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人造材料获突破 治理环境污染成重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01-12
  •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开发出一种全新人造材料,这种全新人造材料是利用多向晶格,并结合智能3D打印技术制成,其强度增加但质量依旧较轻。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2050年零排放的目标,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公布了英国“绿色产业革命十大行动计划”,将停售汽、柴油汽车的时间提前到了2030年(混合动力车停售时间为2035年)。根据这一计划,英国将发挥传统海上风电优势,在未来10年里将风能装机容量翻两番;大力发展碳捕获、使用和储存技术,帮助那些难以脱碳的产业得以持续发展;在未来4年投入5亿英镑促进电动汽车电池的研发和大规模生产等。

      根据该绿色产业计划,氢能和核能将成为英国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来源,为此将投入2.15亿英镑,从2021年开启建设小型核反应堆项目(共16个电站),希望在本世纪30年代上半期建成,以满足市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为支持此项目,英国研究与创新基金会(UKRI)已于2019年底开启相关研究课题招标,并得到大财团支持。

      为治理海洋污染,英国人工智能团队研制了一种能检测海洋中大塑料(大于5毫米)漂浮垃圾带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利用欧洲空间局“哨兵2”号卫星数据,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将塑料从其他材料中区分出来,平均准确率达86%,局部区域达到100%。这一新技术将有助于对海洋塑料垃圾的全球监测和处理。

      为减少填埋和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寻找可再生塑料,解决令人头疼的塑料废弃物等问题,UKRI通过“产业挑战基金”对4个设备先进的垃圾处理厂投入2000万英镑研发资金,提高其对垃圾循环利用的处理能力;投入800万英镑,确定了10所高校作为研究项目支持单位,研发可再生塑料等技术;并向发展中国家投入2000万英镑帮助处理塑料废弃物。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1-01/12/content_460951.htm?div=-1
相关报告
  • 《突破!风电叶片可回收材料的开发及落地应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13
    • 近日,由东方风电自主研发的采用可回收树脂材料体系的百米级B973A型风电叶片在东方风电包头基地成功下线,首次实现了可回收热固性树脂技术在百米级叶片制造上的应用,为后续“退役”叶片回收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 近年来,风电市场上的“退役”叶片逐渐增多,其产生的废旧物料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然而,当前业界普遍的回收手段,成本高、效率差,对此,如何绿色高效地回收这数以千万吨的“退役”叶片,成为行业一大技术难题。 为此,东方风电叶片研发及工艺制造团队联合东树新材料相关团队,共同开展“可回收叶片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技术专题研究,在可回收热固性树脂开发、树脂纤维分离、树脂灌注体系、可回收叶片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系列技术攻关,开展从“材料级”到“部件级”的测试验证,达到树脂与纤维的绿色环保分离,在风电叶片循环使用的道路上迈出重大一步。该树脂体系具有优异的耐湿热老化性能和快速构建力学性能的优势,与各类型纤维匹配良好,并且无需改变现有灌注设备和灌注工艺。 B973A型可回收叶片将在东方风电自主建设的20MW以上叶片综合测试平台开展静力试验和疲劳试验,充分验证可回收叶片材料专题技术应用。 图片 首支可回收风电叶片的成功下线,是集东方电气“六电六业”的产业优势,实现叶片制造从源头材料到能源装备全产业链绿色循环体系的重大突破。
  • 《云南省先进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核壳结构长寿命高镍正极材料研发取得新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2-07
    • 依托昆明理工大学建设的云南省先进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开展研究,开发了锂离子三元电池正极材料、电池制备及管理等核心技术。先后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十三五”以来在核壳结构长寿命高镍正极材料技术开发方面取得新突破,显著提升了高镍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电动汽车是国家优先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也是云南省“绿色三张牌”政策的重点支持产业之一。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旨在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拉动经济多元发展,对国计民生及能源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日趋发展的电动汽车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镍三元系电池是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体系,但是其面临安全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差的问题。 实验室开发了基于组织结构可控的球形高镍三元氢氧化物前驱体制备技术,采用富锂锰基固溶体材料对高镍正极材料进行表面包覆处理的方法,显著提升了高镍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优化条件下的材料1C(2.8-4.35V)循环1000次容量保持率达到82.6%。相关科研成果已经发表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Electrochemica Acta和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等国际权威期刊上。相关技术成果已与云南省能源研究院和深圳市景瑞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开发(委托)合同。