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声学新发现有望实现新型液基光纤传感器》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3-11-08
  • 在探索光和声波是否可以监测完全密封的液芯光纤的热力学行为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可能导致新型液基光纤传感器的发现。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Nature Photonics。

    液体中的负压

    压力通常是单位面积上垂直作用于固体、液体或气体表面的力。 在通常情况下,压力的数值总是为正值。

    然而,液体的行为总是充满奇怪的惊喜。 它们可以在亚稳态下存在,对应于负压值,这意味着即使微小的外部干扰也可能导致系统崩溃到另一种状态。

    研究人员尝试理解热力学规律如何影响液体内的负压。 当液体的体积减小时,它通过粘附力保持在玻璃纤维毛细管内,使其能够像橡皮筋一样拉伸。

    MPL 量子光声学研究小组负责人 Birgit Stiller 表示:“我们最初的目的是确定光声学是否可以帮助监测完全密封的液芯光纤内的热力学行为。” “但是当我们的测量显示出奇怪的行为和趋势时,它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假设和理论。”

    光声学研究:探寻负压液体的奥秘

    光声装置和加热板用于控制液芯光纤的温度

    这项研究的初衷是使用光声学来监测密封的液芯光纤的热力学行为。 但研究人员的测量结果却展示出了奇怪的行为和趋势,迫使他们重新思考他们的理论。

    为了理解这一奇特现象,研究人员结合了光波和声波来测量液体的热力学状态。 这两种波的相互作用在热力学测量中非常敏感,因此是理想的工具。

    创新的实验系统

    为了获得不同的热力学状态,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微型光学平台,用于容纳纳升液体,以实现高正压和负压状态。 这一创新的平台允许他们更深入地研究基于纤维的系统的热力学特性,而无需占用大量实验室空间。

    他们在耶拿 IPHT 的同事 Mario Chemnitz 和 Markus Schmidt 共同创立了这一微型实验平台。 Birgit Stiller 表示:“如果没有它,我们将无法达到不同的热力学状态——这是我的 MPL 团队和 IPHT 团队之间真正且有益的合作。”

    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液体内的负压奇观,还为新型液基光纤传感器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性。 此外,该研究为量子光学和热力学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有望带来更多的惊喜。

    研究小组计划继续探索更多奇特的热力学状态,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带来新的可能性。

相关报告
  • 《新发现有望开发UTI无抗生素疗法》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19-05-09
    •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尿路感染(UTI)中的细菌依赖于一种新的化学形式的分子纤维素粘附在膀胱细胞上。该发现有望开发无抗生素治疗UTI感染的新方法,论文发表在PNAS上。 该研究团队今年早些时候在《科学》上发文,宣布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一种化学结构独特的纤维素形式,称为pEtN(化学基团磷酸乙醇胺)。pEtN是细菌形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粘稠的分泌物,细菌分泌营养物质并保护自己免受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新研究表明,pEtN在UTI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UTI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大肠杆菌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实验揭示了纤维素可以像砂浆一样,增强细菌与膀胱上皮细胞的粘附强度。 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pEtN和称为curli的细胞表面纤维编织在一起产生大肠杆菌生物膜,并且curli与肾脏感染和败血症有关。此次,研究者想了解pEtN和curli在细菌与宿主细胞粘附过程的所起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于是他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分别测试curli和pEtN对粘合强度的影响。研究者将包含pEtN和curli的大肠杆菌生物膜附着到活细胞单层流变仪(Live-Cell Monolayer Rheometer,LCMR)的顶板上,然后使其与含有膀胱细胞的底板接触。然后,科学家迅速将顶板水平剪切了一小部分,由此产生的粘合应力水平就代表细菌的“粘性”。他们用基因工程大肠杆菌重复实验,其生物膜仅含有pEtN,或者仅含有curli。他们发现,包含curli和pEtN的细菌表现出最高的粘合强度,其次是仅含有curli,最后是仅含有pEtN。分子靶向攻击pEtN可能是传统抗生素的一个很好的替代品,预防细菌粘附有利于打破感染周期,这种治疗方法有利于缓解抗生素耐药性的全球压力。
  • 《水奇异性质的新发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1-02
    •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都知道水具有奇怪的性质 其他液体如酒精和油脂在压缩时会变得更重,但是水却变得更轻,如同冰块漂浮在一杯水中。其他流体在冷却时密度逐渐变大,但奇怪的是,水在华氏39度左右或者在结冰之前密度最大。 现在瑞典的科学家已经了解到,水的有悖常理的行为源于它在两种液态下存在的奇异能力。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解释了尖端的传感器如何帮助揭示研究人员花费了上百年时间来试图解开的奥秘。 他们希望这一工作最终能够解释水是如何激发创造生命的。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共同作者兼化学物理学教授Anders Nilsson告诉Seeker :“水的行为相比其他液体非常奇怪。我们应该由衷的感激它,否则,我们可能不会存在。没有这些特性,生命无法存在,因为海洋的底部会在冰河时期冻结。” 通过使用日本和韩国英里长的X射线激光器,Nilsson和他的团队能够在毫秒级的间隔内看到在越来越低的温度下转变的水分子。 要认识到只有在含有杂质的情况下,水在华氏32度才会结冰。反过来说,对于绝对纯净的水,即使处在低于零下的温度多年,也可能不会冻结。在2011年,科学家发现水在直到零下55华氏度左右时,仍旧可以保持液体状态。 Nilsson说:“大多数人认为水在零摄氏度时就会结冰,但那是因为水里面有杂质。” 尼尔森的研究小组发现,在温度变低时,水会膨胀和收缩,在常规密度的水和高密度的水(重量会增加20%左右)之间交替变化。而且随着温度的下降,这种交替变化会加剧。最终在零下华氏47度左右,波动相等,各占50%。在更低的温度下,波动再次减缓,最终结冰。 图中显示了不同温度水的两种不同局部结构(高密度为红色区域,低密度液态为蓝色区域)区域之间的波动。观察到热力学响应和相关函数的最大值是温度的函数,当两个结构中的分子数目相等时,将导致在深度过冷状态下水的奇异特性的强烈增强。图片来源:斯德哥尔摩大学 Nilsson说,在那些过冷温度下,水会像罐子里的油和水一样分离。他解释到,高密度的水看起来像牛奶。 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组成水分子的原子键。冰分子在原子结构内的空间比水分子大。这就是为什么它们能够漂浮在水中。随着温度的降低,纯净的水分子因这一空间而变得越来越不稠密。 相关介绍:水可能同时存在两种非常不同的液体 以前认为水只存在于单一的液体,蒸汽和固体冰三种状态之一,但这些发现为研究人员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为水的奇异行为提供了潜在的根据。Nilsson的团队正在研究压力如何影响两种液态水。 斯德哥尔摩大学化学物理学博士研究生AlexanderSpäh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象水这样一个深入研究的课题中做出新发现的可能性是非常诱人和鼓舞人心的。” 文章来自seeker网站,原文题目为The Strange, Counterintuitive Properties of Water, Explained,由材料科技在线汇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