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讯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使用案例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编译者:zhangmin
    发布时间:2021-02-03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正在给科技领域带来巨大的变化。人们在20年前的梦想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从制造厂的自动化系统到餐馆里的自助机器人,科技不断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作为问题解决者、伙伴和响应者为人类提供服务。如今,当人们与某家网站上的在线助理聊天时,通常以为是与客服交流,实际上却与聊天机器人聊天。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会止步于此。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正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当人们谈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时,其实并不特定用于某个行业。它们得到几乎所有行业和部门的青睐,例如国防、医疗保健、汽车、健身、教育、零售、制造业、游戏等。   可以肯定地说,人工智能机器和计算机将会积极管理大部分交易。这只是一个开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机器人技术必将在未来几年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数据在这些系统的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数据使这些机器能够自行学习。以下讨论一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人类的未来。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如今在哪里使用?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自动化任务的强大组合。近年来,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在机器人解决方案中,为以前的应用带来了学习能力和灵活性。尽管这两种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二者结合使用时效果很好。   1. 虚拟助手和聊天机器人   虚拟助手和聊天机器人以其惊人的自动化水平推动着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虚拟助手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模拟与人的对话。虚拟助理和聊天机器人被设计成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的功能来遵守自动规则。最近的技术进步显着提高了它们的性能,Siri、Google Assistant、Alexa都是虚拟助手的典型产品。   从回答诸如时间和天气之类的基本问题,虚拟助手将逐渐成为人们的得力助手。更好的是,它们可以与家中的家用电器设施完美融合。采用物联网技术,人们可以命令虚拟助手打开房屋中的灯具、空调、电视等电器。   2.农业机械   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最佳选择。几个世纪以来,由于环境污染、过度耕作、劳动力短缺以及人口增长,粮食供应链面临危机,它正威胁着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可以减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影响。有了自主无人机、自动驾驶农业机械等,农民可以花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创造可持续的农业收成。   Deere公司是一家着名的农业设备制造商,因其自动驾驶机械而广受欢迎。此外,它还通过引进自动杂草喷洒器扩大了其农业服务范围。该公司利用先进的机器人技术、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来区分农作物和杂草以进行清除。此外,大数据正在帮助农民种植出更好的作物。大数据催生了处方农业,它使用基于网络的工具来创建地图或处方,告诉农民在某些作物和地区需要施用多少肥料。   3. 自主飞行   自主飞行器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空中盘旋,同时避开障碍物快速移动。随着人工智能的引入,这些飞行器变得越来越智能。从鸟瞰图监视到安全监视、录像、救援任务等功能,无人机正在革新并取代许多工作岗位。计算机视觉在自动飞行中的应用包括障碍物检测、避免碰撞、自我导航,以及目标跟踪。   机器学习可以给自动驾驶飞行器的工作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在无人机捕捉实时数据的同时,还使用了机载智能系统,使其能够根据实时数据自己做出决策。   这些无人机可用于城市管理和智能城市,用于高级监视、快速面部识别或跟踪目标。它们对农业也非常有益,因为它们可以监测作物,检查土壤肥力,评估土壤成分,并帮助农作物生产。其他应用可能包括:   扫描或绘制房地产中建筑物的地形; 军事侦察或与敌人作战; 用于人员跟踪和面部识别。   4. 零售、购物和时尚   零售业近年来已经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中获益。人工智能正在帮助零售商通过数据分析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目标市场。因为数据是数字世界的新货币,它可以决定业务成败。而零售商正在使用预测分析来帮助根据销售数据预测客户行为。电子商务网站正在使用基于客户的区域搜索趋势、位置和搜索历史记录的建议。此外,像亚马逊公司根据过去的销售数据为顾客提供产品推荐。   人工智能还帮助零售商通过定制发送给潜在客户的信息来增强他们的在线商店。内容生成是一个乏味的过程,但是通过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生成(NLG),零售商可以向客户发送有针对性的信息和报价。   机器人已经被引入管理库存和销售区域,从而提供更精确的精度并削减成本。而在时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在供应链和时尚商店。从服装的分类到缝纫衣物,这些平凡而繁杂的任务都是由人工智能系统来完成的,并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快的速度。机器人可以轻松精确地缝合,还可以检测织物材料中的缺陷,从而确保质量。   5. 安全与监视   如今的机器人使用人工智能、远程传感器,高清摄像头以及快速的计算机处理程序满足不同需求,并提供了功能完善的安全系统。专家认为,机器人可以轻松地保护指定区域,它们可以使用地图软件来创建地理围栏。   这些机器人可以用来监视地面和建筑物内部情况。它们经过智能设计,使用GPS系统,可以轻松找到几厘米范围内的物体。所以当移动时知道自己的方位。他们可以每天用安全摄像头记录和存储数据。采用人工智能的安全系统是一个以高清摄像机为基础的自我监控系统。   最新的人工智能动力安全机器人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来识别进入建筑物的人员的身份,并创建一个目录,其中包含定期访问者或熟人。   