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银行”面临失败风险》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5-17
  •       热带雨林储存了全球25%-40%的土壤碳,尽管它们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一个由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气候变化将影响热带森林储存碳的能力,热带森林的持续干燥(气候变化的预期结果)导致最肥沃的土壤中的碳流失,而土壤养分在碳释放的数量和时间上起着重要作用。 ”

           发表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上的这项研究表明,不同的热带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不同,在不同的时间框架内,肥沃的土壤可能首先对热带地区的大量碳损失做出反应。


  • 原文来源:https://new.nsf.gov/news/carbon-bank-risk-failure
相关报告
  • 《世行发布《“一带一路”交通走廊发展面临的机遇与风险》报告》

    • 来源专题:科技政策与战略动态监测服务
    • 编译者:金瑛
    • 发布时间:2019-11-08
    • 2019年6月19日,世界银行发布《“一带一路”交通走廊发展面临的机遇与风险》报告 。报告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了诸多成就,已有超过125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许多项目正在亚洲、欧洲、非洲及其他地区实施,但目前各界关于“一带一路”倡议是否能够改善贸易、增加收入和减少贫困方面的讨论,仍缺乏扎实的证据;此外针对项目可能导致的风险,也还缺少细致的评估。过去两年,世界银行通过实证研究、经济建模等,研究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交通运输项目,旨在为各国提供关于“一带一路”交通走廊风险与机遇的分析,有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一带一路”参与方选择最能满足其发展需要的投资方式和改革方案。此外,这项研究还旨在为围绕“一带一路”的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和分析方面的基础。 一、主要研究结果 报告指出,“一带一路”交通走廊能大幅改善参与国的贸易、外国投资和国民生活条件,但相关前提是中国及“一带一路”的各参与国能实施更深入,更透明的扩大贸易和提高债务可持续性的政策改革,并减少环境、社会和腐败风险。 1. “一带一路”走廊的沿线国家具有高度多样化,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需要大量投资来改善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此外,许多沿线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对区域和世界市场的融入尚显不足,贸易量约比其潜力水平低30%,外国直接投资则比其潜力水平低70%。“一带一路”交通走廊将缩减运输时间,提升贸易和整合。在走廊沿线,运输时间预计将减少达12%。运输时间每减少一天,将可使贸易增加5.2%。此外,走廊沿线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交通时间预计也将减少3%。这表明,即使那些未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也将从“一带一路”走廊沿线经济体所建设的公路、铁路和港口受益。 2. “一带一路”并非给所有国家都带来正面的贸易效应,但总体效应将是积极的,因为所有国家的贸易成本都会下降。据估计,“一带一路”走廊可使沿线经济体的贸易增长2.8%~9.7%,使世界贸易增长1.7%~6.2%。其中,对物流时效要求较高的行业(如新鲜水果和蔬菜),或需要高时效投入的行业(如电子和化学品)将受益最多。此外,走廊还将使“一带一路”沿线的低收入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7.6%。上述贸易增长,预计将使全球实际收入提高0.7%~2.9%,其中,“一带一路”走廊经济体的涨幅最大,实际收入增幅预计将在1.2%~3.4%。“一带一路”的运输项目能帮助760万人脱离极端贫困(每天收入低于1.90美元),并帮助3200万人脱离中度贫困(每天收入低于3.20美元)。大部分的减贫效应也将集中于“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体。尽管总体的经济效应会是积极的,但各国间的收益分配并不均等。在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和泰国,“一带一路”带来的实际收入增长可能超过8%。但对阿塞拜疆、蒙古国和塔吉克斯坦来说,如果不进行其它方面的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成本,将超过加强联通性和经济一体化所能带来的收益。 3. 采取配套的政策改革对想要获取“一带一路”益处的国家而言至关重要。各参与国需要促进货物的进出口更加便捷,减少贸易限制,这将使参与国的实际收入提高到原来的2到4倍。此外,各国还需要强化投资保护,并改善私营部门参与“一带一路”的环境。为了减轻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相关的可能风险,各国也需要进行政策改革。大约四分之一的“一带一路”走廊沿线经济体已处于高负债水平,其中一些经济体的中期脆弱性可能增加。即便是那些债务水平不高的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投资的利弊亦应详加审酌。所投资的项目,应与该国发展的优先事项相契合。具体单一交通项目的价值,则取决于其它项目的实施情况。 4. 环境和社会风险也应受到关注。许多“一带一路”沿线的地区,易受土质退化、洪涝和山体滑坡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将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0.3%。但在柬埔寨、吉尔吉斯斯坦和老挝,随着更高排放量部门的生产扩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增加7%或更多。实施必要的改革并非简单的事情。推进贸易开放、减少通关迟滞的改革,可以会触及既得利益者。管理财政风险需要改善数据报告和透明度,这皆有赖于中国的政府机构、贷款组织、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更好的协调。对推进这些改革,中国已有充分准备。中国拥有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丰富经验,同时也在努力克服项目融资、社区参与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障碍。 二、三项核心原则 要实现“一带一路”的健康发展,还需要进行更大胆、更深入的政策改革。为此,必须坚持三项核心原则: 1. 提高各方面的透明度。提供更多关于项目规划、财政支出、预算编制以及采购的公开信息,这有助于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效性。 2. 针对各国具体情况的深入改革措施。实现货物进出口便利化,是各国从“一带一路”投资中受益的关键。此外,各国还应采取开放的采购程序,加强治理,并建立起财政和债务可持续性的框架。 3. 积极开展多边合作。多边框架有助于各国改善贸易便捷化和边境管理,统一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商定法律标准和投资者保护措施,以及管理环境风险。
  • 《二十国集团表示全球经济复苏面临重大下行风险》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21
    • G-20声明草案称,新的疫情限制措施可能令一些经济体重新陷入衰退 决心继续调用一切可用的工具,以支撑经济、保障就业 全球最富裕国家将告诫称,在疫情引发经济衰退之后,经济复苏脱离正轨的风险依然重大。 多国为了遏制疫情而实施的新限制冲击了经济活动,迫使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再次加大刺激力度。虽然限制没有第一轮疫情期间那么严苛,但是却增加了一些国家再次陷入衰退的几率。 “经济复苏不均衡、高度不确定,且面临重大的下行风险,包括一些经济体疫情重新爆发所带来的风险,”彭博获得的二十国集团(G-20)公报草案显示。 G-20领导人将于本周参加沙特主持的虚拟会议,进行讨论后,最终的公报措辞仍可能会做调整。 该文件还暗示,只要企业和工人仍旧面临威胁,各国政府就不打算撤回经济支持措施。 “我们决心只要有必要,就会持续使用一切可用的政策工具,保障人们的生活、就业和收入,支持全球经济复苏并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G-20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