源20240247标准项目名称:氢电耦合系统启动验收规范

    标准类别:工程建设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由水电解制氢系统、储氢系统、燃料电池系统所组成的氢电耦合系统启动验收。本文件规定了氢电耦合系统启动验收准备、验收内容、启动验收试验、试运行与交接等要求。7、项目编号:能源20240248标准项目名称:氢电耦合系统运行维护规范

    标准类别:管理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由水电解制氢系统、储氢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等所组成的氢电耦合系统运行与维护要求。本文件规定了氢电耦合系统设备运维的基本要求(人员要求、安全要求、设备和环境要求、文件要求、环境保护要求)、运行要求(一般要求、设备巡视、设备异常运行和故障处理、设备运行分析)和维护要求。8、项目编号:能源20240249标准项目名称:氢燃料电池移动应急电源发电系统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产品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类型,三相交流端口电压等级为10kV以下的移动式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检测、运行、维护和检修,其他电压等级的移动式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可参照执行。本文件规定了移动式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基本功能、电气性能、电磁兼容、安全性能、外观及机械要 求、接口、车辆厢体及辅助系统等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编码、正常工作环境、检验规则、标志、运输和贮存等。9、项目编号:能源20240250标准项目名称:新能源制氢一体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

    标准类别:方法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设计分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 考克利尔竞立(苏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各类型能源单位、用能主体及相关项目建设单位开展新能源制氢调度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本文件规定了新能源制氢一体化控制系统的适用场景类型、系统构成、技术要求、功能要求、逻辑架构及控制要求。10、项目编号:能源20240251标准项目名称:氢能行业数据报送接口规范

    标准类别:标准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国氢中联氢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苏州中欧氢能技术创新中心,国能数智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氢能行业数据的报送流程、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等。适用于国家、省级和市级氢能信息平台数据库的建设,适用于国家、省级和市级氢能产业数据数据共享、交互及利用。适用于为拟建、在建与建成的氢能项目提供统一的数据报送接口标准。11、项目编号:能源20240251标准项目名称:氢能行业数据报送接口规范

    标准类别:标准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国氢中联氢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苏州中欧氢能技术创新中心,国能数智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氢能行业数据的报送流程、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等。适用于国家、省级和市级氢能信息平台数据库的建设,适用于国家、省级和市级氢能产业数据数据共享、交互及利用。适用于为拟建、在建与建成的氢能项目提供统一的数据报送接口标准。12、项目编号:能源20240284标准项目名称: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环保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中环格亿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以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炭)电池、钠离子电池、水电解制氢/燃料电池为储能载体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本文件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原则、方法、重点以及监测因子、验收调查技术要求等内容。13、项目编号:能源20240287标准项目名称:储能电站测量技术监督规程

    标准类别:管理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铅酸(炭)电池、液流电池、水电解制氢/燃料电池、压缩空气、飞轮、超级电容为载体的储能电站的测量专业技术监督管理。本文件规定了储能电站测量技术监督的项目、内容及相应的技术要求。14、项目编号:能源20240288标准项目名称:储能电站绝缘技术监督规程

    标准类别:管理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电化学储能、燃料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各类储能电站绝缘技术监督。本文件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燃料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各类储能电站绝缘技术监督的原则、项目、范围、内容、技术要求等。15、项目编号:能源20240435标准项目名称: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工程设计规程

    标准类别:工程建设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省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制氢容量在100Nm3/h及以上的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的工程设计。

    主要技术内容:基本规定、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水电解制氢系统、储存系统、电气设备及系统、仪表与控制系统、水工设施及系统、水处理设备及系统、建筑结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消防、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等。16、项目编号:能源20240436标准项目名称:电力制氢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标准类别:工程建设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适用范围:适用于电力制氢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

    主要技术内容:基本规定、总论、工艺系统、总图、建筑与结构、给水排水、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电气与通信、自动控制与仪表、消防、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节能设计、组织机构与定员、工程概算、设计图纸等。17、项目编号:能源20240437标准项目名称: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标准类别:工程建设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等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适用范围:适用于并网型或离网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项目经济评价工作。

