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讯 广东省相关法规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与监测平台
    编译者:mall
    发布时间:2020-08-07
    广东省人民政府政策法规文件库 http://www.gd.gov.cn/zwgk/wjk/index.html
  • 快讯 澳门概况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与监测平台
    编译者:mall
    发布时间:2020-08-07
      澳门特别行政区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澳门半岛与氹仔岛之间通过澳氹大桥、友谊大桥和西湾大桥连接。氹仔岛与路环岛因填海而连为一体。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65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自2015年12月20日起施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面积明确为85平方公里,同时,将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广东省珠海市边界之间的关闸澳门边检大楼段,即澳门特别行政区关闸以北至珠海边防检查站原旗楼之间用于兴建澳门特别行政区新边检大楼配套设施的地段,划归澳门特别行政区管辖。行政区域调整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区域界线包括陆地和海上两部分。   澳门特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2018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澳门总人口达到65.31万人。   统计暨普查局2018年4月18日公布的2017年环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澳门土地面积为30.8平方公里,按年增加0.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由2016年每平方公里2.14万人减至2017年的2.11万人。2017年平均气温按年微升0.4摄氏度,降雨量减少近25%。全年酸雨日数为66日,与2016年相同。   澳门北靠亚洲大陆,南临广阔热带海洋,年平均气温22.6℃。冬季雨量较少,天气干燥。夏季气温较高,湿度大,降雨量充沛。每年5月至10月为台风季节。 来源: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日期:2019-11-27 
  • 快讯 香港概况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与监测平台
    编译者:mall
    发布时间:2020-08-07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秦汉以来先后属番禺县、宝安县、东莞县、新安县管辖。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强占香港岛,后经《南京条约》(1842年)、《北京条约》(1860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3个不平等条约,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先后被“割让”或“租借”予英国。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3个不平等条约;对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未解决之前维持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解决香港问题开始提上议程。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我国政府从1982年9月开始就解决香港问题与英国政府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0年4月4日,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地理   香港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中国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市相邻,南临珠海市万山群岛,距广州市约200公里。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的262个岛屿。陆地总面积为1106.3平方公里,其中港岛80.7平方公里,九龙46.9平方公里,新界978.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1648.7平方公里。   人口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截至2018年底,香港居住人口约748万人,陆地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890人,其中近80%的人口居住在面积占15%的临海区域。过去10年里,香港人口平均每年增长0.8%。   香港人口大部分为中国国籍。根据2017年统计数据,中国籍人口占香港人口比例约91.4%。其他国籍人士主要包括菲律宾(约19.0万,2.6%)、印度尼西亚(约17.0万,2.3%)和印度(约3.3万,0.4%)。   语言   香港通行“两文三语”(即中文、英文,普通话、粤语和英语),中英文同属香港的法定语文。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香港居住人口中,日常习惯用粤语的占88.9%,用英语的占4.3%,用普通话的占1.9%,用中国其他方言的占3.1%,用其他语言的占1.9%。   自然资源   受环境制约,香港自然资源匮乏。食用淡水70%以上依靠广东省供给,食物供应超过90%为进口食品,其中主要来自内地。矿藏有少量铁、铝、锌、钨、绿柱石、石墨等。香港邻近大陆架,洋面广阔,岛屿众多,渔业生产环境得天独厚,出产150多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海鱼,主要是红衫、九棍、大眼鱼、黄花鱼、黄肚和鱿鱼。农业主要种植少量蔬菜、花卉、水果和水稻,饲养少量生猪、家禽。   气候   香港为四季分明的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3℃。冬季温度可能跌至10℃以下,夏季则回升至31℃以上。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全年雨量充沛,四季花香,春温多雾,夏热多雨,秋日晴和,冬微干冷。   政府架构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是行政长官,由选举委员会根据《基本法》选举、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任产生,任期五年。行政长官主要负责执行《基本法》、签署法案和财政预算案、颁布法例、决定政府政策以及发布行政命令,并由行政会议协助制定政策。   行政会议由16名主要官员和16名非官守成员组成,所有成员均由行政长官从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立法会议员和社会人士中选任。