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含水乙醇重整在线制氢醇氢动力系统船试点项目在广西漓江落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17
  • 2025年7月13日,广西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元昌安,广西现代物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覃黎魁等一行,在金山高科集团董事长杨海鑫和桂林五洲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强、总经理刘桂东陪同下,于桂林实地调研全球首艘生物乙醇在线重整制氢动力船舶——“大霸·醇氢动力壹号”试航情况,参观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广西)工程技术中心,并召开工作座谈会。

    2024年8月16日,“含水乙醇重整在线制氢技术及醇氢动力系统”科研成果发布会在广西科学院成功举办,与此同时也开启了该成果转化应用的攻关征程。近一年来,在武汉理工大学、广西科学院、金山高科集团旗下中国氢能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大霸动力(广西)有限公司等多方共同努力下,该成果在漓江实现落地应用。联合研制的“大霸·醇氢动力壹号”采用创新的“纯电+醇氢增程器”动力架构,该技术依托我院在非粮生物质技术等生物氢能产业相关领域的科研优势,联合攻关“生物乙醇重整在线制氢技术”,实现了生物乙醇的高效催化与在线即时重整制氢,产生的氢混燃气直接用于燃烧做功,形成“用氢不见氢,氢不储不运”的应用模式,有效规避了传统氢能应用中储存、运输、加注环节的高成本与高风险,同时确保了燃料使用的可靠便捷与综合成本优势。

    “大霸·醇氢动力壹号”在漓江的成功试航,充分验证了该技术在船舶动力应用上的成熟性、安全性及零碳排放特性,是水上交通绿色动力发展的重大突破。这标志着我院去年发布的“含水乙醇重整在线制氢技术及醇氢动力系统”科研成果,成功迈出实验室,驶入广阔应用“水域”。

    广西环保产业投资集团、桂林五洲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翼驰船舶科技有限公司、金山高科集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共同参加了本次调研活动。院科技与成果转化部、高技术集团相关负责同志全程参与本次调研工作。