6. 体育分析与活动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如今也应用在体育行业,以使体育比赛更精彩、更公平。体育活动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一种情感所系,更重要的是价值数百亿美元的产业。全球的体育组织和协会都在尽最大努力获得竞争优势,并使用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让体育爱好者有着更好的体验。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体能,发现队员的天赋。一些体育项目已经采用机器人裁判,而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观众在体育场找到座位。对于那些不想到体育活动现场的人来说,采用VR耳机可以获得这样的体验,人工智能也在帮助俱乐部和团队根据之前的数据制定策略。   以下是体育产业采用的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和措施:   智能应用程序和虚拟现实技术正在推动体育爱好者的参与度; 机器裁判很快将成为现实; 智能算法正在开发新游戏; 人工智能正在帮助团队管理和支持人员寻找新的明星球员; 人工智能正在协助俱乐部和球队保护其球员的健康。   7. 制造与生产   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实施,可以看到制造业和生产行业的发展。在制造业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原因是弥补劳动力不足,简化整个生产过程并提高效率。在以往,制造商需要花很多精力来管理任务系统。自从机器人接管以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人工智能通过使产品决策更迅速、更智能来帮助制造行业。这是一个定制产品的时代,人工智能正在帮助制造商收集有用的客户数据,这些数据用于做出基于产品的决策。此外,它还帮助制造工厂降低整体生产成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是制造业的未来。为了更好地了解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可以了解它们的用例:   基于需求的生产; 自动控制; 损害控制和快速维护; 产品设计和重新设计。   8. 游戏   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影响了计算机游戏的设计和玩法。人工智能正在帮助游戏开发人员创造新角色,并模仿人类的行为。人工智能在游戏中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和处理从玩家那里获得的数据。最重要的是,它使游戏开发者能够根据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来创建游戏。   人工智能算法的适应性和学习性允许创建真实自然的游戏环境。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游戏具有出色的图形展现。在以往,通常需要由数百名开发人员组成的团队来创建出色的图形,但是采用人工智能,其整个过程实现自动化,这节省了大量时间、资金和资源。   结论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是未来的驱动力。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人们将会看到基于人工智能惊人的技术发展。人工智能是关于数据的,一旦正确实施,人工智能将使用给定的数据使人们受益,从而使大多数流程自动化,并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轻松。
  • 快讯 十大AI应用领域:AI从未如此美好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编译者:zhangmin
    发布时间:2021-02-03
    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AI开始,AI的研究经历几次沉浮。在一次次的高潮和低谷的交替中,不可否认的是,AI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期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AI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智慧安防 据《2019-2023年智能安防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国内的安防市场在急剧增长,从12年的324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66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6%。 然而,智能安全已成为中国安防行业的发展趋势,其未来的比例将逐步增加。预计到2020年,中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预计该行业的发展前景。 完整的智能安防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门禁,报警和监控。常见的智能安防产品主要包括智能锁,气体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随着安全技术,电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的智能安防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 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和安全城市的建设。监控数量迅速增长,监控视频容量爆炸式增长,给存储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智能安全检测,异常情况识别,存储关键信息的提取,可以大大降低监控视频的存储要求,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智能安防行业技术在不断进步,智能产品的造价成本也在降低,以及我国居民安全意识的提高,中国智能安防市场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民用智能安防产品将成为智能安防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2、智能化工业 据埃森哲公司测算,到2035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制造业总增长值(GVA)增长近4万亿美元,年度增长率达到4.4%。而中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2018 年制造业增加值达 26.5 万亿元,占 GDP 总量的 29.4%。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曾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巨大,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刚刚越过曲线高峰处于狂热区,但是制造业真正应用到且效益非常高的场景比较少。除了制造业业务链冗长与复杂之外,AI技术的储存不足也是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裹足不前的原因之一。 