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等-EST:?真实大气环境气溶胶酸度测量的新方法----大气物理研究所》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 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5-02-21
  • 气溶胶酸度测量是大气化学研究的前沿和难点。现阶段,在全球范围内针对真实环境大气气溶胶酸度测量的相关数据储备仍十分有限。造成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迄今为止不存在成熟可靠的测量技术可用于真实环境大气气溶胶酸度的原位在线监测。近期,苏杭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可实现环境大气细颗粒物PM酸度测量的新技术,并进一步搭建了一套PM酸度原位在线测量设备
  • 原文来源:http://www.iap.cas.cn/gb/xwdt/kyjz/202501/t20250124_7522924.html
相关报告
  • 《 气溶胶排放对中国东北地表风速趋势逆转的影响----大气物理研究所》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4-12-20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刚研究员团队基于观测、多套再分析资料,以及CAM5.3和CMIP6模式数据,揭示了中国东北地区SWS的变化特征和影响机制。该研究指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在2010年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与SWS呈显著负相关,气溶胶的年代际变化导致了东北SWS的趋势逆转。这主要是通过气溶胶引起的低层静力稳定度变化引起的,气溶胶的减少导致低层增暖和更强的垂直湍流混合,有利于边界层内对流不稳定的发展,促进湍流动能(TKE)的增长,从而增加局地SWS。这一结果在CAM5.3敏感性试验模拟和DAMIP多种单一强迫试验中得到了证实。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定量分析也表明,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为气溶胶排放减少对SWS增加起主导作用。
  • 《ESR: 气溶胶辐射特性时空变化和环境效应回顾和展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12-05
    • 来自中国和法国、美国等国的学者在地学顶级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发表题为“Aerosol optical and radiative propertie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China: A review”的综述文章。这篇文章回顾了中国在大气气溶胶光学和辐射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中国气溶胶遥感网的发展和重要作用。文章总结了对气溶胶多时空尺度演变规律和垂直结构的研究,以及对气溶胶光学辐射特性变化对天气、气候和空气质量影响机制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