  • 原文来源:https://h2.in-en.com/html/h2-2443194.shtml
相关报告
  • 《甲醇氢能船用动力在雄安成功试航》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16
    • 1月13日下午,在河北雄安新区,气温接近0℃,一艘观光船破开湖面的薄冰,驶入白洋淀水域。船上搭载的由北京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甲醇重整高温膜燃料电池增程系统,功率为10千瓦,为观光船动力电池实时提供电能,形成“高温膜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的混合动力系统。这是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企业在甲醇氢能船用动力领域的首次成功试航。首航过程中,无论在起航、巡航还是高负载运行状态下混动系统均能快速响应,稳定提供电能支持。海得利兹甲醇重整高温膜燃料电池技术使用甲醇作为燃料,甲醇通过重整成为粗氢后直接通过高温膜燃料电池,产生电能和热能,可以实时为动力电池充电增程,极大提高电动船舶续航里程。 记者了解到,世界上第一艘甲醇动力改造渡轮于2015年投入运营,掀起研发甲醇燃料船的浪潮。国际海事组织于2022年正式批准将甲醇作为船用燃料,中国船级社同年发布《船舶应用甲醇燃料指南》,2023年全球甲醇行业协会发布了首份《船用甲醇燃料指南》。 2023年,我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绿色船舶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交付,最高可减少75%的碳排放、15%的氮排放和99%的硫及颗粒物排放。2024年11月,国内首艘绿色甲醇船舶“国能长江01”正式投入运营,但使用的并非甲醇氢能技术路线。 据海运行业媒体报道,2025年,国际头部航运公司马士基将接收18艘大型双燃料甲醇船,其他国际航运公司也纷纷订购甲醇航船。马士基还投资1.7亿欧元于甲醇氢能技术路线,拟在2026年进行大吨位船下水试航,充分展示了对该技术路线的信心与决心。 “甲醇作为液态氢源方便储运及加注,比液化气、柴油更加环保,全生命周期使用相比传统柴油发动机可减少碳排放42%以上。”海得利兹总经理郭志斌介绍,甲醇氢能燃料电池船用动力系统发电效率不低于42%,综合电热效率超过90%,具有较高能源利用率。 据介绍,首航船使用10千瓦发电系统,还可以通过模块级联形成更大功率系统,以满足各类船舶动力需求。该混动系统可在最低-40℃下正常运行,余热可供船舱供暖或热水使用,度电热成本仅在0.8~1.2元,具有很高性价比。 中和新兴能源研究院院长杨军表示,航运业是碳排放大户,清洁能源是航运业脱碳的关键,在内河船运工具能源转型中,纯电船舶较氢燃料电池船舶先行一步。但是,与电动汽车的发展类似,电动船舶若要正常运营,还需建设完备的充电设施。现有的岸电设施有限,且存在容量不足、电制不同以及设备兼容性、充电速度等问题。 “氢燃料电池船舶也是路线之一,除具备船舶电动化优势外,其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快速补给能量的特性,决定了氢燃料电池船可以航行得更远、更久,但目前适用于船舶的加氢设施仍是制约推广的一大障碍。”杨军认为,海得利兹此次成功试航,极大程度解决了这一核心问题,相较于纯氢,甲醇在储运环节更为便利,未来随着绿色甲醇规模不断扩大,成本大幅降低,该类产品将在新一代内河船舶、近海船舶市场中,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郭志斌表示,随着全球对碳中和目标的持续推动,清洁、低碳能源在航运领域的应用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此次首航成功,为甲醇燃料电池技术在船舶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为绿色航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未来低碳航运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据透露,下一步,海得利兹将运用该技术在3000吨级内河船舶示范,持续优化大功率系统,在国内率先打造千吨级甲醇氢能高温膜燃料电池混合船用动力系统,助力甲醇氢能船用动力规模化与商业化发展。此外,海得利兹高效的甲醇制加氢一体化技术,还将为河道沿岸分布式现场制加氢提供解决方案,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多场景落地应用,共同推动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
  • 《翼驰科技助力新能源 全球首艘生物氢能动力船舶在桂林五洲成功试航》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17
    • 2025年7月13日,广西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元昌安,广西现代物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覃黎魁、金山高科集团董事长杨海鑫与桂林翼驰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济济一堂,在桂林五洲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全球首艘生物乙醇在线重整制氢“大霸·醇氢动力壹号”船舶试航情况,并在五洲公司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广西)工程技术中心召开工作座谈会。 “大霸醇氢动力壹号”由武汉理工大学、广西科学院、金山高科集团旗下中国氢能产业控股、大霸动力等联合研制,以“纯电+醇氢增程器”相结合,并于2025年7月11日通过翼驰公司实验船下水试航成功。该船完全摆脱化石能源,彻底解决使用传统能源造成的污染问题,同时验证了生物氢能技术在水上交通等领域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并具有燃料再生、使用便捷、安全性高、零碳排放、经济性好、适配性强等综合优势,将助力于中国船舶工业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动能、锻造新优势,为提升中国船舶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水平、建设优质高效的中国现代船舶产业体系和中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该船舶依托广西自主创新的“生物乙醇重整在线制氢技术”,将生物乙醇通过催化并在线重整为氢混燃气燃烧做功,氢现制现用,只有氢的生产过程,没有氢的储存、运输、加注等其他环节,氢能生产使用综合成本大幅降低、安全风险极大消除,实现了“用氢不见氢,氢不储不运,可靠便捷低成本”。同时,经重整产生的氢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有助于混合燃气在内燃机缸内燃烧,优于乙醇自身,可以替代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作为低碳能源,而燃烧产生的尾气以水蒸气为主,无有害有毒物质。 “生物乙醇重整在线制氢技术”首席科学家——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游伏兵教授介绍,生物氢能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科研团队自1980年以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攻关,并与非贵金属催化剂及重整器等关键装备结合,在世界上首先突破并实现了乙醇高效在线重整制氢,可在短期实现产业化的高效“绿氢”制备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一项符合中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战略的颠覆性、革命性自主创新技术,将在世界能源革命的事业中建功立业。 目前,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船舶、汽车等交通工具,以及发电储能等领域。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生物氢能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生物乙醇重整在线制氢技术”和“生物氢能动力系统”可迅速进入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应用,助力中国打造为生物氢能创新策源地、建设世界级生物氢能制造业集群奠定基础。 此外,该技术与联合研发团队——广西科学院非粮生物质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发的非粮生物质原料低成本、清洁高效制备乙醇技术等有机结合形成生物氢能全产业链闭环,将为世界能源变革、全球可持续发展、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