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讯 “十四五”如何推进超低排放?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编译者:lhy
    发布时间:2021-05-10
    近年来,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国大力推进火电、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也在推动水泥、玻璃、陶瓷、电解铝、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很多科研机构纷纷开展超低排放的技术研究。超低排放成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热门话题。       “十四五”在推进超低排放的过程中,应当明确什么问题,厘清哪些认识?记者为此专访了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        重点一:要避免超低排放泛化        不支持对已经全面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企业提出进一步的“超超低”改造要求       回顾过去火电、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成绩单,数据无疑让人眼前一亮。吴险峰首先给记者列出了一组数据:       “截至2020年底,全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装机容量达9.5亿千瓦,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9%,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       并且,全国229家钢铁企业约6.2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其中,首钢迁钢等11家企业7800万吨粗钢产能已经全面完成改造,大气污染治理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       在火电、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顺利推进的背景下,同样是排放大户的水泥、玻璃、陶瓷、电解铝、焦化等行业应当如何找好自身定位?       “不能‘一拥而上’,什么行业都要求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吴险峰强调,要统筹考虑行业的发展水平、环境质量影响、技术可达性、治理成本等,算好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本账。       那么,目前最亟待开展超低排放的是哪些行业?       答案是水泥行业。       “随着火电、钢铁行业陆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水泥等建材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占比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初步考虑,接下来,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技术、资金等条件成熟、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水泥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吴险峰表示。      同时,各地可根据自身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改善、高质量发展需求等,对本地其他具备条件的特色行业,因地制宜有序推进超低排放改造。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已经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企业,生态环境部的态度很明确:不支持“鞭打快牛”。       “我们不支持对已经全面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企业提出进一步的‘超超低’改造要求。主要原因是,超低排放改造不仅仅是末端治理设施的改造,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连续稳定超低排放并不容易,需要进行系统的升级改造,需要企业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成熟的技术研发,需要较长的改造周期。不能频繁加码扰乱企业正常生产,让企业无所适从。在环境效益不明显的同时增加企业负担,甚至可能逼迫企业造假。”他解释道。        重点二:要明确超低排放内涵        无论哪个行业,超低排放都要贯穿于生产全工序、全流程、全时段       钢铁行业由于自身工艺特点,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口动辄成百上千个,原辅材料和产品运输量大,并不是某一处排放或某一套工序超低排放就可以等同完成超低排放。       因此,生态环境部此前要求,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应贯穿于企业全工序、全流程、全时段,并将这一要求形成企业理念和生产习惯。       这是否只是对钢铁行业的特定要求,意味其他行业在超低排放改造中可以“偷偷懒”?       “绝对不行。”吴险峰说:“无论哪个行业,超低排放都要贯穿于生产全工序、全流程、全时段。同时,还要考虑减污降碳协同。一个车间、一个工序、一个排口的超低排放不是真正的超低排放。”       “全工序、全流程、全时段”这一内涵,从具体指标来看,包括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运输等要全面达到统一的超低排放要求。       无论哪个行业,对于有组织排放,要求达到燃气轮机的排放水平,即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控制在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以内。       对于无组织排放,矿山、原料场、生产工艺过程等存在无组织排放的环节,要优先采用密闭、封闭等有效控制措施;对于不可避免的无组织排放点,要全面提高废气收集能力,做到应收尽收,确保不得有可见烟粉尘外逸,实现无组织排放的“超低化”。       对于运输环节,进出企业的大宗物料和产品采用铁路、水路、管道或管状带式输送机等清洁运输比例不低于80%;达不到的,汽车运输部分要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       上述三大环节,缺一不可,并且要通过系统的评估监测。       “这一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标准必须统一,内涵必须明确,否则资金也投入了,精力也花费了,达不到真正的超低排放要求,反而得不偿失。”吴险峰指出。        重点三:要严把超低排放改造质量关        牢记“速度服从质量 ”,严禁“豆腐渣”环保工程       电力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在开始时期,走过不少弯路。环保工程推倒重来的案例不少。       “因此,钢铁、水泥等行业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时一定要汲取这些教训,坚持‘速度服从质量’。”吴险峰强调。       那么,高质量的超低排放改造应当如何开展?       “在技术路线选择时要把好关,不要一味贪图低价,要坚决杜绝最低价中标,严禁‘豆腐渣’环保工程。超低排放改造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工程量大、改造周期长,经不起反复折腾,不允许把改造工程当成大规模的实验田。”吴险峰答道。       具体来说,要因地制宜选择成熟、高效、适用的环保改造技术。除尘设施采用覆膜滤料袋式除尘器、滤筒除尘器、湿式静电除尘器等先进工艺。烟气脱硫实施增容提效改造等措施,提高运行稳定性,取消烟气旁路。烟气脱硝采用低氮燃烧、活性炭(焦)、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等高效脱硝技术。       对于水泥行业而言,可以采取低氮燃烧器、加大分解炉还原区、分解炉分煤分风分级燃烧等工艺过程控制措施,减少氮氧化物产生,末端增设高效脱硝装置。       同时,要严格控制氨逃逸,杜绝为降低氮氧化物排放过度喷氨。无组织排放控制优先采用密闭、封闭等有效管控措施,鼓励采用全封闭机械化料场、筒仓等物料储存方式。       此外,超低排放改造要重视全方面的提升,要将超低排放改造治理工程作为整体生产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等考核,同等投入、运营、维护,而不是作为“辅助设施”或“迎检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长期稳定超低排放。        重点四:要加大超低排放支持力度        给予超低排放企业环保税优惠、不停产限产、差别化电价等政策红利       坚持达标排放是法定责任,超低排放是鼓励导向。如何才能让企业对于超低排放改造由“要求做”变成“主动做”,吴险峰列举了环保税优惠、不停产限产、差别化电价等政策红利,条条分量十足。       首先,对于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稳定达到超低排放的企业,可享受环保电价、环境税优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购置税优惠等。       其次,实施差异化环保管理政策。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清洁运输全面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不停产不限产。       “这不只是写在纸面上的话,目前已有一批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钢铁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吴险峰说,对未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企业,则要按照重污染天气应对绩效分级采取不同的应急减排措施。”       同时,实施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以价格手段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目前,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山西等5省已经制定了实施钢铁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政策,下一步可以延伸到开展超低排放的水泥等其他行业。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以上政策红利只会对高质量且稳定超低排放的企业生效。对不能稳定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甚至弄虚作假的企业,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取消相关优惠政策,重污染天气应急绩效评级降级处理,并向社会通报。”吴险峰表示,如此,才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实现“良币驱逐劣币”,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
