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shift 推出 AeroZero? FTB – 用于下一代电气和航空航天系统的超轻、高性能阻火和隔热层》

  • 来源专题: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
  • 编译者: 李红艳
  • 发布时间:2025-11-11
  • Blueshift 是先进热保护系统 (TPS) 的技术领导者,推出了 AeroZero 阻火和热障 (FTB),这是一系列超薄、轻质和灵活的火焰和热材料解决方案,可承受高达 1200 °C 的暴露 30 分钟。

    随着电动汽车 (EV) 和航空航天电气化的全球持续采用,Blueshift 的 AeroZero 系列最新成员非常适合可能经历极端温度波动的广泛应用和行业;从电动汽车和航空航天市场,到船舶和铁路。

    例如,在电动汽车领域,FTB 主要用作安全屏障材料,旨在防止极热或火灾的传递,从而导致电池的机械损坏以及暴露在高温或放电事件中。Blueshift 的 AeroZero FTB 可以承受高达 1200 °C 的暴露 30 分钟,同时将冷侧温度保持在 300 °C 以下。 这意味着它们可以用作防止不受控制的火灾(例如由于飞机发动机起火)的安全功能,或保护表面免受直接暴露于火焰(例如在火箭起飞期间)或帮助降低电池热失控事件的风险。

    AeroZero FTB 的性能优于传统的云母、二氧化硅或聚氨酯泡沫,重量减轻了 80%,厚度范围为 0.32 – 1.77 毫米,比传统屏障 (3-10 毫米) 薄得多。除此之外,它们的易用性和灵活性是影响工程师将新材料集成到其设计中决策的关键因素。凭借其“即剥即贴”压敏胶 (PSA) 背衬,可简化在不规则表面上的安装,从而大大降低人工时间和成本。

    Blueshift 总裁 Tim Burbey 表示,AeroZero FTB 旨在在行业内树立新的标杆:®“传统的隔热材料通常基于聚合物泡沫或陶瓷毯,由于重量增加、厚度增加、有毒废气、缺乏灵活性和加工问题,可能会受到缺点。随着电动汽车的采用与航空航天电气化的同时,我们的 AeroZero FTB 将使下一代飞机和车辆更安全、更轻、更高效,从而释放新的性能能力。

    “我们提供多个系列,希望整合尽可能多的车辆和行业,以便每个人都可以克服市场上其他 FTB 根本无法克服的独特热挑战。”

    AeroZero FTB 系列包括适用于高达 500 °C 应用的 AZ-FTB 100、适用于高达 800 °C 的 AZ-FTB 101 和用于高达 1200 °C 的最大保护的 AZ-FTB 300。 这些先进的 FTB 非常适合保护电动汽车电池模块、间接和直接暴露于火焰的航空航天部件。