行政会议成员的任期以行政长官的任期为限。   特别行政区政府设有政务司、财政司、律政司和各局、处、署等部门,政府的主要施政和行政工作由13个决策局和下辖的56个部门和机构执行。13个决策局分别为公务员事务局、政制及内地事务局、教育局、环境局、食物及卫生局、民政事务局、劳工及福利局、保安局、运输及房屋局、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发展局、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创新及科技局。   立法会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除负责制定法律外,还根据政府的提案审核、通过财政预算,以及批准税收和公共开支。立法会全部70位议员透过选举产生,其中35个议席透过分区直选产生,其余35个透过功能界别选举产生(包括5个议席由区议会功能界别选出)。立法会议员任期四年,现届任期由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   地区层面有18个区议会,分别就所属地区的政策推行事宜提供意见。区议会共有458个议席,包括431个民选议席和27个当然议席。议员任期同样为四年,现届任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基本法》保证香港继续实行普通法制度,司法机构独立于政府的立法和行政机关保持中立,最高上诉法院为终审法院。   经济发展   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经济比较发达。2018年,香港GDP达到28453亿港元(合3648亿美元),同比实际增长3%;人均GDP约36万港元(合4.9万美元),属于高收入经济体;基本通胀率为2.6%,物价处于温和增长态势;劳动人口398万,失业率为2.8%,维持全民就业状态。香港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保持在90%以上。   香港是全球经济最开放的地区之一,已连续25年被国际机构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18年世界投资报告》,香港于2017年吸纳的直接外来投资达1040亿美元,全球排第三位,亚洲排名仅次于中国内地(1360亿美元)。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香港在亚洲排第三位,金额达830亿美元,在日本(1600亿美元) 及中国内地(1250亿美元)之后。截至2017年,香港作为投资来源地及接收地的金额均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香港实行低税率的简单税制,只有薪俸、物业租金及营业利润三种收入才须课税,分别对应薪俸税、物业税和利得税。个人薪俸税超过免税额后按不同比例计征,最高不超过17%;物业税为15%;公司利得税的税率为16.5%。   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即维持7.8港元兑1美元。香港特区政府财政稳健,2018财年底财政储备总额11616亿港元,外汇储备资产4247亿美元。   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仅次于伦敦及纽约。截至2017年底,香港金融管理局认可的银行业机构共191家,其中,持牌银行、有限制持牌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分别有155家、19家和17家。银行机构资产总额22.7万亿港元,存款总额12.75万亿港元,贷款及垫款总额9.31万亿港元。香港股市在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截至2018年底,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主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达2315家,股票总市值达29.9万亿港元,排名全球第五和亚洲第三。2018年股票市场总集资额达5417亿港元,其中IPO集资额2865亿港元,排名全球第一。香港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融资及资产管理中心。2018年底,香港银行体系人民币存款总额为6150亿元,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为42088亿元,占全球人民币支付交易约79%。据国际结算银行调查显示,2016年香港是亚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汇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额达4370亿美元。   国际贸易中心:香港是世界第七大贸易经济体,是全球成衣、钟表、珠宝、玩具、游戏、电子和某些轻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地之一。2018年,香港货物贸易总额为11384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包括港产品出口和转口)5331亿美元,进口6053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为1959亿美元,其中服务输出1144亿美元,服务输入815亿美元。   国际航运中心:香港是亚洲重要的海上运输枢纽,每周提供约340班货柜船服务到全球约470个目的地,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959万个标准箱,位居全球货柜港第七位。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货运枢纽,也是全球十大最繁忙客运机场之一,每日提供超过1100班航班,前往全球约190个航点,包括42个内地城市。2018年香港机场航空货运量51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位;航空客运量7470万人次,位居全球第八位。   两地经济交流合作: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香港是内地继美国、日本和韩国之后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18年,香港与内地的贸易总额达到3106亿美元,占全国贸易总额的6.7%。据香港政府统计,2018年,香港57%的转口货物原产地为内地,而55%则以内地为目的地。   香港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地。截至2018年底,来自香港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10992亿美元,占全国累计吸收外资总额的54.1%。香港也是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的主要目的地。截至2018年,中国内地对香港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达6223.7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52.7%。   香港也是中国内地企业重要的离岸集资中心。近年来,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先行先试政策不断推出,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渠道逐步增多,机制不断完善。截至2018年底,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有1146家,其中包括H股、红筹股及民营企业,总市值约为2.6万亿美元,占市场总值的68%。自1993年以来,内地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在香港集资超过8000亿美元。   当前,香港正在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等国家重大战略为引领,不断深化两地互利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来源: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日期:2019-11-27 09:40:05
