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面对西方制裁,俄能源领域面临三大战略挑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7
  • 俄罗斯总统普京14日在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形势工作会议上表示,在俄能源出口支付方面,对俄“不友好”国家正在拖延转账支付。他强调,在西方制裁背景下,俄能源领域面临三大战略挑战。

    据克里姆林宫网站消息,普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相关会议。他表示,西方制裁对俄罗斯能源行业带来的最严重问题之一是出口供应方面。应采取措施简化运输链和克服因运输成本增加带来的困难。

    普京指出,目前俄能源出口支付出现问题,那些“不友好”国家的银行正在拖延转账支付。他表示,在能源出口问题上,将结算币种从外币转向本国货币,提高本币结算份额,逐步摆脱美元和欧元,是俄罗斯确定的任务。“我们打算从根本上提高以本国货币结算在外贸体系中的份额”,目前的关键任务是让俄外汇市场为这样的转变做好准备。他强调,从金融经济安全角度出发,拒绝“不可靠的、名声败坏的外国货币”和“他国裁决”是俄方的战略任务。与此同时,为保持和提高对外贸易,与可靠的合作伙伴建立稳定关系也至关重要。

    普京于3月31日签署总统令,对俄“不友好”国家以卢布支付俄罗斯天然气的新规于4月1日起生效。对俄“不友好国家”买家应当先在俄罗斯银行开设卢布账户,再经由此账户支付所购俄天然气。普京表示,俄罗斯不会接受使用美元和欧元进行天然气交易时出现的各种风险,以卢布结算天然气交易是稳固俄金融经济主权的重要一步。

    普京说,西方国家试图排挤俄罗斯能源供应商,并寻求替代能源供应,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整个世界经济,首先是影响西方本身。欧洲国家关于禁运俄罗斯能源的言论只会破坏市场稳定,并抬高民用能源价格。他还指出,西方国家宣布放弃俄天然气转而寻找高碳替代品的行为,显然背离了他们所谓的绿色议程。

    普京强调,在西方制裁背景下,俄罗斯必须以自己的利益为导向。俄能源领域面临三大战略挑战。一是要确保国内市场能源供应稳定。在国外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增加对本国消费者的供应很重要。为刺激国内需求,有必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实现降价。二是要出口多元化。从可预见的将来,俄对西方能源供应将会减少。因此,要调整能源出口方向,逐步将俄能源出口重新定位到快速增长的南部和东部市场。为此,有必要确定相关关键基础设施项目并开始建设。三是要发展油气深加工。俄罗斯已在该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要在该领域追加投资,以加速实施大型项目,加快现代化企业投产。

    这是普京继昨日后对能源问题再度公开表态。普京13日在俄北极地区发展会议上即表示,一些西方国家拒绝与俄开展正常合作,包括俄能源资源,已使数百万欧洲民众深受打击,并引发能源危机。俄将刺激国内能源市场消费,促进原材料深加工,并增加对世界其他地区能源供应。

    对于西方制裁对俄影响,普京13日亦表示,西方对俄实施经济“闪电战”未能成功。俄经济和金融体系站得稳,工业和能源行业等在迅速发展。他强调称,西方孤立俄罗斯的企图不会得逞。