    主要技术内容:基本规定、财务评价、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方案经济比选等。18、项目编号:能源20240449标准项目名称:输氢管道材料氢相容性评价导则

    标准类别:方法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2)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2)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管网集团(新疆)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大无缝钢管有限公司、宝钢中央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山西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伯肯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建纯氢、掺氢输送管道材料的氢相容性评价,已有天然气管道改掺氢输送可参照实施。本文件规定了输氢管道用材料的氢相容性评价的程序,规定了材料氢相容性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前期准备、常规性能评价、专项技术评价、附加性能评价等技术要求。19、项目编号:能源20240450标准项目名称:氢气输送管道用钢板

    标准类别:产品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2)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2)

    主要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规定了氢气输送管道用钢板的牌号表示方法、订货内容、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二、2024 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修订计划项目

    20、项目编号:能源20240826标准项目名称: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规范

    标准类别:方法

    完成年限:2025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油气储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适用范围:陆上钢质输气管道系统的完整性管理,涵盖规划及建设阶段、运行阶段、废弃管理。包括线路、站场及附属设施;输送介质为天然气,拟考虑纳入掺氢、氢气、二氧化碳、乙烷气体输送管道等(该部分范围需要在修订启动与各参编方讨论确定)。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输气管道的规划、设计、施工、试运行、运行、废弃等阶段,以及各阶段数字化管理要求。主要技术内容初步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完整性管理程序、规划及建设阶段完整性管理、运行阶段完整性管理、废弃管理等,更细的内容在修订策划阶段提出。修订目标:内容全面完整、可操作性强、与现行标准之间的规定协调统一。21、项目编号:20241125标准项目名称:核电厂供氢、供氮、供氧、供二氧化碳系统的设计要求