  • 原文来源:http://www.azom.com/news.aspx?newsID=65015
相关报告
  • 《纳米纤维隔热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大有可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2-01
    • 航空航天用飞行器在飞行时需承受长时间气动加热,基体表面将产生高温,为了保证飞行器的主体结构及内部仪器设备的安全,须使用高效隔热材料阻止外部热流向内部扩散。同时,轻质高效的隔热防护系统对降低飞行器载荷、延长飞行距离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纳米纤维材料具有孔径小、孔隙率高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轻质高效隔热材料。本文主要介绍当前二维纳米纤维膜、三维纳米纤维气凝胶隔热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二维纳米纤维膜隔热材料 导弹电池隔热套、发动机等狭小空间需要厚度较小但隔热性能优异的材料,二维纳米纤维膜材料由于纤维直径小、堆积厚度可控(一般小于100μm)、孔隙率高等优点可用于狭小空间隔热。纳米纤维膜隔热材料按组成可分为高分子纳米纤维膜、碳纳米纤维膜和陶瓷纳米纤维膜。 高分子纳米纤维,如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纤维膜,由于具有更高的孔隙率和曲折网孔通道,从而使空气分子在材料内部的传输路径变长,热量在传播过程中损耗,因而可降低材料的导热系数。为了进一步降低材料的导热系数,有学者通过浸渍改性技术将SiO2纳米颗粒包覆于PVDF纳米纤维表面,进一步减小纤维膜孔径,降低热对流。然而,该材料在高温环境中结构易被破坏,难以满足应用需求。 碳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化学稳定性好、比强度高等优点,在电子、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碳纳米纤维膜材料随着石墨化程度的提升,耐高温性能逐渐提升,然而其隔热性能也将大幅下降,因此难以满足耐高温与隔热性能同步提升的需求。 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绝缘性好等优点,在高温隔热、吸音、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大部分陶瓷纳米纤维具有脆性大、力学性能差、不耐弯折等缺陷,限制了其实际使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有学者通过调整纺丝溶液性能及工艺参数,制备了具有无定形结构、柔性良好的SiO2纳米纤维膜。同时,还可以通过浸渍改性方法在纤维间引入SiO2气凝胶纳米颗粒,构筑SiO2纳米颗粒/纳米纤维复合材料,提升SiO2纳米纤维膜的隔热性能。 三维纳米纤维气凝胶隔热材料 二维纳米纤维虽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但其在厚度方向难以实现有效增加(>1 cm),这严重限制了其在大功率发动机隔热、舱壁防火隔热等领域的应用。与二维纳米纤维膜相比,三维纳米纤维气凝胶材料具有尺寸可控、孔隙率高、孔隙曲折程度高等优点,因而在隔热、保暖、吸音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常见的纳米纤维气凝胶隔热材料主要包括高分子纳米纤维气凝胶和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两种。 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 陶瓷气凝胶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及隔热性能,是航空航天飞行器热防护的主要材料之一。现在使用的气凝胶隔热材料主要为陶瓷纤维增强的SiO2纳米颗粒气凝胶,由于纳米颗粒与陶瓷纤维间相互作用弱,导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纳米颗粒易脱落,从而使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隔热性能大幅下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学者以柔性陶瓷纳米纤维为构筑基元,利用原创的三维纤维网络重构方法,构筑了超轻质、超弹性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材料。 该气凝胶材料具有类似蜂巢的网孔结构,每个网孔中纤维相互缠结黏结,形成稳定的纤维网络,赋予了气凝胶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其在大形变(80%应变)压缩下仍能快速回弹,经500次压缩循环后其塑性形变仅为12%,优于现有的陶瓷气凝胶材料。同时,材料在酒精灯火焰(约600℃)及丁烷喷灯(约1100℃)下压缩50%后仍能回复,展现出了优异的高温压缩回弹性能。 高分子纳米纤维气凝胶 针对现有气凝胶材料力学性能差、脆性大的问题。有学者用具有高弹性模量、高强度、低密度的纤维素纳米晶为构筑基元,通过凝胶、超临界干燥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透明性、力学性能的纤维素纳米晶气凝胶,可弯曲至180°而不发生破坏,同时其在大形变(80%)下压缩后仍能回复且最大应力大于200 kPa。此外,纤维素纳米晶还展现出了优异的隔热性能。