3、智能医疗 信息网络条件下,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和传感器的运用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为人工智能医学运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不仅给医疗领域本身带来了一场新技术革命,更是具备了促进医疗服务模式改变的力量。人工智能在运营、预防、检查、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健康管理环节,以及药品研发、医疗器械生产等方面都有了不寻常的运用。 在医院运营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检测医疗支出中的浪费、欺诈和滥用行为,计算预约患者的到院率,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监测床位使用率,追踪药物和医疗设备状态等,为医院决策者提供更多的决策信息。 而在2020年刚开年,新冠肺炎病毒肆意入侵时,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并未起到绝对的作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说道:“在整个疫情防控中,全部是靠人工,也就是靠传统智慧和城市管理实现的 ”。张文宏认为,尽管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多个场景,技术还算成熟,但在医疗、流行病防治领域,人工智能的建设还在起点。 但并非说AI医疗尚未落地,据统计,目前全球有100多家初创企业在探索用AI 发现药物,传统的大型制药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合作的方式,如阿斯利康与Berg,强生与Benevolent AI,默沙东与Atomwise,赛诺菲和葛兰素史克与Exscientia,辉瑞与IBM Watson等。 然而,专家认为, AI应用于新药研发与医疗AI落地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人才短缺、数据标准化与共享机制、商业模式创新等诸多问题。 4、AI机器人 随着AI产业的发展,几乎每一家互联网巨头,都已孵化出自己的机器人,并投入到实战应用中,与用户全方位交互。如亚马逊、谷歌、微软、苹果、百度、阿里、小米等公司开发的语音助手,包括Alexa、Google Assistant、小冰、Siri、小度、小爱等产品,正在成为我们重要的“私人助理”。 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全球机器人出货量逐年走高,预计2020年全球机器人出货量达到13,2百万个。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AI技术仍是弱AI阶段,不具备自主推理能力,与市场期待存在一定距离。 但在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AI机器人得到快速的发展,而在这一发展中,针对性机器人成为发展重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旦新冠肺炎得到全面的控制,这类机器人通常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状,未来如何发展,还需企业进行相应的提前布局。 5、智能客服 由于客服人员招人难、培训成本高、流动性大,不易管理,而客服机器人可以全天24小时工作,还能通过实时数据反馈不断学习,企业有足够的动力用客服机器人取代一部分人工客服。 据媒体报道称,中国大约有500万全职客服,以年平均工资6万计算,再加上硬件设备和基础设施,整体规模约4000亿人民币。按照40-50%的替代比例,并排除场地、设备等基础设施以及甲方预算缩减,大概会有200-300亿规模留给智能客服公司。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AI技术人才成本极高,对于收入和盈利状况都不够理想的客服公司来说,投入巨资搭建AI团队无疑是一项豪赌,赌的是未来,危险的是现在。在整体宏观经济下滑、市场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这样做无疑会增加经营风险。加上市场竞争激烈,AI产品短期内难以快速获得高额回报。而客服机器人公司技术投入更大,加上AI技术本身的高资金和人才投入壁垒,使得创业公司难以和巨头比肩,未来有可能遭遇巨头技术开源或平台化冲击。 6、智能家居 人工智能如何与智能家居相结合?BroadLinkCEO刘宗儒曾对OFweek维科网编辑说道:“实际智能家居并不需要太过于深入的人工智能系统,‘浅’人工智能即可。” 而智能家居现在有明显人工智能特点的,主要体现语言交互上面——在传统的鼠标操作、触屏操作逐渐向语音交互这种更为自然的交互方式演进,语音交互的未来价值在于用户数据挖掘,以及背后内容、服务的打通,以语音作为入口的物联网时代将会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的新奇其实是暂时的,如果真要提高整个家居的智能程度,那么情绪识别、手势识别功能也必须跟着一同进步才可以。目前智能家居仍处于从手机控制向多控制结合的过渡阶段,手机APP仍是智能家居的主要控制方式,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操作方式会被研发出来。 7、智慧营销 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营销陷入困境。而随着人工智能(AI)在营销领域的深入应用,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改变每一个行业的营销方式。人工智能营销软件已被企业加以重视。 据艾瑞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人工智能在营销方面的产业份额占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11.6%,前瞻分析,民企活力将逐步显现,来来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在营销方面的发展将成为普及趋势。 人工智能在营销方面的应用优势在于它具有从广泛的客户、行为、业务和渠道来源,在规模上和实时地、分析数据的内在能力。 简单来说,言通智能营销系统的应用,一方面实现企业销售管理自动化,提高销售人工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则结合相应的大数据分析,进一步促进企业拓客,并发挥人工智能销售的优势,从而使企业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实际上,言通智能营销系统作为一站式智能营销解决方案服务平台,本质上就是为了最大化激发企业客户信息资源的商业价值,并帮助企业建立智能营销,在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抢得先机。 8、自动驾驶 自从2016 年中国汽车工程协会正式对外发布了自动驾驶领域技术标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路线图中制定了我国自动驾驶汽车未来发展的三个五年阶段需要达成的目标,而2020 年是起步期也是关键期——汽车产业规模需达3000万辆,驾驶辅助或部分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将达到 50%。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需达到约15%;到2030年,中国将力争实现拥有完全自动驾驶车辆规模3800万辆,市场占有率接近10%。 