    标准类别:方法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核电发展中心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能源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压水堆、小堆、快堆核电厂氢气的生产贮存及分配系统、氮气贮存和供应系统、核岛氮气分配系统、氧气供应系统以及二氧化碳贮存和供应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系统的功能要求、系统参数、系统的设计要求、安全和抗震等级、设备的设计要求以及设备的布置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压水堆、模块化小堆、快堆核电厂供氢、供氮、供氧、供二氧化碳系统的设计。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3918.shtml
相关报告
  • 《【国家能源局】发布21项氢能行标制修订计划》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08-14
    • 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下达2024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 根据国家能源局2024年标准化工作安排,本次下达2024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定计划(共计774项)、标准修订计划(共计422项)及外文版翻译计划(共计49项)。其中氢能产业相关行业标准共计21项,包含19项制定计划和2项修订计划。详情如下所示: 一、2024 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定计划项目 1、项目编号:能源20240001 标准项目名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膜电极边框材料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方法 完成年限:2025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委会 主要起草单位:山东同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山东国创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等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密封边框材料测试方法的术语和定义、电堆密封边框拉伸性能、气体透过性、耐酸溶液性能测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密封边框测试,其他燃料电池可参照使用。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明确了电堆密封材料拉伸应力应变性能、气体透过率、玻璃化转变温度、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180°剥离强度、耐酸性溶液性能和酸性溶液中离子析出量测试方法。 2、项目编号:能源20240043 标准项目名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固定式发电系统 性能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方法 完成年限:2025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能源行业高温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适用于10kW以上固定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本标准规定了10kW以上大功率固定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主要性能测试项目有:系统启动时间测试方法、燃料消耗测试方法、额定输出功率测试方法、电效率测试方法、尾气排放气体浓度测试方法、衰减率测试方法、电能质量测试测试方法。 3、项目编号:能源20240044 标准项目名称: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 单电池和电池堆性能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方法 完成年限:2025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能源行业高温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等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平板式、管式、扁管式等不同类型的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单电池和电池堆测试。本标准描述了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单电池和电池堆动态性能测试方法、参数和测试报告。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测试系统组成及功能、测试总则、功率测试、不同模式下电流—电压特性测试、反应条件敏感性测试、制氢/发电能量转换效率测试、SOFC/SOEC循环测试、电池和电堆动态响应特性、暂停或终止测试等。 4、项目编号:能源20240045 标准项目名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单电池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方法 完成年限:2025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能源行业高温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术语,单电池组装及相关测试方法,包括测试系统组成及功能、测试总则、电流-电压特性测试、性能与燃料利用率相关性测试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稳定性测试、热循环性能测试、暂停或终止测试,以及测试报告。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结构类型的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性能测试。 主要技术内容: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测试系统组成及功能;5、测试总则;6、单电池性能及其稳定性测试 ;7、暂停或终止测试;8、 测试报告;9、附录参考文献。 5、项目编号:能源20240246 标准项目名称:氢电耦合系统调试规范 标准类别:工程建设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由水电解制氢系统、储氢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等所组成的氢电耦合系统分系统调试及整站联合调试。本文件规定了氢电耦合系统调试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分系统、整站联合调试以及试运行等技术要求。 6、项目编号:能源20240247 标准项目名称:氢电耦合系统启动验收规范 标准类别:工程建设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由水电解制氢系统、储氢系统、燃料电池系统所组成的氢电耦合系统启动验收。本文件规定了氢电耦合系统启动验收准备、验收内容、启动验收试验、试运行与交接等要求。 7、项目编号:能源20240248 标准项目名称:氢电耦合系统运行维护规范 标准类别:管理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由水电解制氢系统、储氢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等所组成的氢电耦合系统运行与维护要求。本文件规定了氢电耦合系统设备运维的基本要求(人员要求、安全要求、设备和环境要求、文件要求、环境保护要求)、运行要求(一般要求、设备巡视、设备异常运行和故障处理、设备运行分析)和维护要求。 8、项目编号:能源20240249 标准项目名称:氢燃料电池移动应急电源发电系统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产品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类型,三相交流端口电压等级为10kV以下的移动式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检测、运行、维护和检修,其他电压等级的移动式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可参照执行。