    俄总理米舒斯京7日在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当前俄罗斯正处于“近30年来最艰难的时期”。西方今年对俄实施的新一轮制裁规模前所未有,目前对俄制裁已经超过6000起,在制裁数量上超过任何时期针对的任何一个国家。他强调,对于俄罗斯而言,目前局势“虽然复杂但足可应对”。(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田冰 张雨晨)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5734.html
相关报告
  • 《2024年预计将反弹,但仍面临挑战》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4-02-02
    • 尽管2023年市场条件严峻,但预计2024年将实现9%至12%的复苏。 以下是2024年的一些关键趋势: 服务器市场预计将呈上升趋势,受人工智能业务的推动。通道库存的减少正在进行中。 电信市场显示出减缓的迹象,全球仅在部分地区继续推出5G。爱立信和诺基亚预计将继续在与华为的市场份额激烈竞争中。 全球消费者信心仍然较低,尽管在2023年中期略有改善。这可能抑制对消费电子的需求,但预计将有弱势复苏。 工业和汽车市场出现了一些初步的疲软迹象。 芯片上晶片上基板(CoWoS)出现短缺,2024年有轻微扩张。由于人工智能应用推动的先进封装需求,市场将在短期内寻找其他解决方案。 由于消费者和数据中心需求以及价格调整的推动,内存市场将实现显著增长。 全球供应链状况2023年 在不久的过去,新冠疫情和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突显了半导体供应链的脆弱性,导致芯片短缺并干扰了各个行业的生产。随着对半导体的需求持续增长,政府和行业参与者正在探索加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的方法。这包括多样化生产地点、投资国内芯片制造能力以及加强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 半导体厂商竞争:TSMC、三星和英特尔挑战技术极限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TSMC)仍然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在2023年占据了惊人的13%的总市场份额。如果考虑到TSMC仅提供代工服务,该公司在2023年代工业务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了58%。 为保持领先地位,TSMC正在积极投资扩大其产能,并开发次-2纳米的代工厂。该公司宣布计划在台湾建设四座先进工厂,并通过在亚利桑那(3-至4纳米工艺节点)、日本(12–28纳米)和德国(12–28纳米)建立新设施来扩大其全球业务。这些扩张反映了TSMC对创新的承诺,以及其满足对更小、更快、更强大芯片不断增长需求的能力。 与此同时,三星正在加强其在韩国的地位,这是其半导体生态系统的中心。该公司在得克萨斯州的工厂将在无线通信应用中提供11至14纳米FinFET技术,突显了三星在先进芯片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 CPU先驱英特尔通过其18A工艺节点,一个承诺推动半导体制造边界的技术,旨在重新夺回代工服务的主导地位。该公司正在大力投资国内和欧洲设施,以将这一雄心勃勃的项目变为现实。 开发和制造次-2纳米代工厂的竞争正在加剧,TSMC、三星和英特尔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公司正在投资数十亿美元,确保它们在这个关键行业中稳固地占据地位,以确保世界能够获得驱动现代技术的前沿芯片。 美国无厂半导体公司继续占主导地位美国无厂半导体公司继续占主导地位。GPU开发商英伟达已经大胆地升至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第二位,2023年市场份额达到了令人瞩目的11%,并达到了1.21万亿美元的市值,使其成为全球第六大市值最高的公司。在2023年,英伟达的倍增器(市值除以年度收入)达到了20多倍,在该市场,2022年的倍增器平均为3.9,2023年为7.7。英伟达的迅猛崛起归因于对其强大GPU的不可满足的需求,尤其是在各种人工智能应用中使用的大型语言模型领域。 另一方面,英伟达、AMD和英特尔在AI芯片上的竞争将有一个明显的赢家:TSMC。预计英伟达将在2024年将其AI芯片订单翻倍,达到100万片,英特尔将在2024年为其月湖芯片订购价值40亿美元的3纳米芯片,AMD预计今年将订购约50万片。TSMC将使用5纳米和3纳米工艺技术生产这些芯片。 像谷歌、亚马逊、微软和Meta等巨头正在积极开发为AI应用量身定制的定制硅芯片。这些专门的芯片提供定制的性能和效率,在利润丰厚的人工智能市场中赋予竞争优势。 然而,创建这些定制芯片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即非循环工程费用。尽管这可能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承诺,但考虑到这些公司要在竞争对手中区别自己并确立自己作为AI创新先驱的地位,这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在市值水平上,Broadcom取代了TSMC,排名全球半导体公司第二位。Broadcom在2023年底的估值较2022年底增长了111%;其上升可以归因于对软件公司VMware的近610亿美元的收购。整个半导体行业在2023年经历了同样令人瞩目的增长轨迹,市值较上一年激增了72%。这一激增突显了半导体行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在推动未来技术进步方面的持久重要性。 中国扩大半导体雄心:构建本地生态系统,追逐技术领导地位在半导体的动态领域,中国正在朝着发展强大的本地生态系统迈出重要步伐。根据SEMI World Fab Forecast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将建设惊人的18家新的晶圆厂。这一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反映了中国政府坚定承诺在对美制裁持续的背景下促进国内芯片发展。 这次晶圆厂建设的激增无疑将加强中国的产能,尤其是在成熟的节点技术方面。芯片供应的增加不仅将满足国内产业不断增长的需求,还将加剧在汽车、工业和其他市场中至关重要的模拟和离散芯片的竞争。 在技术实力方面,华为的Mate 60智能手机是一次卓越的展示,采用SMIC的7纳米技术,突显了中国对先进芯片制造的不懈追求。这款高端设备的成功生产表明中国有能力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竞争,即使面临地缘政治挑战。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制造商蔚来最近推出了其首款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芯片NX9031,采用5纳米工艺,拥有超过500亿个晶体管。 欧洲半导体地位:推进技术、多元化产品和投资欧洲继续保持重要地位。全球光刻系统领导者ASML准备向代工领导者交付高数值孔径(NA)(0.55 NA)的EUV机器,用于开发次-2纳米技术。这些突破性的机器预计每台成本约5亿至6亿美元,将在制造更小、更强大的芯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尽管美国对向中国供应EUV工具的限制,ASML仍将是先进光刻机的市场领导者。 其他欧洲集成器件制造商,如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罗伯特·博世,通过保持市场份额并专注于积极投资碳化硅和氮化镓技术用于电力应用,展示了它们的韧性。这些材料在性能和效率上优于传统的硅,对于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新兴技术至关重要。 2023年,欧洲也见证了投资活动的激增,各个领域的创新初创公司吸引了超过34亿美元的投资。