而在2018年12月,工信部印发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要求:“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此外,还提及了一个更高目标:到 2020 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市场经营风险及竞争策略建议分析报告》显示: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截止2018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增长至893亿元,同比增长31%,市场渗透率达到47%。根据初步测算2019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未来4年(2020-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62%,智能驾驶乘用车的渗透率也将由2016年的20%上升至2020年的61%,且智能驾驶系统的级别会提升,更高智能驾驶水平的汽车占比亦将大幅提升。预测2035年前,全球将有1800万辆汽车拥有部分无人驾驶功能,1200万辆汽车成为完全无人驾驶汽车,中国或将成为最大市场。 9、AI数据服务 中国AI数据服务行业从2010年的野蛮生长期到现如今的规范化发展阶段,伴随着需求升级,技术更硬核、效率度极高的专业AI数据服务企业将成为主流趋势。 据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以及技术的进步成熟,人工智能产业落地速度将明显提速,中国AI数据服务行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浪潮。 10、图像搜索 图像搜索是近几年用户需求日益旺盛的信息检索类应用,分为基于文本的和基于内容的两类搜索方式。传统的图像搜索只识别图像本身的颜色、纹理等要素,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搜索还会计入人脸、姿态、地理位置和字符等语义特征,针对海量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与匹配。 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下用户利用图像匹配搜索以顺利查找到相同或相似目标物的需求,更是为了通过分析用户的需求与行为,如搜索同款、相似物比对等,确保企业的产品迭代和服务升级在后续工作中更加聚焦。 写在最后 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现在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万物互联时代,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将有助于推动新一轮的创新热潮,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与经济增长点。百度CEO李彦宏曾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演讲中说道:“人工智能不仅不会毁灭人类,反而会让人们获得“永生””。
  • 快讯 浅析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保护路径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编译者:zhangmin
    发布时间:2021-02-03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将这项技术运用于商业生产中,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的图像、符号信息处理,进而产生有欣赏价值的绘画、文学内容等。那么,这些内容是否符合我国着作权法中对作品的定义?相关主体是否可以通过着作权法来进行保护?这些问题在司法实务界和理论学界均存有一定的争议。在笔者看来,分析这些问题应把握两个原则:第一,不能因为保护某些行业而采用功利主义来论断适用某项法律,即对人工智能投资者、使用者的保护不一定要通过着作权法的路径来实现;第二,在大陆法系中需要保障法律的稳定性,不能因出现新事物而轻易改变既有法律规则,因此不宜为人工智能创设新的民事主体类型。   功利主义分析的误区   作品的构成要件包括“属于智力成果”“具有独创性”“表达相对完整”等要素。笔者认为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的内容难以符合第一个要件,即智力成果是由民法上的自然人或法人创作而产生。但是,从外在表现上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有的难以和自然人或法人创作的作品相区分,如果有人把它当成自己的作品使用、寻求着作权法保护,能否得到支持?这就引发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否应该获得着作权法保护的问题。部分学术和司法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从外在表现上难以与人类的作品区分开来,如果有人将其冒充为人类所创作的作品,事实上很难识别出来,因此区分是没有意义的。另外,如果不给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着作权保护,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投资者就缺少对该内容的垄断性,这可能会损害其利益。基于上述理由,如果人工智能生成物外在表现上类似于人类的创作,那么该内容应该被认定为作品。但笔者认为这种推论存在一定逻辑缺陷,需要加以厘清。   思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否应该获得着作权法保护,需要从两个层面思考问题:一是从本质主义的视角,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否满足作品的实质性要求;二是从功利主义角度,给予人工智能着作权有无必要。回答第一个问题,需要厘清我国法律对于作品的实质判断要件。其中,着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条所称的“创作”和人工智能生产过程是否等价?如果人工智能生成过程属于着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条所称的“创作”,那么人工智能生成物可以被认定为作品,但谁才是这一作品的作者和着作权人?这仍然是法律要解决的问题。从功利主义出发,则需要厘清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否值得保护。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则需要研究应采取什么路径来进行保护。如果采取着作权法保护路径,该如何确定着作权归属?此时,无论从本质主义还是功利主义层面,都要解决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问题。   具体而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使用涉及人工智能研发者、人工智能使用者、生产内容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例如,媒体斥资购买人工智能软件,使用人工智能生成新闻稿件或股市和金融市场快报,若其他媒体未经同意擅自使用该文稿,此类行为无疑会分流前者的受众,损害前者的商业利益。