本文件规定了移动式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基本功能、电气性能、电磁兼容、安全性能、外观及机械要 求、接口、车辆厢体及辅助系统等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编码、正常工作环境、检验规则、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9、项目编号:能源20240250 标准项目名称:新能源制氢一体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 标准类别:方法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设计分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 考克利尔竞立(苏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各类型能源单位、用能主体及相关项目建设单位开展新能源制氢调度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本文件规定了新能源制氢一体化控制系统的适用场景类型、系统构成、技术要求、功能要求、逻辑架构及控制要求。 10、项目编号:能源20240251 标准项目名称:氢能行业数据报送接口规范 标准类别:标准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国氢中联氢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苏州中欧氢能技术创新中心,国能数智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氢能行业数据的报送流程、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等。适用于国家、省级和市级氢能信息平台数据库的建设,适用于国家、省级和市级氢能产业数据数据共享、交互及利用。适用于为拟建、在建与建成的氢能项目提供统一的数据报送接口标准。 11、项目编号:能源20240251 标准项目名称:氢能行业数据报送接口规范 标准类别:标准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国氢中联氢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苏州中欧氢能技术创新中心,国能数智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氢能行业数据的报送流程、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等。适用于国家、省级和市级氢能信息平台数据库的建设,适用于国家、省级和市级氢能产业数据数据共享、交互及利用。适用于为拟建、在建与建成的氢能项目提供统一的数据报送接口标准。 12、项目编号:能源20240284 标准项目名称: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环保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中环格亿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以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炭)电池、钠离子电池、水电解制氢/燃料电池为储能载体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本文件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原则、方法、重点以及监测因子、验收调查技术要求等内容。 13、项目编号:能源20240287 标准项目名称:储能电站测量技术监督规程 标准类别:管理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铅酸(炭)电池、液流电池、水电解制氢/燃料电池、压缩空气、飞轮、超级电容为载体的储能电站的测量专业技术监督管理。本文件规定了储能电站测量技术监督的项目、内容及相应的技术要求。 14、项目编号:能源20240288 标准项目名称:储能电站绝缘技术监督规程 标准类别:管理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电化学储能、燃料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各类储能电站绝缘技术监督。本文件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燃料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各类储能电站绝缘技术监督的原则、项目、范围、内容、技术要求等。 15、项目编号:能源20240435 标准项目名称: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工程设计规程 标准类别:工程建设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省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制氢容量在100Nm3/h及以上的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的工程设计。 主要技术内容:基本规定、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水电解制氢系统、储存系统、电气设备及系统、仪表与控制系统、水工设施及系统、水处理设备及系统、建筑结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消防、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等。 16、项目编号:能源20240436 标准项目名称:电力制氢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标准类别:工程建设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适用范围:适用于电力制氢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 主要技术内容:基本规定、总论、工艺系统、总图、建筑与结构、给水排水、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电气与通信、自动控制与仪表、消防、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节能设计、组织机构与定员、工程概算、设计图纸等。 17、项目编号:能源20240437 标准项目名称: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标准类别:工程建设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标准化专家组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等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适用范围:适用于并网型或离网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项目经济评价工作。 主要技术内容:基本规定、财务评价、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方案经济比选等。 18、项目编号:能源20240449 标准项目名称:输氢管道材料氢相容性评价导则 标准类别:方法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2)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2)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管网集团(新疆)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大无缝钢管有限公司、宝钢中央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山西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伯肯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建纯氢、掺氢输送管道材料的氢相容性评价,已有天然气管道改掺氢输送可参照实施。本文件规定了输氢管道用材料的氢相容性评价的程序,规定了材料氢相容性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前期准备、常规性能评价、专项技术评价、附加性能评价等技术要求。 