最值得注意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电动汽车应用上,占总资金的27%。量子应用引起了极大关注,吸引了16%的投资,其次是显示(7%)、无线通信(6%)和光子学(6%)。 在众多新兴企业中,法国的Aledia获得了1.27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开发和制造用于显示应用的微型LED芯片。荷兰的Smart Photonics筹集了1.1亿美元,旨在成为纯粹的磷化铟(InP)晶圆提供商,为数据通信/电信和传感应用提供服务。法国的Pasqal通过获得1.087亿美元的投资取得了显著突破,用于建造基于中性原子的量子计算机。法国的SiPearl筹集了8200万美元,用于生产专为高性能计算应用而设计的微处理器。瑞士的Kandou以7200万美元的投资成为数据中心连接领域的领导者,推出了一款支持PCIe 5.0和CXL 2.0标准的多协议重定时器。欧洲的量子计算领域也获得了动力,英国的Oxford Quantum Circuits筹集了1亿美元,成为量子计算作为服务的领先提供商。法国的Quandela通过5300万美元的投资进一步拓展了量子计算的范围,专注于开发光子量子比特发生器和纠缠系统。 这些对欧洲初创企业的投资展示了该大陆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以及致力于推动半导体在各种应用领域取得进展的承诺。随着对半导体的需求不断增长,欧洲有望在塑造这一关键技术未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天然气发电主要面临三个挑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26
    •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可与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等其他低排放能源形成良性互补,是能源供应清洁化的最现实选择。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我国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化解环境约束、改善大气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推动节能减排、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能源需求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天然气发电产业也因其清洁性受到了各国的重视。 当前我国天然气发电尚未达到规划目标 中国《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天然气发电设定了发展目标,未来我国天然气发电产业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据记者了解,中国天然气主要使用在四个方面:城市燃气、化工、工业和发电领域。 “发电用气作为我国天然气重要利用领域之一,总的来看,受天然气资源稀缺影响和价格机制的制约,当前我国天然气发电尚未达到规划目标,与国外发达国家也有一定的差距,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较大规模。”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2007年到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190.7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82.8亿立方米,供应缺口不断扩大,天然气进口量年均增长达107.9亿立方米。2018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能源的安全形势比较严峻。 依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天然气产量127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4%;天然气进口量974.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9%;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224.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3%。预计202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达到3300亿立方米,2025年增至4500亿立方米,2030年增至5500亿立方米。 从发电能源结构来看,我国主要发电能源有煤炭、水能、风能、天然气、核能与太阳能。其中,煤电占全部发电量的70%,其次是水电、风电、气电。 美国主要的发电能源有天然气、煤炭、核能和水能等。长期以来,天然气都是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发电能源。2015年4月,美国天然气发电量首次超越煤炭。此后,天然气发电量经历小幅下降后重回高位,2017年为美国提供了14680亿千瓦时的电力,占全年发电总量的35%。 刘满平表示,截至2019年7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9.5亿千瓦,其中,燃气装机8948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4.6%,距“十三五”规划要求的1.1亿千瓦仍存在2000万千瓦的缺口,也远远低于美国(35%)与欧盟(18.9%)水平。从天然气消费结构来看,我国发电用气量仅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5%,发电用气份额低于美国(35%)和欧盟(23.9%)水平。 天然气发电面临一定的困难 中电联在今年4月2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气电装机为8450万千瓦,较2015年仅增长1850万千瓦,距离“十三五”规划目标仍有超过2550万千瓦的巨大差距。“十三五”已经进入第四年,且气电目前仍未现“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气电规划目标“落空”几乎已成定局。 气电规划目标之所以“落空”,与高气价直接导致气电竞争力羸弱有很大的关系。中电联理事长刘振亚在中电联2019年第一次理事长会议上表示,气电成本远高于煤电,仅燃料成本就接近0.5元/千瓦时。这一水平已远高于各地煤电标杆电价。 据了解,《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气电装机“2020年达到1.1亿千瓦以上”。同样制定类似“开放式”目标的还有能源领域的两颗“新星”——风电和光伏发电,二者的规划装机目标分别为,到2020年底“达到2.1亿千瓦以上”和“达到1.05亿千瓦以上”。虽然被寄予厚望,但相比于光伏发电提前3年完成“十三五”发展目标、风电正在快速接近“十三五”发展目标,气电“已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在刘满平看来,之所以存在上述情况,主要是当前天然气发电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前些年出现的天然气供应紧张以及对外依存度升高等因素,使得社会上产生了对发展气电的担心。 第二,对发展天然气发电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 第三,缺少合理的定价机制和政策支持机制。现行上网电价结构不合理,定价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充分体现天然气发电的调峰效益和环境效益价值。而很多地方财政补贴支持政策难以落实,导致部分气电项目经营难以长期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