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E斥资1亿美元建立能源-海水淡化中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05
  • 12月13日,美国能源部(DOE)宣布拨款1亿美元建立一个能源-海水淡化中心 ,旨在研发低能耗低成本海水淡化处理技术,实现对来源丰富的非常规水资源(如海水、微咸水、工业卤水)的高效经济淡化处理,以应对水资源缺乏挑战,满足美国对安全、经济水资源的可持续需求。能源和水是相互关联的系统。一方面,提取、处理和输送水资源需要能量。另一方面,水用于能源生产和发电的多个阶段,从为生物燃料作物灌溉到为热电发电厂提供冷却水。在全球范围内,淡水和能源短缺是一个重大的人文和经济挑战,并影响到社会所有部门。因此需要开发相关技术实现高效经济海水淡化。能源-海水淡化中心着重关注四大技术主题,包括:材料研发、新工艺研发、建模和仿真工具、综合数据和分析。具体参见表1。

    表1 能源-海水淡化中心四大技术主题具体内容
    技术主题 项目描述
    材料研发 •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抗污染的改良膜,用于管道、储罐和泵的无腐蚀、能够承受更高压力并提供更低摩擦系数的新材料

    •开发下一代低成本的热交换器材料,以及能够减少热交换器表面化学结垢的新材料

    •立体卷对卷加工、智能制造、电镀技术、3D制造等技术来开发更轻、更坚固、更持久材料,减少腐蚀和结垢的产生

    新工艺研发 •从分子水平了解非传统水源的结构和组分的复杂性,为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处理非传统水源提供理论依据

    •净水系统中使用的传感器和控制器所需的先进技术,实现对净化处理过程的污染物水平和类型、温度、压力和其他操作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收集