19、项目编号:能源20240450 标准项目名称:氢气输送管道用钢板 标准类别:产品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2)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2) 主要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规定了氢气输送管道用钢板的牌号表示方法、订货内容、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二、2024 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修订计划项目 20、项目编号:能源20240826 标准项目名称: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规范 标准类别:方法 完成年限:2025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油气储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适用范围:陆上钢质输气管道系统的完整性管理,涵盖规划及建设阶段、运行阶段、废弃管理。包括线路、站场及附属设施;输送介质为天然气,拟考虑纳入掺氢、氢气、二氧化碳、乙烷气体输送管道等(该部分范围需要在修订启动与各参编方讨论确定)。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输气管道的规划、设计、施工、试运行、运行、废弃等阶段,以及各阶段数字化管理要求。主要技术内容初步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完整性管理程序、规划及建设阶段完整性管理、运行阶段完整性管理、废弃管理等,更细的内容在修订策划阶段提出。修订目标:内容全面完整、可操作性强、与现行标准之间的规定协调统一。 21、项目编号:20241125 标准项目名称:核电厂供氢、供氮、供氧、供二氧化碳系统的设计要求 标准类别:方法 完成年限:2026年 标准化管理机构:中国核电发展中心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能源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压水堆、小堆、快堆核电厂氢气的生产贮存及分配系统、氮气贮存和供应系统、核岛氮气分配系统、氧气供应系统以及二氧化碳贮存和供应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系统的功能要求、系统参数、系统的设计要求、安全和抗震等级、设备的设计要求以及设备的布置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压水堆、模块化小堆、快堆核电厂供氢、供氮、供氧、供二氧化碳系统的设计。 原文链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24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网站 (nea.gov.cn)  
  • 《国家能源局发布重要指导意见!》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23
    •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加快推进国家级电力应急力量建设。国家能源局细化明确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研究中心建设节点、能力标准、保障要素等要求,推动建成7个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2个研究中心并形成实战能力,不断提升跨区跨企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协同作战能力。 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各派出机构,全国电力安委会各企业成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提升电力设施设备抢修恢复和电力应急保障能力,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现就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健全电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一)健全指挥体制。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属地为主、分工负责的原则,完善国家指导协调、地方属地指挥、企业具体负责、社会各界参与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电力应急指挥机制。 (二)落实各方责任。国家能源局负责电力突发事件应对的指导协调和组织管理工作,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负责指导、协调辖区内电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地方电力管理部门要将电力应急纳入本地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完善指挥协调机制,牵头做好本行政区域电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综合协调;电力企业要服从电力应急工作的统一指挥,具体实施电力应急监测预警、抢修恢复等工作。 (三)强化协同配合。国家能源局负责国家层面电力应急工作的总体协调,推动建立电力应急部际协作机制和跨区域协同机制,健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及联合处置机制。国家能源局有关区域派出机构根据授权,负责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应急工作的具体协调。 二、进一步完善电力应急政策标准体系 (四)推进电力应急政策文件制修订。国家能源局完善电力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队伍调用、重要用户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等电力应急制度规范,加强相关文件宣贯落实,为灾害事故预防、应急事件处置和电力应急保障等提供政策依据和保障。 (五)推动电力应急标准体系建设。相关单位要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民生电力保障需求等新形势、新情况,研究制定电力应急精准勘灾、灾损评估、快速救援等技术标准,不断完善电力应急标准体系。鼓励社会团体制定应急产品及服务类团体标准。 三、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力量建设 (六)加快推进国家级电力应急力量建设。国家能源局细化明确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研究中心建设节点、能力标准、保障要素等要求,推动建成7个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2个研究中心并形成实战能力,不断提升跨区跨企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协同作战能力。 (七)推动省、市、县级电力应急力量建设。地方电力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区域电力企业情况和电力设施设备规划布局,深入分析电力突发事件风险,落实“专兼结合、平急结合、精干有效”的省、市、县三级电力应急力量。重点推进电力企业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基层灾害应急避险能力。 (八)落实电力企业应急力量常态化编组。各级电力企业要针对可能面临的电力突发事件和应急需求,明确“平时”应急专兼职队伍编组,定人、定岗、定责,落实电力应急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应急处置培训演练,与国家和地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建立协同机制,不断提高电力突发事件快速处置能力。 (九)注重发挥电力应急专家库作用。相关单位要建立电力应急专家遴选、管理、使用等机制,加强国家和地方电力应急专家库管理,在电力应急体系规划、电力应急预案编制、电力应急演练组织、电力应急能力评估、电力应急抢险和风险隐患排查中充分发挥专家支撑作用。 四、进一步提升电力应急监测预警和风险管控能力 (十)加强监测预警。