  • 快讯 在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上先行先试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编译者:lhy
    发布时间:2021-05-10
     云南省普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日前举行2021年第三次学习,普洱市委书记卫星主持学习并讲话。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勇参加学习。  卫星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任务;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际谋划好普洱碳达峰、碳中和的“总蓝图”,制定规划、计划和方案,扎实做好相关工作,更好推动普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进步。  卫星强调,要找准路径举措,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抓住降碳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扎实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工作,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增强绿色发展的持续性和竞争力。要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土壤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要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牵引作用,大力推行以GEP核算和TEEB评估为抓手的生态文明核算评估体系,推进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增量经济绿色化构建,不断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在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上先行先试,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抢占制高点。  卫星要求,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意识,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模式。
  • 快讯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聚焦“碳中和”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编译者:lhy
    发布时间:2021-05-10
    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民营企业放心大胆发展,再次为我们送来了强劲的东风。库布其沙漠区位很特殊,它既是北疆生态屏障的要塞,又与黄河几字弯深部唇齿相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沙尘暴频现,巨量流沙侵害黄河成为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库布其治沙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关怀关心治沙扶贫。在总书记生态文明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想的引领下,库布其成为最大受益者。今天,一半以上大漠长出了森林和草原,成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也成为了保护黄河几字弯的生态卫士。当然,治沙工作永远在路上。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推动下,库布其“十四五”时期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将以规模化立体化光伏治沙为第一战略,生态治沙为第二战略,形成“双向碳中和模式”,在沿黄河的库布其、乌兰布和、毛乌素、武威腾格里等四大沙漠协同推进,为综合提升沙区碳中和贡献水平做出示范和标杆。
  • 快讯 日本宣布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编译者:lhy
    发布时间:2020-11-27
    当地时间10月26日,日本首相菅义伟发表就任后首次施政演说。他强调,将坚决防止疫情暴发,并在此基础上重启社会经济活动,推动日本经济早日复苏。菅义伟还宣布日本将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应对气候变化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菅义伟在演讲中表示,“我们需要改变过去的思维模式,如果采取强硬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将带来产业结构变化和社会改革,最终实现经济的巨大增长。”  法新社报道称,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菅义伟认为技术将是关键。他表示,日本将在新型太阳能电池研发和碳回收程序领域加强研发和投入。他承诺,通过促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减少日本对燃煤能源的依赖。  日本是世界第五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分析指出,日本若要实现这项新目标面临很大挑战,因为必须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并且要求民间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等。
  • 快讯 最新研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被低估 吸收人为碳排放约45%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编译者:lhy
    发布时间:2020-11-27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被低估 吸收人为碳排放约45% .2020-10-30 09:5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遥城   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所)获悉,该所刘毅研究团队联合英美同行最新研究发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严重低估,其实际上约吸收人为碳排放的45%。  这一生态领域重要研究成果论文,北京时间29日凌晨获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该研究团队认为,最新研究采用基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计算排放通量的方法体系,将为中国“碳中和”核算和国际谈判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大气所介绍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人为化石燃料排放与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吸收两者平衡的结果。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固碳对“中和”碳排放贡献巨大,但是如何定量评估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基于大气浓度计算碳收支是计算净排放量的有效办法,观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是定量评估地表二氧化碳净通量的重要手段。刘毅研究团队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持续支持下,联合中国气象局、中国林业局和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宇航局(NASA)碳卫星团队,充分利用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观测本底站碳监测数据、中国林业局森林普查数据、美国与日本碳监测卫星以及生态系统全球遥感数据,结合爱丁堡大学国际先进的碳同化模型,采用天地一体化新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2010-2016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中国陆地生态圈的巨大碳汇主要是由于中国重要林区,尤其是西南林区的固碳贡献,同时发现东北林区在夏季也有非常强的碳汇能力。这也是中国近40年来对恢复天然森林植被、加强人工林培育巨大投入取得的成果。  刘毅研究团队表示,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新增的地面观测资料,但由于人为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很大的时空变化,现有观测仍显不足。未来,卫星将进一步提升观测能力,弥补现在观测的不足,从而建立更全面的观测体系、提供更准确的碳收支数据,为中国的“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