    模拟和仿真工具 •开发用于模拟淡化处理过程的多尺度模型来预测处理技术的性能并提出优化技术方法

    •开发多尺度水淡化处理系统模型,获得相关海水淡化处理系统的模拟实验参数,用以理解和描述复杂处理系统的特性和行为,为下一步的系统优化提供指导

    综合数据和分析 •开发必要的实验数据信息收集、研究和分析工具

    •通过数据分析跟踪技术性能指标( 能效、水淡化效率、成本等),并识别分析新材料、新技术存在的性能差距,指导下一步的研发

相关报告
  • 《DOE资助2100万美元支持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研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9-19
    • 6月19日,美国能源部(DOE)宣布资助2100万美元支持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技术研发项目 ,旨在加快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技术的创新突破,降低光热海水淡化的成本,其中低容量、高盐度水(如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中的卤水)淡化处理成本降至1.5美元/每立方米,大容量、低盐度的海水或者市政盐水淡化处理成本降至0.5美元/立方米,从而加快该技术的商业化。本次资助着重关注四大主题,包括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技术创新、低成本的太阳热能收集和存储技术、集成的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系统和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过程的分析工具开发,具体内容参见表1。 表1 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技术14个研究项目内容 主题 研究内容 资助金额/ 万美元 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技术创新 (1)开发基于陶瓷膜的太阳能膜蒸馏海水淡化技术,并在太阳能热测试床上解决该技术市场化进程中传热传质高效化、干燥化、模块化和净化等方面的难题; (2)开发一种新型高效、零排放的多级吸附蒸馏的海水淡化技术; (3)开发集成离子液体的正向渗透膜分离新型脱盐处理和水纯化技术,降低海水淡化系统的建造成本; (4)开发新型的增湿-除湿热驱动高效海水淡化零排放技术,使其成本达到传统的反向渗透海水淡化厂的水平; (5)通过铺设多层高导热率和导电率的材料,改进传统的膜蒸馏系统中的热传递性能,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太阳能海水淡化的效率; (6)研发并测试一款用于高温区域并可提高换热效率至150%的新式热交换器表面涂层,弥补现有涂层在200摄氏度以上易于出现结垢和腐蚀的缺陷; (7)开发超临界水净化处理技术,实现无腐蚀、无结垢的低成本海水淡化,将每立方水处理成本降低至1.5美元。 1080 低成本的太阳热能收集和存储技术 (1)优化太阳能集热海水淡化系统中热对流循环的性能,无流体工质泵入系统的条件下,利用两相热对流和高吸收率的纳米介质提高系统效率并简化海水淡化系统; (2)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将一种轻量化、低成本的集热器集成到带有储热子系统的整套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中; (3)开发与构建一套装有高效、低成本太阳能集热设备的蒸汽发生海水蒸馏系统,并搭载基于相变材料的储热子系统,并将处理系统平准化成本控制在1.5美分/千瓦时; (4)开发、搭建并测试一套可调度、可携带的低成本小规模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的原型机,将平准化成本控制在1.5美分/千瓦时以下,系统构建包含研发一套新型集成式混合抛物面聚光器(ICPC)和储热系统。 560 集成的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系统 (1)设计并搭建一套使用高效率、高持久性新型渗透膜的正渗透太阳能集热海水淡化系统,目标是相对现有技术降低40%的平准化成本; (2)开发与测试一种基于纳米光电子太阳能膜蒸馏(NESMD)的低成本海水淡化技术,使用多孔介质的光热膜在实现光热转化的同时也完成膜蒸馏高效淡化海水,并实现该技术的系统集成和中型规模的实验评估。 360 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过程分析工具开发 (1)开发一套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分析软件,来收集相关处理厂的数据模拟新建电厂运营情况,评估其技术经济性 100
  • 《DOE资助1亿美元推进第三批能源前沿研究中心建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15
    • 美国能源部(DOE)6月底宣布在2018财年向全美42个能源前沿研究中心(EFRCs)资助近1亿美元 ,旨在整合跨领域(不同学科)、跨机构(大学、国家实验室、非盈利研究组织)的研究人员智慧和资源,共同推进太阳能、核能、能源转换和存储、电子电力和计算机、清洁燃料和化学品、碳捕集等方面的能源基础前沿研究,保障美国能源安全,同时维持美国能源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本次资助的42个EFRCs每个都将获得200~400万美元不等的经费,开展的具体研究内容参见表1。 表1 DOE 1亿美元资助第三批能源前沿研究中心 中心名称 研究内容 材料量子相干研究中心 开展纳米材料量子相干的非线性效应研究,了解其作用机理,实现对其量子相干性的调控,推进量子信息科学的进步 热力学极限光学研究中心 通过对有序结构材料的光子流、电子流和声子流的调控实现对光子运动的调控,从而开发新型的能源转换系统 非常规油气形成中水-碳氢化合物-岩石三者界面的机械应力控制中心 探索页岩中非平衡的化学与物理作用过程的基本原理,为提高页岩油气的开采效率积累理论知识 气体分离中心 开发能够用于多种关键气体分离的气体分离膜 先进的充电技术中心 利用多尺度材料的合成过程将新型化学材料整合到电池材料和系统中,改善电池充电性能 纳米电子系统中的自旋与量子热输运研究中心 了解纳米材料的自旋、电荷与晶格间的相互作用和对量子材料与异质结构的作用,探索控制自旋与能量传输的新机理 高能效神经计算量子材料开发中心 基于纳米氧化物、磁性多层膜和纳米激光等量子材料开发高能效、高容错的神经计算 有机无机半导能源研究中心 通过对材料自旋、电荷及光-物质相互作用的控制,来提升有机-无机钙钛矿光电器件性能 下一代材料设计中心 提升设计和探索新功能的材料速度,将亚稳态引入材料设计中,并预测可行的合成路径 能源催化中心 开发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实现将木质素生物质高效转化成高价值的化学品 分子体系磁性量子材料研究中心 借助分子体系磁性材料开发出革命性能的量子计算机、量子自旋电子器件和量子传感器 酸性气体诱发的能源材料变化控制和研究中心 深入探究酸性气体与材料的交互作用机理,以实现将酸性气体快速从材料中分离 拓扑半金属研究中心 利用拓扑半金属独特的物理光电特性开发红外光探测器、光捕获系统和量子电子器件 辐射热能传输中心 先进核燃料中光电子介质热量传输的精确建模和控制 能源水系统先进材料研究中心 了解与设计在固-液临界态下的吸收率、反应率和能量传输,从而提升水处理材料的性能 电解质-电极界面研究中心 设计与合成高导电性和强化学稳定性的固态电解质,用于下一代电化学储能 生物能源科学中心 基于仿生学开发高性能的软性材料 光诱导的氧化还原研究中心 利用光驱动实现高效的多电子的氧化还原过程,用于能源化学转化过程 介观尺度可持续催化研究中心 开发能够提升化学品催化转化过程能效和选择性的催化系统 纳米流体传输增强研究中心 通过研究单位数纳米通道内的流场流动与分子传输,获取提升湿法分离和化学净化过程效率的方法 量子材料研究中心 探索和了解在凝聚态材料的新特性及其对能源与信息技术的潜在影响 固态存储中离子电子作用精确控制研究中心 发展从原子尺度到介观尺度的科学理论,以提升3D固态储能技术性能 无机金属催化剂设计中心 从机理上探索能源科学相关的新型催化剂和提高催化性能相关的结构-功能关系 太阳能燃料的光电极设计研究中心 研发能够在太阳能驱动下实现高效光解水和CO2还原的催化剂 光化学研究中心 利用光捕捉和太阳能光电化学来实现前所未有的光诱导的交叉耦合反应器 反应堆粒子输运机理研究中心 开展核反应堆环境下材料的腐蚀与辐照损伤研究 熔盐研究中心 理解熔盐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为研究熔盐堆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量子计算研究中心 通过调控光子自由度、量子逻辑门、量子自旋特性的调控实现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碱性环境催化剂研究中心 理解催化剂在碱性环境下的反应机理、结构和动力学行为,推进碱性燃料电池技术进步 化学储能东北研究中心 从原子层面到宏观层面来探究电极在电池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能的演变过程 下一代合成中心 结合原位诊断与数据分析技术来审查、预测和控制功能材料的成型合成路径 介观尺度输运研究中心 从分子尺度到介观尺度深刻理解的材料输运特性,为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长寿命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奠定理论基础 储能电解质研究中心 深刻理解共晶溶剂与软性纳米颗粒的结构特性关系,为设计合成储能器件用电解质积累理论知识 复杂材料第一性原理研究中心 推进简单与复杂材料的电子结构计算理论 木质纤维素结构和形成研究中心 从纳米尺度到介观尺度尺寸来深刻理解植物细胞壁纤维素的形成机理 流体界面反应、结构和输运特性研究中心 理解纳米限域环境中液体电解质界面物理化学特性和电子传输特性,为提高含有液态界面的能源系统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能量耗散、缺陷研究中心 开发固溶体合金来控制在极限环境下的能量耗散和缺陷演化,用于设计开发抗高辐射的核设施材料 水与能源系统材料研究中心 研发用于净化或分离能源设备中相关的混合溶液的聚合渗透膜 人工材料与自然材料中的多尺度固、液界面特性研究中心 了解在自然结构、人工分层级、有序排列结构的流体和固体界面的物理化学特性 分子电子催化研究中心 通过精确控制电子与质子转移实现电能-化学键能高效转换 跨尺度合成科学中心 通过掌握自组装、自我修复材料组成单元调控,实现对材料特性的调谐 生物电传输和催化 在原子层面上探究生物催化驱动电化学能到化学键能转化的催化反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