此时,如果将人工智能生成的新闻稿认定为作品,则前者的利益可以获得着作权法的保护。如果新闻稿的独创性较低,无法被认定为作品,还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来保护前者的利益,因此,着作权法保护并非是唯一路径。功利主义分析常见的误区是:以保护人工智能使用者的利益来证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应当受着作权法保护,这在逻辑上是有缺陷的,两者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   人工智能的法律属性   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认定为作品,还面临一个难以逾越的理论难题: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不是人类智力创作成果,不满足作品必须是由自然人或法人所创作、具有创造性这两个条件。为此,有人提出可以扩大受着作权法保护的主体的范围,将人工智能作为“赛博人”,即拟制的人加以保护,并且这方面有法人制度可供借鉴。然而,这种思路不仅会导致知识产权法的重大变化,而且也将影响民法有关主体的规定。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法人和自然人一样,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法人以其独立的财产作为民事责任的承担。如果将“赛博人”拟制为新的民事主体,其权利由谁享有?义务和责任由谁负担?如果为其创设新的民事主体规制,那么法人制度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显然,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赛博人”是无法自行负担其权利和义务的。但是“赛博人”产生的后果,需要由对应的自然人或法人来享受权益承担义务和责任,如此,为什么不采用类似动物致人损害、产品责任这样的传统民法制度来解决有关问题?   具体而言,在权利方面,将人工智能视为“无体物”,其生产的内容视为由“无体物”产生的“孳息”,由人工智能的投资者享有对于“孳息”的利益。责任方面,因人工智能进行的文本和数据挖掘、算法自动生成文字等内容,由此造成的民事责任、知识产权责任由财产的所有者、使用者承担无过错责任。因此,引入“赛博人”作为新的法律主体的必要性要画个大大的问号。更核心的问题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也不具备创造性, 因为就目前的“弱人工智能”而言,其可以进行运算但是不会进行思考,遵循数理逻辑但不具备自然人或法人的理性。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更没有自然人非理性的情感机制。因此,人工智能不具备着作权法上作者的“人格”特质,其生成的内容也不具备创造性,而创造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属性之一。   “工具论”的合理性   人工智能不具备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的内容不满足作品的“智力成果”要件,但是,这并不能排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能受到着作权法的保护,只是着作权主体仍为自然人或法人,而该类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作为人利用技术辅助生成的作品加以保护的。创作作品是人的主体性的实现,是人的自由意志的运用,人可以直接创作作品,也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完成、甚至通过委托他人实现创作目的。就部分“弱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而言,本质上是创作者借助人工智能这一工具进行创作,而生成物是人意志发动的结果,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实现,因而是人的意志的产物。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过程是运用一定的算法进行信息加工选择的过程,因此算法体现程序设计者的主体意志和选择,而程序的使用者某种程度上承认、接受了该算法,创作方向和人工智能设计方向有着高度的契合,这种对算法的接受也是使用者自由意志的选择。所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归根结底是人的自由意志的运用和实现。人工智能使用者运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表达可以作为使用者的作品加以保护。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初步的结论:人工智能不宜被视为独立的作者或着作权人,但部分内容可以作为人工智能使用者的作品得到着作权保护,也即有人参与创作的人工智能生成物可以被认定为作品。   从功利主义出发,论证人工智能生产内容应该以着作权法保护是有逻辑缺陷的。除此之外,部分观点反驳“工具论”的理由是:既然从内容本身无法分辨一项表达究竟出于人工智能还是自然人或法人,那么在司法实践中还有必要去进行分辨吗?但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证据的问题,应该从举证角度去考虑。即便一项表达事实上出自于人工智能,但由自然人对其进行署名并登记,那么如果无相反证据,法律应推定该表达属于人类智力成果,构成作品。以证据来推定事实是法律制度对现实生活的简化,追求法律的形式正义就需要接受应然层面和实然层面的一定脱节。   因此,在无法举证证明作品不是由人创作而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情况下,只能认定该表达构成作品,受到着作权法的保护。在总体上不对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提供着作权保护的情形下,这将导致部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实际上可以冒充人类的创作而得到着作权保护,但并不能因此说明所有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都可以作为作品受到保护,只要它形式上看起来类似人类的创作,这就好比某些假冒商标的商品无法被识别出来,不能因此主张所有的假冒该商标的商品都应该被认定为真品。(华东政法大学 龙文懋 龙明明)
  • 快讯 2020年湖南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超百亿元 同比增长30%,相关企业数超4000家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编译者:zhangmin
    发布时间:2021-01-29