  • 《2017航空航天用材料大事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2-06
    • 人类对于天空的探索自古有之。进入20世纪后,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兴起并迅速发展,对军事、经济乃至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都知道,航空航天飞行器需要在超高温、超低温、高真空、高应力、强腐蚀等各类复杂环境中工作,因此,性能上能够应对以上极端条件的材料就成为了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近年来,航空航天材料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尤其是具备轻质、抗疲劳、耐腐蚀等特性的先进复合材料,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ASD Reports咨询公司最新报告显示,预计到2022年,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市场总额可达429.7亿美元。 2017年有哪些新型航空航天用材料问世?国内外材料领域龙头企业有何最新布局?各大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技术研究有哪些突破性进展?新材料在线®对此进行了盘点,以飨读者。 以下以新闻发布时间为倒序,不分先后。 1.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出台增材制造路线图 10月23日消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于9月底提交审查文件,制定了“增材制造战略路线图”草案,路线图包含重要的监管信息,涵盖认证、机器和维护、研究和开发的问题和考虑,以及对增材制造方面教育和培训的双重努力需求。该路线图综合了多方面的贡献,包括美国航空航天局,航空航天工业协会的增材制造工作组和美国军队,并且受到了2018年政府预算的支持。 2.波音公司60万美元助力飞机“增寿”材料研究 10月10日消息,波音公司向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捐赠60万美元,用于测试复合材料部件。项目领导人UTA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教授Andrew Makeev表示,项目结束后,这一波音公司和空军希望了解并信赖的研究将能够用于分析预测复合机体结构的剩余使用寿命。该研究有助于提高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以及维护飞机生命周期。此外,该项工作或对飞机设计和认证产生重大影响,利用发展能力预测复合空气强度和耐久性,势必会对行业产生影响。 3.Hexcel公司740万英镑研发用于前沿航空部件的碳纤维织布 9月18日消息,赫氏公司(Hexcel)计划设立一项总投资740万英镑的研发计划,旨在开发航空和汽车复合材料结构部件用碳纤维材料。这项为期四年的多轴向灌注材料(MAXIM)项目致力于研发新型碳纤维织物和树脂,生产出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的非热压罐成型复合材料部件,替代机翼等复杂的金属结构件。该项目支持新材料开发,使得航空工业复合材料相关技术能够全面满足未来项目对复合材料的大量需求。 4.威格斯公司加入热塑性塑料中心 开展航空航天相关研究 9月7日消息,威格斯公司作为第一级成员加入了荷兰恩斯赫德ThermoPlastic复合材料研究中心(TPRC),并将与波音、达赫、德迪恩航空、TenCate和Vaupell航空公司等其他一级和二级成员共同合作。威格斯航空航天总监蒂姆•赫尔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开发混合成型材料和工艺技术,旨在为工程师提供飞机部件设计和制造所需的开发工具。这项技术的改进有助于使之在航空航天供应链中发挥作用。 5.航材院-曼大成立石墨烯航空航天材料联合技术中心正式揭牌 7月10日至12日,中国航发代表团先后到访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航材院-曼大石墨烯航空航天材料联合技术中心”“航材院-曼大大学技术中心”和“航材院—帝国理工材料表征、加工及仿真中心”也在英国正式揭牌。联合技术中心的成立为中国航发和两所大学搭建了进一步深化合作、人才培养的平台,有利于中国航发提升基础科研能力,加快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 6.赫氏公司为空客H160直升机供应复合材料 6月29日消息,赫氏公司和空客公司在巴黎航展上透露,空客直升机已经要求赫氏公司提供了一系列H160直升机部件的复合材料,包括机身、尾翼和转子叶片。此外,赫氏公司还将为空客中型实用直升机项目提供增强件,预浸料,蜂窝材料和胶黏剂,直升机预计于2019年投入正式运营。 7.索尔维和福克联手开发飞机复合材料 6月29日消息,索尔维和GKN航空福克业务部已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索尔维将成为福克轻质复合材料的首选供应商。