  • 快讯 粤港澳大湾区11城的产业状况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与监测平台
    编译者:mall
    发布时间:2020-08-04
    导语 湾区经济主要特点为:一国两制、国家发展战略、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雄厚、经济活力强、对外开放程度高、创新基因突出、人才供给充沛、领军企业逐渐增加。新技术为核心驱动增长,成为支撑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一任“主力担当”。 一、总体经济发展情况 2017年湾区创造GDP超10万亿元,增速超过7%。粵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由11个城市构成,包括广东省内分布在珠三角的9个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肇庆、江门以及两大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经济效益是地区产业经营成果的直观体现,2017年全国城市GDP排名前10中, 深圳、广州分列在上海、北京之后,成为全国GDP第三和第四的城市。11城总计创造GDP超过10万亿元,区域内城市总体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高于全国平均。具体来看,澳门、珠海、深圳增幅最快,分别达到10%、9%、8.80%。   总体而言,粵港澳大湾区已经逐步过渡到服务经济,追求创新经济。 通常来说,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的演化过程中,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成为第一大产业,第二产业占比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经济增长由工业拉动向服务业拉动转变。 二、城市群优势产业分析 粵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阶段差异大,优势不同。下图中香港—肇庆,第三产业占比依次降低,能看出第三产业占比与人均GDP 基本呈现正相关。从具体城市发展现状来看,可以分为三类: A、以香港、澳门为代表,第三产业占到90%以上的纯服务型经济体; B、以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为代表,由第二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过渡,第三产业占比在50%以上; C、其余5个城市仍处在工业经济阶段,第二产业是GDP贡献的主力军。 粤港澳大湾区11城产业结构与人均GDP(2016年) 根据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结合各城市的统计数据,对粵港澳大湾区内11个城市的特色优势产业进行梳理,从中得到当地的优势基础产业。 1、香港:依旧是金融、服务业的天下 金融、专业服务和仓储物流是香港服务业GDP的主要贡献领域,自2010年起一直保持增长。根据2016年数据,三者合计占比36.42%。2017年前三季度,香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4%,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支撑服务业增长。 2、澳门:娱乐旅游为主导的文化交流中心 2016年数据显示博彩业仍处于相对的主导地位,金融服务的占比在逐渐增加,澳门的产业结构也在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变化。基于两大增长动力和葡语的独特优势,澳门产业未来发展依旧是继续建成以娱乐旅游为主导的文化交流中心。   澳门服务主要行业占本地生产总值比重(2016年) 3、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主导 根据2017年深圳市公布的数据,各产业GDP占比如下,工业贡献率最高,占到 38.8%,且已由传统工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71.0%、65.6%。   深圳各产业占本地生产总值比重(2017年) 4、广州:电子信息、医药健康、先进制造三足鼎立 广州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健康行业迅猛发展,2017年工业投资中电子信息制造业投资增长1.6倍,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23.1%。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提高到64%。富士康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思科智慧城、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通用电气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健康医疗中心产业基地、粵芯芯片等重大产业项目已动工建设,并将形成集聚。同时,辅助优势产业的相关服务业固定投资也在增加,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71.7%、23.3%、21.3%。 5、东莞:世界工厂 2017年东莞第二产业增加值和投资值增幅均高于第三产业,分别为9.2%和14.4%,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制造业产业体系齐全, 镇域间特色明显且产业集群化程度高,形成以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6、珠海:电子信息、医药是优势产业 传统意义上,电子信息产业是珠海的支柱产业之一,GDP所占比重超过1/4,知名企业包括金山、巨人、金碟、用友等。之后,医药产业也迅速抢占发展高点,形成以药品制造业为主体,医疗器械为支撑,保健品和化妆品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有丽珠、联邦、和佳、宝莱特、汤臣倍健等企业。作为珠三角城市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珠海还围绕海岸线优势而衍生出海洋工程与旅游等产业。 