    据省工信厅统计,2020年,在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智能语音等核心板块的带动下,湖南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30%。   新冠疫情一定程度加速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演进,AI测温、健康码、无感通行、智能机器人等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支撑。智慧眼科技在疫情发生后迅速开发了智能识别系统+热成像可见光摄像机+黑体组成的多维智能识别系统,年营收增长63.4%。   抢抓“新基建”战略机遇,我省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企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行业的深度应用,涌现出一批示范性应用场景。中联重科已累积超过100亿小时的工业大数据,为400多个业务场景的分析应用提供支撑;长沙长泰智能装备公司为造纸行业自动生产线提供系列视觉技术支持。   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长步道光学科技自主研发全球首台1.5亿像素工业镜头,360°内外壁测量用镜头和新一代半导体、传感器芯片光刻机用镜头均填补了国内空白。我省部分高校新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   数据挖掘成为共性选择,企业加大数字化改造投入。全省建成和在建规模以上数据中心42家,总机架数达到10.48万个。潇湘大数据研究院研发并上线“数学与企业合作交流平台”。长沙麓谷、株洲云龙、郴州东江湖等全省12家大数据产业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20年,全省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同比增长16.7%。   产业生态逐步形成共生共赢模式。全省人工智能与主营业务相结合的企业超过4000家,AI在传统行业的应用深度显着增强。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园(长沙天心)建设我省首个智慧环卫示范区,聚集人工智能核心和关联企业286家。湖南省区块链产业园(长沙星沙)引入区块链院士专家工作站、区块链安全技术检测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湖南省区块链产业园(娄底万宝)业务拓展至北京、浙江、江苏等多个省市。
  • 快讯 人工智能推动经济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编译者:zhangmin
    发布时间:2021-01-29
    近日,清华大学科技情报大数据挖掘与服务系统平台AMiner发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1-2020》,阐述过去十年人工智能取得的重要成果,探讨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前景与蓝图。含此在内,多项人工智能研究报告均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专家表示,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和重要驱动力量之一,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效率、赋能千行百业,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向着智能化方向加速跃升。   多重政策支持   《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1-2020》说,过去十年,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从战略上布局人工智能,加强顶层设计和人才培养。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就提出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推广应用。   近年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确定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并将人工智能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20年,国家大力推进5G网络、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多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也受到重视,主要由高校通过成立AI学院、设立AI专业的方式进行培养。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200多所高校设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产业规模急剧扩大   调研机构IDC估算,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1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在《全球人工智能支出指南》中,IDC预测全球人工智能相关支出将在未来四年翻一番,到2024年达到1100亿美元。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研究中心测算,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3031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全球市场规模近三成。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战略与政策观察》说,从产业生态看,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日趋坚实。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语音、自然语言处理和视觉技术的应用和产品逐步落地,智能音箱、智能客服、智能车载系统等交互类产品不断升级,安防、金融、医疗健康、教育、农业、智能家居等垂直行业应用落地场景日益丰富。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说,疫情环境下,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业务高速增长主要由Al开放平台API贡献。到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超过4500亿元,30%至45%的市场由人工智能创业企业所占据,外围赛道切换而来的互联网公司、云服务公司、大数据公司、信息技术服务公司、通信设备公司以及个别科研院则切分其余市场。   艾媒咨询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和场景,应用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将在现有行业更加深入应用并触达更多行业场景。   从感知能力到认知能力   中国信通院认为,以人工智能为重要驱动力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创新版图,为科技创新带来发展机遇。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1-2020》表示,人工智能经历几波浪潮之后,在过去十年基本实现了感知能力,但却无法做到推理、可解释等认知能力。在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兴起时,将主要去实现具有推理、可解释性、认知能力的人工智能。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下一个十年的重点发展方向可能包括强化学习、神经形态硬件、知识图谱、智能机器人、可解释人工智能、数字伦理、自然语言处理等。(记者 张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