两家公司表示,与传统的金属解决方案相比,热塑性复合材料可以将飞机部件的重量降低25%。索尔维复合材料全球业务部门总裁Carmelo Lo Faro表示,与福克业务部的合作,是索尔维成为向航空、石油、天然气和汽车行业提供热塑性复合材料领先供应商的重要一步。 8.美国空军实验室正开发飞机用液态金属天线技术 6月13消息,美国空军实验室(AFRL)研制了一种内部填充液态金属的通道系统,可以根据所需频率和方向进行重新配置天线,并在70MHz到7GHz的频率范围内间进行了测试,该工作或可精简飞机上的通信设备。目前该研究已完成在实验室的测试和试验,正计划在无人机上进行试验。科学家认为这种液态天线技术可在7-10年内获得应用。 9.中俄联合研制新一代远程宽体飞机C929 复合材料比重或超50% 5月22日,中国商飞与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的合资企业——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成立,该合资公司主要负责中俄联合研制新一代远程宽体飞机C929项目的运行工作。据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总裁斯柳萨里介绍,C929飞机的复合材料比重将超过50%。复合材料的产能方面,预计将以俄方为主,也可能应用部分中国研制生产的。 10.俄罗斯研制出耐高温超硬的复合材料 能大幅减轻飞机重量 5月12日消息,莫斯科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合成出一种新型聚合物复合材料,强度远超航空铝钛合金,为建造超轻型飞机和卫星提供可能。科学家通过两个简单环节利用不饱和炔烃、氮化合物和苯,制备出呈橙色状复合新型聚合物基体。含有这些成分制备出的聚合物超级坚固,并能承受约400摄氏度的加热温度,保持结构稳定不变形。据了解,莫斯科大学实验室合成的数批材料试样,已交由巴拉诺夫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和喀山图波列夫国家研究型技术大学等机构进行测试。 11.欧盟成功研制航天专用特种碳纤维及预浸料 5月5日消息,由来自葡萄牙(协调国)、西班牙和爱尔兰的科研团队合作完成的EUCARBON项目,成功建立欧洲第一条面向卫星等航天领域用特种碳纤维生产线,从而有望使欧洲摆脱对该产品的进口依赖,确保材料供应安全。EUCARBON项目于2011年11月启动,致力于提升欧洲在航天用碳纤维及预浸料方面的制造能力。项目历时4年,总投入320万欧元。除了航天领域,项目也在积极发掘特种碳纤维在汽车工业和能源领域应用的潜力。 12.先进材料助力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 5月5日, 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完成首飞任务。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实现了以第三代铝锂合金、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先进材料首次在国产民机上大规模应用,总占比达到C919飞机结构重量的26.2%。C919在机体选材上开创了两个全国首次,一是先进铝锂合金的应用,一是复合材料应用范围从方向舵等次承力结构到平尾等主承力结构,国内首次在民用飞机的主承力结构、高温区、增压区使用复合材料。 13.汉高胶粘剂技术业务部门西班牙建新航空航天生产线 4月18日消息, 汉高公司胶粘剂技术业务部门已开始在西班牙Montornès地区建造新航空航天应用生产线。新生产线将满足轻量化和自动化等日益增长的全球航空航天工业需求。该生产线将包括新的厂房和设备,以增加生产和仓储能力。第一批产品预计将于2019年交付。通过Montornès的新工厂,汉高粘合技术公司将利用汽车行业的丰富经验,高品质产品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支持客户的需要和对成本的控制。 14.商业航空生产商Diehl Aircabin与德国代傲航空Diab签署长期供应协议 3月28日消息,商业航空的客舱内饰生产商Diehl Aircabin与代傲航空Diab签署了长期协议,将为其供应Divinycell F和其他用于客舱内部应用的结构泡沫芯材料。与Nomex蜂窝解决方案相比,使用Divinycell F可以节省高达20%的重量,显著地降低了成本。且Divinycell F生产线拥有业界最短交货时间和最高生产能力。 15.明日宇航入股鲁晨新材达成战略合作 开拓航空航天领域高端复合材料的应用 1月25日消息,成都鲁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四川明日宇航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进军航空航天高端复合材料制造领域。鲁晨新材始终致力于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复合纤维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而明日宇航是目前是中国最大的飞机结构件民营配套基地,以飞机结构件减重技术的开发和服务为技术主线,与鲁晨新材高性能复合纤维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质量轻、强度高”的应用,将形成珠联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