7、中山:九大产业平台引进先进制造业 根据2017年中山统计数据,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10.17亿元, 增长11.2%;先进制造业增加值506.32亿元,增长3.2%,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 值385.62亿元,增长8.3%。 未来,中山已建成的九大产业平台将为制造业贡献更多增加值。截至2017年底, 九大产业平台在建项目共42个,投资额共约165.7亿元;签约项目61个,投资额共约639.8亿元;在谈项目85个,投资额共约882.9亿元。吸引了包括新松机器人、比亚迪、彩迅等先进制造业企业。 8、惠州:以电子信息和石油产业为主 根据2017年惠州统计数据,惠州第二产业占比54.8%处于主导地位,重工业占比超过78%,电子信息产业和石化产业是最为突出的两大支柱性产业;同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成为主导,且2017年外商经济投资持续增加,增长13.2%,达到210.60亿元。 9、佛山:五大传统产业支持 佛山的优势传统工业由以下构成:纺织服装业、食品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建筑材料、家用电力器具等,其中佛山家电制造业产值占全国家电产值的15%以上,有美的、海信、容声、小熊在内的多家知名品牌。同时,佛山也是家具制造业的重地,大自然地板、东鹏瓷砖、华润漆、箭牌卫浴等知名企业均出自此。 在传统优势行业产能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新的产业也在逐渐发展,例如医药行业, 2017年佛山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 11.1%,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药器械增长2.1%。根据企查查显示,仅佛山地区注册的医疗仪器制造厂就有超过5000家。 10、江门、肇庆:重心是做好产业承接 江门和肇庆的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一方面积极承接广州和深圳的产能转移,一方面立足自身优势鼓励创新发展优势产业,如江门,努力发展先进的交通运输业,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重卡和商用车产业集群,在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产业等领域有较好发展;肇庆积极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新型电子产业等。同时,两地都具有链接粵西的地理优势,可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枢纽门户城市的定位,打造宜居城市。 综上,粵港澳大湾区11城具有基础优势的产业如下:   三、城市群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湾区的发展路径通常是形成由核心城市为中心的类似于圆锥面的发展后,向卫星城市转移以达到均衡发展。粵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路径也遵循这一规律,传统工业制造业正在逐步向成本更低的湾区内城市转移,例如: 佛山的陶瓷业向肇庆转移,逐渐形成产业带; 惠州已完成自建产业转移示范园,用于承接电子器件、服装加工、新型建材产业; 江门已完成自建产业转移示范园,用于承接五金机械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型纤维材料纺织业; 肇庆已完成自建产业转移示范园,用于承接金属材料、电子产业(兼顾发展 生物医药和先进机械装备产业)。 较发达城市需利用资本、人才、科技优势在稳固基础之上快速发展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例如: 香港联合深圳共同发展金融科技; 深圳137个项目布局在38个“一带一路”国家,华为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形成与“一带一路”结合的科技合作“新常态”; 深圳市规划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 结合湾区各城市的现处阶段、主要优势产业及城市规划政策可知,粵港澳大湾区内金融、制造业、医疗健康、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是具备优势基础的支柱性产业,应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利用政策促进改革,创造更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 快讯 全国最多最快 2019年广州建成5G基站超过两万座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与监测平台
    编译者:mall
    发布时间:2020-08-03
    28日,广州社会科学院发布《广州蓝皮书: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执行主编覃剑介绍,目前,数字产业已经成为广州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因素,发展水平与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处在全国第一梯队。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伟萍介绍,广州在超高清视频产业、新一代通信及卫星导航产业、智能装备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数据产业、区块链产业、互联网产业、集成电路等多个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均处在全国第一方阵。 2019年度,广州建成5G基站超过两万座,建设速度在国内城市当中最快,建设数量最多。超算中心用户已超过3500家,是全世界用户数量最多、利用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超算中心之一。 近年来,广东加快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技术发展惠及民生。其中,广州数字化治理能力在医疗、交通、教育文化、政务服务等领域均走在全国前列。 相关报告显示,数字医疗城市榜单十强中有四个城市来自广东。作为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工程试点城市之一,广州数字政务指数位于全国第一,创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服务模式。首创“智能无人审批”模式,被选为全国首届市场监管的十大案例。 发布会现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表示,数字经济发展正在加速,产业与城市融合需要新思维。他梳理各行业复工复产顺序发现,线上优先于线下,知识密集型先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开发区较城市CBD易于复工复产。 刘金山由此认为,线上接触正在进一步替代实体空间,信息流聚集替代人流聚集的城市经济新形态将成为未来趋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相较于人流物资集中的CBD,产业园、开发区等具有功能区与生活区分离的优势,将是城市经济抗风险和抗冲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