地方电力管理部门要指导电力企业健全完善与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林草、地震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综合研判气象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地震地质灾害以及多灾种叠加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因素,采用有效途径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十一)强化风险管控。电力企业要加强大面积停电风险因素分析,强化对电力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各类外部因素及水电站大坝状态的安全风险评估,利用情景构建等手段逐一排查安全风险隐患,不断优化电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电力安全风险隐患底数清、动态明,重大风险可控、在控。 (十二)落实信息报送要求。各单位要进一步畅通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对电力系统影响信息的报送渠道、规范信息报送要求、细化信息报送内容,聚焦民生供电保障,提高信息报送的敏感性、主动性和时效性。杜绝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等行为。 五、进一步完善电力应急预案体系 (十三)增强电力应急预案的实用性。相关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加快修订《国家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研究制定巨灾应急预案,推进省、市、县、企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全覆盖和有效衔接。电力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电力应急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推进电力应急预案表格化、数字化、简约化,不断提升电力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十四)提高电力应急演练的实战化。各单位要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桌面推演、沙盘推演和综合演练方式,积极开展非剧本式、无脚本化随机场景电力应急演练。国家能源局选取重点区域定期组织开展大面积停电应急救援演练;省、市级电力管理部门及省级以上电力企业,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电力应急综合演练或桌面、沙盘推演,探索积累超大特大型城市电力应急处置经验。 (十五)加强电力应急培训的针对性。电力企业要健全电力应急培训管理制度,完善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针对应急指挥、应急救援等不同人员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次、分类别、全方位开展培训。依托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探索创新电力应急“线下+线上”融合培训方式,按照每年三分之一滚动培训模式,力争每三年完成一次电力行业应急人员培训全覆盖。 六、进一步增强电力应急抢修恢复能力 (十六)提升电力应急抢修恢复能力。相关单位要加强灾损评估、抢修计划等信息化手段运用,快速掌握电力设施受损程度和影响范围,科学合理制定抢险救援、抢修恢复计划。建立电力应急快速反应机制,提高电力应急过程中灾情统计上报、综合研判、方案制定、队伍调用、物资调配各环节反应速度。针对重要基础设施损毁情形,提前梳理备品备件、交通运输等薄弱环节,坚持“一设备一方案”提前制定抢修恢复方案。 (十七)提升重要用户电力自保能力。国家能源局出台重要电力用户认定及其自备应急电源监督管理办法,各级电力管理部门加强重要电力用户统一认定管理,督促重要电力用户按照规定配置、使用、维护自备应急电源,加强对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的检查指导,着力提高重要电力用户应对涉电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八)提高电力应急物资储备水平。电力企业要加强电力应急装备和重要设备备品备件储备,针对性优化电力应急专用物资的品种、规模、结构、布局。进一步规范应急物资和装备维护管理,提升电力应急物资全程监管、统一调拨、动态追溯等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健全灵活机动的储备运行机制,及时更新换代。 七、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科技创新和装备配备 (十九)推动电力应急技术创新。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研究中心及相关科研院所、高校资源,开展多种方式的项目合作,加强高效实用的电力应急前沿技术研究。强化电网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范、救援处置与保障、灾害应对仿真推演、灾损快速感知、智慧辅助决策等应急关键技术研发,加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推进构建智慧应急体系,提高电力应急科技支撑水平。 (二十)推进电力应急产业发展。各单位要加快各类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向电力应急领域转移转化,鼓励和支持先进电力应急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构建完善电力应急产业链,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打造电力应急产业发展集群。针对极端自然灾害等威胁,立足最复杂困难情况,加强对电力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空中支援装备、快速抢修装备、大容量应急电源等关键装备的应用。 (二十一)加强先进电力应急装备配备。各单位要加强电力应急亟需的指挥、通信、供电、照明、后勤等装备配备,从数量、种类、容量、地域等方面合理规划。建立全国和分区域电力应急装备台账,动态掌握装备数量质量情况。定期分析应急装备配备情况,鼓励电力应急装备在不同企业之间、企业与地方之间的共享互用。 (二十二)加快电力应急指挥手段建设。相关单位要加快推进各级电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指导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建设极端条件下保底指挥通信手段,努力实现各级电力应急指挥机构与电力应急力量之间的互联互通。 八、进一步强化电力应急评估保障体系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国家能源局强化电力应急体系顶层设计和国家级电力应急力量规划建设;地方电力管理部门会同派出机构加强本地区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组织省—市—县三级电力应急力量规划建设;电力企业严格落实电力应急体系建设要求,建强电力应急力量、配强电力应急装备、完善电力应急预案,有效遂行电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任务。 (二十四)加强相关保障。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激励保障制度,保证电力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开展。要加强电力应急经费投入和保障,将电力应急预案修编、处置救援、演练培训、装备物资配套、技术研发创新所需经费纳入财务预算优先安排。要加强电力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为电力应急工作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撑。 (二十五)加强应急评估。各单位要深入推动《电力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管理办法》落实,加强电力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全方位提高应急水平。建立电力应急处置后评估及反馈机制,提升电力企业与重要用户科学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原电监会《关于加强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电监安全〔2009〕60号)在本文印发之日同时废止。 国家能源局 2025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